-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播關鍵技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44121
- 條形碼:9787511644121 ; 978-7-5116-4412-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播關鍵技術研究 本書特色
本文在對靠前外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與還田機播技術系統研析基礎上,針對我國秸稈焚燒嚴不止,歸理耕種新常態“全秸硬茬地”復雜多樣的作業工況,以及傳統機播存在的技術瓶頸難題,創造性提出“碎秸跨越移位”與“碎秸行間集鋪”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播新途徑,研究發明了適于“全秸硬茬地”的去除秸稈障礙、碎秸覆還、碎秸輸秸防堵滯等機播關鍵技術,創制出全秸硬茬地機械化播種系列技術裝備。針對水稻、小麥、玉米等不同農作物,開展了適于碎秸覆還的秸稈物理特性研究;在秸稈粉碎輸送技術環節,開展了秸稈粉碎裝置、輸送裝置功耗試驗研究,詳細闡述了秸稈碎秸高度自動調控系統的設計與優化;在碎秸覆還技術環節,開展了碎秸拋撒裝置、碎秸分流調控裝置、碎秸導流條覆裝置的試驗研究與機構優化;并選取全秸硬茬地碎秸跨越移位與碎秸行間條覆播種技術裝備典型機型,細述整體設計,開展整機性能試驗與示范應用。
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播關鍵技術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我國秸稈焚燒嚴禁不止, 歸理耕種新常態“全秸硬茬地”復雜多樣的作業工況, 以及傳統機播存在的技術瓶頸難題, 創造性提出“碎秸跨越移位”與“碎秸行間集鋪”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播新途徑, 研究發明了適于“全秸硬茬地”的去除秸稈障礙、碎秸覆還、碎秸輸秸防堵滯等機播關鍵技術, 創制出全秸硬茬地機械化播種系列技術裝備。
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播關鍵技術研究 目錄
1.1農作物秸稈主要用途
1.1.1能源化利用
1.1.2飼料化利用
1.1.3肥料化利用
1.1.4工業原料化利用
1.1.5基料化利用
1.2國內外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概況
1.2.1國外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概況
1.2.2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概況
1.3秸稈全量還田機械化播種技術模式
1.3.1全量秸秄深翻還田機械化播種技術模式
1.3.2全量秸稈混埋還田機械化播種技術模式
1.3.3全量秸稈覆蓋還田傳統免耕播種技術模式
1.4國內外傳統典型免耕播種設備
1.4.1國外傳統典型免耕播種設備
1.4.2國內傳統典型免耕播種設備
……
全秸硬茬地高質順暢機播關鍵技術研究 作者簡介
胡志超,男,漢族,1963年1月生,西安市藍田縣人,二級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機械研究室主任、農業農村部南方種子加工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收獲機械化專業組組長、農業農村部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花生專業組組長、江蘇省發明協會副會長。 長期從事農業技術裝備研發,先后負責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專項20多項,在種子加工、花生收獲、全秸硬茬地播種三大領域實現原創性突破,兩項成果整體技術水平處于國際領先,一項處于國際先進。獲國家發明專利72件;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296篇,其中SCI、EI收錄72篇;創制農機新產品20多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l項(第一完成人)、省部級科技一等獎3項(第一完成人)、二等獎7項。 獲“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60周年杰出人物”“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卓越奉獻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科英才領軍人才”“江蘇省中青年首席科學家”“江蘇省十大杰出專利發明人”“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榮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先后被授予“江蘇省工人先鋒號”和“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