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19-1949:1919-1949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71187
- 條形碼:9787300271187 ; 978-7-300-27118-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19-1949:1919-1949 本書特色
本研究圍繞新中國成立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之諸方面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作者立足于當前學界的研究前沿,在總結、分析和鑒別的基礎上,試圖從自身認識視角來研究問題并嘗試做一些新的分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19-1949:1919-1949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伊始,就致力于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和傳播偉大事業。進步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編譯馬列經典著作,創造性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探討關乎近代中國革命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書以1919—1949年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和傳播為對象展開系統研究,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社會歷史條件、主要歷程、重要特點及歷史作用等方面進行研究,力求廓清其編譯與傳播脈絡,分析編譯與傳播特點,梳理編譯與傳播途徑,總結編譯與傳播經驗,進而揭示其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歷史作用和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19-1949:1919-1949 目錄
一、國內外學界關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問題的整體研究
二、國內學界關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問題的專題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
四、課題研究的重點難點
五、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七、課題研究的文獻資料
八、課題研究的當代價值
**章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的社會歷史條件
一、馬克思主義自身思想力量和理論力量的感召
二、廣大進步知識分子充分發揮了“智囊”和傳播者作用
三、中國革命發展的迫切需要
四、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發展壯大
五、共產國際對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客觀要求與具體指導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出版機構的初步建立與完善
一、建黨初期和大革命時期中共編譯與出版機構的起步與探索
二、中央蘇區時期編譯與出版機構的初步完善
三、延安時期中央編譯與出版機構的成熟與健全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的主要類別、重要途徑與基本特征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早期選擇性編譯與傳播階段(1899—1919)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初步編譯與傳播階段(1919—1927)
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曲折編譯與傳播階段(1927—1937)
四、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編譯與傳播階段(1937—1945)
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入編譯與傳播階段(1946—1949)
第四章 國共兩黨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過程中的博弈
一、建立和完善龐大的圖書雜志審查系統
二、制定與頒布嚴格的圖書雜志審查法規
三、國民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嚴酷審查與查禁
四、中共領導反查禁斗爭的主要途徑
五、中共領導反查禁斗爭的歷史影響
第五章 編譯與傳播過程中中共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
一、中共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簡要歷程
二、中共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基本途徑
三、中共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主要特點
四、中共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經驗與啟示
第六章 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影響
一、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堅實的文本基礎和豐富的思想資源
二、有力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學理性研究和運用
三、推動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論戰,鞏固和擴大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
四、為創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新興社會科學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五、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普及,提高了廣大民眾政治覺悟與革命意識
六、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寶貴養料和豐富素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19-1949:1919-1949 節選
(一)近代以來,沒有哪一種哲學或理論,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給中國帶來如此深遠的歷史影響。馬克思主義從傳入中國**天起,便被賦予了革命實踐的特殊品質。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和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史,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的編譯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近代中國的編譯與傳播,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它使中國人的心理和思想經歷了歷史性洗禮,成為對近代中國革命進程產生重要影響的又一次重要思想啟蒙運動。當年先進知識分子編譯與傳播的這些宏大理論巨著,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百年變革發揮了重要理論引導作用,如陳獨秀、李大釗、李達、李漢俊、陳望道、朱鏡我、許德珩、李膺揚、鄭超麟、楊東莼、鄺摩漢、何錫麟、張仲實、王學文、于光遠、向省吾、成仿吾、艾思奇、何思敬、華崗、陳啟修、吳亮平、王思華、柯柏年、王實味、博古等等。在這樣一群曾經為傳播真理篳路藍縷、為民族前途殫精竭慮的近代中國優秀知識分子中,不乏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們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所發揮的“智囊”作用及所做出的特殊貢獻,值得我們去關注。
摒除世俗的偏見,拂去歷史的塵埃,他們是一群值得我們永遠尊重和懷念的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行者。因為時代同樣賦予了他們創造歷史的主體角色,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探求做了*好的詮釋。
歷史,應該為他們留下一筆。
