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政治思想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9896
- 條形碼:9787520339896 ; 978-7-5203-398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治思想簡史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獻給大眾讀者的思想史著作,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從古希臘到現代的完整西方政治思想演化歷程及其時代背景。 歷史學家謝爾登·沃林認為,政治是“一個縮影,展示了整個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秩序結構原則”。政治的歷史,就是人治理自我、治理世界的歷史。 如今,世界繁榮的大問題又一次擺在人類面前,《政治思想簡史:從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到全球化》站在歷史的高處,為未來提供了及時而必要的思想觀點。
政治思想簡史 內容簡介
《政治思想簡史:從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到全球化》以概述的方式回顧了過去兩千年的政治思想史,探究了塑造西方政治傳統的主要思想。斯佩爾曼從古希臘政治開始論述,正是在這里,政治與宗教得以區分開來;隨后闡述了中世紀和現代早期基督教對政治領域的影響,及其在精神領域的核心領導地位;在該書*后三章,他對當代的政治思想進行了深入探討。斯佩爾曼提出,應該將政治看作一個獨立且與物質世界不相聯的部分。 該書將西方歷史上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極其代表性著作置于相關的歷史環境下考察,對著作主旨的論述都經過仔細斟酌,并分析其宗教信仰、思想繼承和社會背景。該書通俗易懂,讀者不需要有政治學等相關知識的深厚基礎功底,對于想要了解這一有趣而重要理論的讀者來說,閱讀該書絕對是明智之選。
政治思想簡史 目錄
前言 公民社會與人類興盛
**章 城邦與其和國:公元前400-公元400年
早期政治團體
世俗基礎和希臘城邦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從城邦到羅馬帝國
犬儒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斯多葛學派
衰退與上帝之城
新柏拉圖主義和奧古斯丁的解藥
自然法學說的出現
第二章 君權神授: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與基督教
拜占庭的君主專制
教皇的繼承
短命的加洛林帝國
封建倒退
教皇與皇帝
教會內部改革
中世紀中期的王國與政治
都市重生
“哲學家”的回歸
中世紀晚期的各種思想
政府的世俗轉變
統一的君主政體與同意原則
馬基雅維利和政治權術
第三章 主權國家的出現:1500-1700年
物質生活和人文主義貢獻
宗教改革和宗教政治
教會及其盟友
路德意想不到的遺留問題
專制的發展
讓·博丹和王權
都鐸王朝的改革與王權
詹姆斯一世與神權理論
托馬斯·霍布斯和世俗的專制主義
17世紀的趨勢
反抗理論和憲政
加爾文主義與神圣的都督
約翰·洛克、基督教契約與財產追求
共和國、權利與宗教
激進的民主
自然法的新方向
走出神性
第四章 從臣民到公民:1700-1815年
舊政權和哲人
伏爾泰和自上而下的改革
孟德斯鳩與權力制衡
盧梭、契約和共同體
美國的貢獻
遼闊的共和國
西歐的革命思想
自然權利的質疑
埃德蒙·柏克、自然權利以及保守主義的出現
**次國際革命
功利主義的轉變
亞當·斯密和*小的政府
啟蒙運動的局限
世界主義的時刻
現代的議程
第五章 意識形態與平等觀念:1815-1914年
物質變換
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保守派的情況
保守派的立場
保守派政治家
古典自由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工業國家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和自由主義的重新構想
自由主義和人類潛能
女性和民主
條件平等
烏托邦社會主義
馬克思與“科學社會主義”
福利國家的到來
民族主義和社會動蕩
民主質問
第六章 瓦解和不確定陛:1914-2010年
否定自由民主
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的興起
意大利法西斯主義
風雨飄搖的民主政體
莫斯科的馬克思主義
更加堅定的信仰:1945年之后的民主
權利的重新構思
西方對共產主義的質疑
戰后福利國家
凱恩斯主義的中庸之道
對福利國家的質疑
失去中心:全球化與差異
后現代批判
差異政治
移民和認同
民族主義
約翰·羅爾斯和自由主義的命運
結語 以新視角解讀經典理論
參考書目及注釋
后記
索引
政治思想簡史 節選
《政治思想簡史:從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到全球化》: 《理想國》以蘇格拉底為主角,在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蘇格拉底一生都致力于追求正義和倫理道德,以及向往美好的生活。這個問題也是柏拉圖研究的一部分,他推崇理想主義形而上學。柏拉圖認為,人類通過感官所感知到的物質世界,只不過是真理在現實社會中折射出來的一個微弱的影子。像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一樣,柏拉圖認為只有通過高度自律和嚴謹的理性調查才能了解到關于真理更好的真實性,他稱之為形式(form)。在《理想國》第七篇中,他介紹了現今聞名于世的洞穴寓言,用以比喻人類探索理解這些形式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把一群能力普通的囚犯關在一個洞穴里,他們只能看到滿眼的墻壁。其實墻壁只不過是真實世界的一個影子,影子代表了通過感官認識到的世界。只有當犯人被允許走出去,看到從洞穴口中照進來的那束光時,他才能意識到影子世界實際上與現實世界相去甚遠。 這時,他突然發現一直為大眾所接受的觀點是錯誤的,面對這一發現,勢必使人內心感到震驚。而走出去的那個囚犯,即哲學家,“需要努力適應這種震驚,然后才能看到上層世界的事物”。“對這個囚犯來說,更困難的是,當他回到原來那個洞穴中,他該如何向他的同伴們解釋,他們一直以來所看到的事情都是錯誤的?畢竟他們已經習慣了在那個陰暗的世界中生活。如果有可能,他們一定會殺死那個試圖帶領他們走出洞穴、改變他們生活的那個人。”像柏拉圖這樣的哲學家們,看透了感官世界的虛幻本質,并不是一定要走到那些絕大多數沒有理性能力的公民當中去告訴他們。然而,對“形式”這一領域的哲學探索,是實現柏拉圖所認為的美好生活的前提,同時也是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的前提。 柏拉圖認為,人類社會中的每一種交往都是出于滿足特定的需要而產生的。沒有人能實現真正的自給自足,每個人都要依靠他人以及整個人類的繁榮而生存。他聲稱,國家的目的是確保“服務的和諧交換”。柏拉圖發現,人類擁有不同的自然天賦,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專注于自己擅長的工作,并將這些技能發展到盡可能高的水平。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鼓勵多才多藝而不追求專業化,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對此表現出了蔑視。他在書中寫道:就像物質生產中要對勞動進行分工一樣,政治活動也應該有一個類似的分工。柏拉圖認為社會應分為兩類:**類是從事各種形式的經濟活動的生產者,包括農業、貿易和制造業;第二類是軍事護衛者和統治者。后一類工作所需人才的資質不盡相同,軍事護衛者要在壓力下表現出非凡的勇氣,而統治者則需要擁有智慧并具有對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 ……
政治思想簡史 作者簡介
W.M.斯佩爾曼,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阿什維爾分校歷史學教授,研究領域為早期近代英國歷史、愛爾蘭歷史、政治理論史。著有《1945年以來的世界簡史》《歐洲政治思想:1600-1700》《約翰·洛克》,皆由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出版,與人合著《西方:敘事史》。 賈珍妮,碩士,目前任教于浙江師范大學國際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于東北亞博覽會、國際冰雪雕塑展等展會擔任翻譯。 段瑞俊,碩士。浙江省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師。曾在美國擔任兩年漢語教師,期間做過一系列中美大學會議的翻譯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