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十七輯:No.17:勞思光哲學:The philosophy of Lao Sze-kwang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4139
- 條形碼:9787532594139 ; 978-7-5325-9413-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十七輯:No.17:勞思光哲學:The philosophy of Lao Sze-kwang 本書特色
本輯共收論文七篇。四篇主題論文都是圍繞勞思光展開的。李明輝以“窮智見德”來概括勞思光的思想,并追溯了此說在康德思想中的淵源。沈享民的文章商榷了勞思光對戴震哲學的批評。郭朝順的文章從澄清佛教緣起法的涵義,來響應勞思光對佛教的批評。這三篇文章都聚焦于勞思光的哲學思想。王隆升的文章則分析了勞思光的詩作。本輯專論收有兩文。東方朔的文章分析了《荀子》“有治人,無治法”一語所蘊含的思想。陳立勝的文章試圖展現潘平格對宋明理學工夫論建構的一面。新葉林收有張星一文,探究了儒學的接引智慧。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十七輯:No.17:勞思光哲學:The philosophy of Lao Sze-kwang 內容簡介
本輯所收的主題論文圍繞勞思光展開,可助讀者了解勞思光的思想與志趣。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十七輯:No.17:勞思光哲學:The philosophy of Lao Sze-kwang 目錄
“窮智見德”——勞思光先生的思想綱領 李明輝
勞思光批判戴震哲學之重估 沈享民
從“緣起法”的哲學思維回應勞思光先生對佛教的評判 郭朝順
清透與孤寒的雙重況味——從“勞思光文學”的討論出發,論韋齋詩的生命印記 王隆升
專 論
“有治人”與“無治法”——荀子論權威與秩序的實現 東方朔
“無工夫之工夫”:潘平格出場的歷史意義 陳立勝
新葉林
儒學的接引智慧 張 星
編后語
勞思光哲學 鄭宗義
稿 約
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十七輯:No.17:勞思光哲學:The philosophy of Lao Sze-kwang 作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成立,劉笑敢教授及信廣來教授為榮譽主任,并由鄭宗義教授及姚治華教授分別擔任正副主任。中心通過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學者訪問計劃及出版期刊,致力于組織與推動新課題、新方法、新領域、新資料的探索與研究,提升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的學術水平和促進學術交流。
鄭宗義,1995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熱愛教學與研究,信奉孔子之言:“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