(二)本書稿是我本人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問題研究(1919―1949)”(項目批準號:13BKS019)的*終結項成果,共計38萬余字。在完成書稿時,看到書房里八大堆厚厚的從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央編譯局圖書館、北京檔案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和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等復印的各種檔案文獻資料,倍感溫馨和親切,感覺這兩年多來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查閱大量研究文獻和縝密思考,總算有了一個初步研究成果。從2013年課題立項到現在初步完成,在從事課題寫作兩年多的時間里,我感覺到了生活未曾有過的充實。除了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任務外,兩年中我每天課余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投注于本課題的研究與寫作之上,平均每天放在課題上的時間近12個小時,未敢有絲毫懈怠!自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間,為了保證課題研究框架的準確性,在尊重原申請書框架設計的基礎上,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先后召開多次小型學術研討會,繼續就課題的總體框架進行學理性論證,廣泛征求專家同仁意見,豐富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
(2)根據研究計劃,從國家圖書館、中央編譯局、北京檔案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和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等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各種資料,查閱大量史料,如檔案資料、人物傳記、歷史文獻、回憶錄等,由于當前這些史料比較分散,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做史料整理工作。
(3)編輯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問題的論述,對當年進步知識分子編譯與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系統整理和分類,分析當時他們由于政治背景、個人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方面存在的差異等。
(4)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充分利用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論壇等的機會,與該領域研究專家交流研究心得,就課題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研討,并有計劃地撰寫和發表部分階段性研究成果。
(5)在前期階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事課題*終成果的寫作。在初步完成課題*終成果的基礎上,征求專家同仁對定稿的意見。
(6)在成稿后的近一年時間里,根據專家同仁意見,對*終研究成果的框架結構、基本內容、語句表達、引文注釋、標點符號、統計數字等諸方面,先后進行了10多遍認真修改,*后交付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申請結項。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書中重要人物的介紹,未完全按照其“出場順序”注釋,而是在相關章節中根據人物的重要學術貢獻做的注釋說明。在本課題研究與寫作過程中,圍繞著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兩年多來,在CSSCI專業*優核心期刊如《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教學與研究》等發表了部分學術論文,有的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這些初步研究成果的取得,為課題*終成果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無止境,對該問題的研究和探索也沒有止境。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問題的研究,當前國內學界呈現出“輕新中國成立前、重新中國成立后”的特點。學界對新中國成立前該問題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和解決。為此,本課題立足于當前研究現狀,力爭對新中國成立前民主革命時期該問題的研究取得新進展。課題組系統整理、歸納已有理論觀點和各種歷史文獻,以新中國成立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為對象展開系統研究,注重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廓清編譯與傳播脈絡,分析編譯與傳播特點,梳理編譯與傳播途徑,總結編譯與傳播經驗,進而揭示其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歷史作用和當代價值等。本書稿只是課題研究成果的一個小小載體,仍有很多問題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和研究過程中繼續進行深入學習和探討。鑒于當前史料方面的局限性,對課題中的一些問題并未做深入探討,在今后的教學與研究實踐中會繼續加強對這些問題的史料整理和專題研究。近年來,有關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問題的研究,成為中共黨史學、新聞傳播學、翻譯學、歷史學等多門學科研究者所青睞的對象。他們研究視角多樣,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盡管如此,隨著大量珍貴史料的挖掘,依然給本課題留下了廣闊探究的空間。例如,關于中共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歷程與經驗問題,是一個非常值得繼續深入探討的課題。努力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今天,乃至將來,依然有其重要的時代價值。當前國內學界對中共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問題的整體考察視域較窄,主要圍繞當前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經典著作的重要性及方法等方面展開闡述,而對在我國革命、建設與改革不同時期中共學習經典著作的社會歷史條件、主要特征、基本途徑、基本經驗、重要作用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影響等問題的研究較為薄弱,呈現出廣度不寬、深度不夠的特點,今后亟待加深對這些問題的整體研究。還有,學界關于中共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互動關系的研究較為薄弱。中共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既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要前提,又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途徑。當前學界忽略了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互動關系問題的研究,它們之間聯系密切,中共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在多方面對深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在今后研究中需予以關注和加強,等等。
(四)本課題圍繞新中國成立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之諸方面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盡管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資料運用上,表現在課題中個別地方對原始資料文本的掌握不夠全面和恰當,個別專題的研究內容尚欠全面準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文本研究等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等等。對于課題研究的每個重要問題,作者都立足于當前學界的研究前沿,在總結、分析和鑒別的基礎上,試圖從自己的認識視角來研究問題并嘗試做一些新的分析。為此,在課題寫作過程中參考并吸收了學術界已取得的一些新的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這使本書稿增色不少,在此對學術界同人深表謝意!同時,由于學識所限,有些行文可能言不盡意,甚至存在許多疏漏乃至錯誤,真誠期待學術界各位前輩和專家學者對本書稿提出寶貴批評和指導意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19-1949:1919-1949 作者簡介
王海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共黨史黨建領域教學與研究。近年來出版《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執政理論創新與發展的現實邏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基本經驗研究》《延安時期知識分子群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等學術著作共16部(包括個人專著5部,編著11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教學與研究》等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等轉載近30余篇。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課題3項,參與***和省部級課題12項。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