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guān)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shù)8000年
大師談藝錄——黃賓虹談藝錄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0145507
- 條形碼:9787540145507 ; 978-7-5401-4550-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師談藝錄——黃賓虹談藝錄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黃賓虹的傳世詩文中輯錄專門論及繪畫藝術(shù)的內(nèi)容, 言簡意賅, 集中討論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中的道與藝、造化與心源、筆墨法則、章法因創(chuàng) (傳承與創(chuàng)新) 等主題, 是黃賓虹幾十年創(chuàng)作、研究的豐富經(jīng)驗(yàn)和心得的結(jié)晶, 既是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繪畫史的史料, 對繪畫創(chuàng)作與鑒賞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師談藝錄——黃賓虹談藝錄大師談藝錄——黃賓虹談藝錄 前言
黃賓虹晚年畫法突變,臻于大成,論者以“渾厚華滋”稱之。好寫陰面山、夜間山,層層加厚,筆墨堆積,滿紙黝黑,如古碑殘拓,其面目并不討人喜愛。賓翁亦自知,坦言須三五十年之后方能為世所重。時至今日,果如其言,莫不視黃賓虹為泰山北斗,如日月經(jīng)天,讓世人頂禮仰望。賓翁的黑山水,全在黑墨團(tuán)團(tuán)里騰挪乾坤,透出精神,在筆與墨的交織中透出繪畫的神采。至于章法構(gòu)成、濺瀑鳴泉反而是“形質(zhì)次之”的,賓翁不甚操心,信手由筆,因而眾畫雷同,故譽(yù)之者以重神遺貌回護(hù)辯解,毀之者說是千篇一律,多一幅不多,少一幅不少。然而,賓翁作畫信手拈筆,所畫多不知何時起稿,也多不知何時終篇,大致興.來即畫,興止即罷,有得有失,俱所不計(jì),精者固多,劣者也不少。但瑕不掩瑜,是精好之作成就了黃賓虹。他談?wù)摾L畫,只重內(nèi)美,只重筆墨,全不在于整體面貌。自幼及老,一以貫之,未嘗稍有改變。倘若專從面貌起手批評責(zé)難,又何必專就黃賓虹而言呢!
賓翁山水畫的妙處全在筆墨,他繪畫的全部主張是從“五筆”“七墨”筑基的。五筆:平、圓、留、重、變;七墨:濃、淡、破、潑、漬、焦、宿。賓翁自稱“作畫只重在有筆,筆合法,自可傳,章法無關(guān)”,“古人于用筆之外,尤重用墨,畫中三昧,舍筆墨無由參悟”,“古來名畫可貴,全在筆墨”,“氣關(guān)筆力,韻由墨采,氣韻生動,畫之至難”。面對黃賓虹的山水畫,澄心細(xì)品,熟視久之,像人跡罕至的萬古深山,葳蕤蔥蘢之中透出沉靜肅穆,窅窈深邃之中恣媚躍出,一片奇譎瑰瑋的莊嚴(yán)氣象。較早深諳賓翁畫中三昧的,首推傅雷,他與裘柱常夫婦一起為黃賓虹籌畫舉辦了八秩畫展,這是賓翁平生**個個展。傅雷對賓翁山水有著由衷的推崇和贊美:
看畫如看美人.其風(fēng)神骨相,有在肌體之外者。今人看古跡,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實(shí),殊非鑒賞之法……初看艱澀,格格不入,久而漸領(lǐng),愈久愈愛,此神品也,逸品也……美在表皮,一覽無余,情致淺而意味淡,故初喜而終厭。美在其中,蘊(yùn)藉多致,耐人尋味,畫盡意在,故初看平平,而終見妙境。若夫風(fēng)骨嶙峋,森森然,巍巍然,如高僧隱士,驟觀若拒人千里之外,或平淡天然,空若無物,如木訥之士,尋常人必掉首弗顧,斯則必神志專一,虛心靜氣,嚴(yán)肅深思,方能于嶙峋中見出壯美,平淡中辨得雋永。惟其藏之深,故非淺嘗可能獲;惟其蓄之厚,故探之無盡,叩之不竭。
郁郁蒼蒼似古風(fēng)者有之,蘊(yùn)藉婉委似絕句小令者亦有之。妙在巨帙不盡繁復(fù),小幀未必簡略。蒼老中有華滋,濃厚處仍有靈氣浮動。線條馳縱飛舞,二三筆墨,直抵千萬言,此其令人百觀不厭也。
不獨(dú)筆墨簡練,畫意高古,千里江山收諸寸紙,抑且設(shè)色妍麗(在先生風(fēng)格中此點(diǎn)亦屬罕見),態(tài)愈老而愈媚。嵐光波影中復(fù)有晝晦陰晴之幻變存乎其間,或則拂曉橫江,水香襲人,天色大明而紅日猶未高懸,或則薄暮登臨,晚霞?xì)堈眨从秤诼偎ゲ葜g,或則驟雨初歇,陰云未斂,蒼翠欲滴,衣袂猶濕,變化萬端,目眩神迷。
賓翁論畫固然重視“五筆”“七墨”,但賞鑒之道,動人心肺掀人眉宇的,往往出于筆墨之外。神采必托形質(zhì)而存在,而賞鑒者有得之于牡驪牝黃之外者。動人的是氣象、神采,雋永的是筆墨、形質(zhì)。黃賓虹把這位小他四十多歲的傅雷引為知己,兩人談畫論藝,心意相通,信為無上快事。一老一少的忘年之交,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引為藝苑美談。傅雷不吝贊譽(yù),卻從來不見因深諳鑒賞之道表現(xiàn)出來的自詡躊躇;從他的書信中,偶爾也能體會到他對賓翁繪畫也有過些許不滿意,但婉轉(zhuǎn)厚道,盡是一派文人雅士的儀態(tài)。普天之下,率土之濱,深識賓翁妙諦的不可計(jì)量,比如,潘天壽在《黃賓虹先生簡介》一文中就有極為精妙的見解。只是,傅雷既是精鑒書畫的大家,又是較早大力推贊黃賓虹的,兩人相識相知又為人欽慕,大家也就樂意引述傅雷的評語,當(dāng)作是品鑒之道的津筏橋梁。今日推重賓翁的,各有所得,具體而微,然俱不出傅雷當(dāng)年劃定的范圍,而這范圍正是賓翁孤心苦詣獨(dú)身面壁八九十年的心魂所系。
大師談藝錄——黃賓虹談藝錄 目錄
二、筆墨章法
三、畫理畫法
四、論畫史
五、附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