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76441
- 條形碼:9787300276441 ; 978-7-300-27644-1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 本書特色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由十篇文章構成,內容涵蓋了對資本主義框架內諸多現象的剖析與批判,是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領域中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介紹。
其中,德國價值批判學派重要思想家羅伯特?庫茲的三篇文章,對全球化的前景、全球經濟危機的因果關系以及正在發生的全球經濟危機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該學派另一位代表人物克勞斯?彼得?奧特萊布的文章,按照馬克思的分析路徑對“價值”“財富”“勞動”“危機”等概念進行了重新闡釋。另外五篇文章分別就現代男性批評、商品社會及其所遭遇的抵抗、資本主義和新興起的西方自由主義與暴力難解難分的關系、現代社會形態下的伊斯蘭宗教激進主義、階級斗爭等主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后一篇文章《石油之后》譯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石油文化研究小組共同撰寫的一本小冊子。主要針對能源對當代生活的塑造和對地球生態的影響、能源轉型以及藝術、人文學科能夠對能源轉型提供怎樣的幫助還有能源的未來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探究。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 內容簡介
本書與入選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的問題意識與價值批判是姊妹篇, 主要選入西方馬克思主義有關文化理念方面的論文, 初步選定詹姆遜、米勒、詹穆哈默德 (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講席教授) 、迪恩、伊格爾頓、哈特等人的文章 (作者都是名家, 另有部分文章正在聯系中。版權問題由譯者聯系相關雜志解決。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 目錄
問題與形式之間的矛盾:
論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在終極危機動態中的意義
克勞斯·彼得·奧特萊布
勞動者的沉。
現代男性批評
諾波特·特倫克爾
拆除界限,擺脫控制:
商品社會和發生在去管理化及去民族化時代的抵抗
恩斯特·洛赫夫
世界權力與世界貨幣:
美國的軍事機器在全球資本主義框架內和新金融危機背景下的
經濟作用
羅伯特·庫茲
作為事物秩序的暴力和滅絕邏輯
恩斯特·洛赫夫
本體性斷裂:
在一個不同的世界史開始之前
羅伯特·庫茲普遍主義的序幕:
現代社會形態下的伊斯蘭激進主義
卡爾·海因茨·李維德
當代全球經濟危機問答羅伯特·庫茲
沒有階級的斗爭:
當前資本主義危機正在展開,無產階級為何沒有復興
諾波特·特倫克爾
石油之后石油文化研究小組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 節選
前言 2016年,承蒙王逢振先生錯愛,我和陳靜受其指導,共同主編了一本介紹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新研究成果的文集:《問題意識與價值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精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王逢振先生是國內*早譯介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著名學者,對西馬文論在國內的傳播與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王先生的理論造詣也保證了文集所選論文的質量及譯文質量,此書很榮幸地被收入“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有了**本書的經驗,同時還有王逢振先生的加持,我們決定再接再厲,力求通過我們的工作,幫助國內學者更好地了解西馬文論研究的*新動態和成果,以促進與國際相關研究的對話和交流。 本書主題較上一本更加集中。*終選定的十篇文章有九篇源自內爾?拉爾森(Neil Larsen)等主編的《馬克思主義與文化批判》(Marxism and the Critique of Value),此書主要內容是德國馬克思主義價值批判學派的研究論述。這些文章*初是用德文發表的,后被翻譯為英文,本書是依據英文版翻譯的。 德國馬克思主義價值批判學派興起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其研究成果主要發表在《危機》(Krisis)雜志上。價值批判始于馬克思,原是一項理論計劃,具有激進的哲學意義和革命性。但馬克思本人未能完成這一計劃,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繼承并發展了這項計劃。 羅伯特?庫茲(Robert Kurz)是價值批判學派*重要的思想家。本書收錄了他的三篇文章,分別是《世界權力與世界貨幣:美國的軍事機器在全球資本主義框架內和新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經濟作用》(World Power and World Money: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the U.S.Military Machine within Global Capitalism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Financial Crisis,2008)、《本體性斷裂:在一個不同的世界史開始之前》(The Ontological Break: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a Different World History,2005)、《當代全球經濟危機問答》(On the Current Global Economic Crisis: Questions and Answers,2010)。這三篇文章分別討論了揮之不去的全球經濟危機陰影在其起始階段已經表現出其因果關系,全球化是否已經走到盡頭,以及正在發生的全球經濟危機。庫茲于2012年去世,《當代全球經濟危機問答》完成于2010年,根據對他的訪談整理而成。庫茲在文中不僅細致討論了經濟危機,而且闡述了此時此刻對價值形式的批判所涉及的核心問題。他明確提出,關于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解決辦法,不在于幻想重新創造出“良性的”資本主義模式,而是應該對價值和商品形式進行不受任何限制的激烈批判。在這種批判中,不要奢望保持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不變。 克勞斯?彼得?奧特萊布(Claus Peter Ortlieb)的文章《問題與形式之間的矛盾:論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在終極危機動態中的意義》(A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tter and Form: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duction of Relative Surplus Value in the Dynamic of Terminal Crisis,2008),按照馬克思的分析路徑,重新對“價值”“財富”“勞動”“危機”等概念進行了闡釋。他的論點及基礎仍然是馬克思對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所做的區分。文章提醒我們,資本主義社會為了追求財富而不斷進行的擴張將沖破環境的極限,導致終極危機的發生。 諾波特?特倫克爾(Norbert Trenkle)的兩篇文章被收錄在本書中,分別是《勞動者的沉浮:現代男性批評》(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Working Man:Towards a Critique of Modern Masculinity,2008)和《沒有階級的斗爭:當前資本主義危機正在展開,無產階級為何沒有復興》(Struggle without Classes:Why There Is No Resurgence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Currently Unfolding Capitalist Crisis,2006)。前一篇文章強調的是現代男性與現代抽象化勞動之間的辯證聯系;后一篇文章根據價值批判理論,感嘆階級斗爭的消弭,質疑階級主體在當代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有效性,強調應該深入探討階級主體的范疇和意義。 恩斯特?洛赫夫(Ernst Lohoff)的兩篇文章被收錄在本書中,分別是《拆除界限,擺脫控制:商品社會和發生在去管理化及去民族化時代的抵抗》(Off Limits, Out of Control:Commodity Society and Resistance in the Age of Deregulation and Denationalization,2009)和《作為事物秩序的暴力和滅絕邏輯》(Violence as the Order of Things and the Logic of Annihilation,2003)。在前一篇文章中,洛赫夫證明了美國的“自由”和“保守”不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自由的一方認為,福利國家拆除了不同階級之間的界限,要奮起抵制福利國家商業化;保守的一方則認為,福利國家“擺脫了控制”,所以應該通過商品化對其予以廢除。在后一篇文章中,洛赫夫反駁了當前關于資本主義的主流敘事中暴力逐漸消亡的論調,具體分析了資本主義和新興起的西方自由主義與暴力難解難分的關系。 卡爾?海因茨?李維德(Karl?Heinz Lewed)的文章《普遍主義的序幕:現代社會形態下的伊斯蘭激進主義》(Curtains for Universalism:Islamism as Fundamentalism in Modern Social Form),提供了一種對具有明晰政治訴求的伊斯蘭教的描述。它以“文明沖突”假設為批判對象,對于伊斯蘭教在第三世界反對殖民主義斗爭中的作用進行了剖析。因為市場造成各種社會關系并存成為必然,而伊斯蘭教極有可能只是一種文明的變體。就像一般與個別之間的辯證關系那樣,在一個一般性的框架中,對個別利益的一般性追求無法保有其一般性的外衣。由此形成的意識形態沖突也反映在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中,伊斯蘭教也可能成為應對這種意識形態困境的一種“解決辦法”。 本書選編的*后一篇《石油之后》(After Oil)是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石油文化研究小組共同撰寫的一本小冊子。2015年8月,35位藝術家和研究人員齊聚加拿大的埃德蒙頓市參加“石油之后”(After Oil School)的研討班。他們受邀共同思考生活在石油文化中對能源轉變提出的挑戰。在4天的時間里,他們按要求討論、爭辯,他們研討的問題包括:(1)以史為鑒,什么樣的文化策略可以激發并加速推進能源管理體制的轉型?(2)能源問題如何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傳統的政治力量觀念及范疇?(3)能源的應用如何與關于現代性的表現形式和敘事纏繞在一起?相應地,藝術生產如何反映、批判并激發了我們對能源的理解和使用?(4)關于我們未來能源情況的想象現在已經明了的情景有哪些?在研討過程中,他們對四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想象性的解決方案。 本書選編的文章不僅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而且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理論借鑒。 本書即將出版之時,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這本凝結著我們共同心血和努力的作品,也可算是我們獻給祖國母親的一份薄禮,祝愿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感謝王逢振先生在選題方面給予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喜慧超、賈菊花、馬瑞和我共同完成所選文章的翻譯;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楊宗元編審、張杰先生為本書的出版所做的工作;特別感謝本書的責任編輯羅晶女士,她的專業精神和水平使本書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全面的保證。百密難免一疏,書中不盡完善之處,敬請專家、讀者批評指正。余莉 2019年10月于蘭州交通大學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 作者簡介
余莉:蘭州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認知翻譯協會常務理事,甘肅省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在《外國文學研究》《外國文學》《外語教學》等國家外語類權威期刊發表論文、譯文10余篇,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譯著、編著、教材、工具書10余部。主持省社科基金翻譯研究項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