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華夏傳播研究:中華文化立場·全球傳播視野: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25548
- 條形碼:9787565725548 ; 978-7-5657-2554-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夏傳播研究:中華文化立場·全球傳播視野:第二輯 本書特色
《華夏傳播研究(第二輯)》策劃了“紀念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成立25周年”專欄,邀請以不同方式參與過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輝煌25周年歷程的海內外朋友撰文,共同回憶華夏傳播研究的過往,同時也展望華夏傳播研究的未來,以勉勵自己繼續前行,也感召同行并肩同行,共同為傳播學“中華學派”的早日形成貢獻我們的智慧與力量。其他學術論文中既有前輩學者的不懈探索,又有青年才俊的接力求索;既有海內學者的共襄盛舉,也有海外學者的遙相呼應。大家深切地感到,這是一個華夏傳播研究必將興起,也能夠興旺的時代,因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在形成,時代呼喚學者“文章合為時而作”,學者自然也積極地融入這個富有創新改革精神的時代,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全球傳播視野”的自主意識,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發揚傳統,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溝通世界。
華夏傳播研究:中華文化立場·全球傳播視野:第二輯 內容簡介
華夏傳播理論具有“心傳天下”的特質,以仁兼濟天下為指歸,為中國傳播學增添一縷人文精神。為深入闡揚華夏傳播理論的核心特質,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收集有關華夏傳播的優秀論文,集納成冊。每年出版兩輯,擬將其打造成華夏傳播研究的領軍之地、前沿之地。內容涵蓋新聞傳播學界各類媒介發展狀況、內容生產創新創優之處、傳播技術的*新發展等各個方面,主要聚焦國內外新聞行業動態、追蹤各領域理論研究前沿,旨在服務我國的新聞傳播事業,搭建學界業界的溝通橋梁,促進新聞傳播學的學科建設。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
華夏傳播研究:中華文化立場·全球傳播視野:第二輯 目錄
《窯頭坯歌》:內源性傳播和外源性傳播的互動效應
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成立二十五周年紀念專欄
山圍故國周遭在,浪打空城寂寞回
我們從零開始
——廈門大學傳播學中國化探索的感悟
致敬華夏傳播研究的開拓者
華夏傳播研究如何切進中國文化的邏輯
撫今思普·幾番風雨夢中情:追憶與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結緣之一二事
從“文化特殊性”反思華夏傳播研究
——賀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成立二十五周年
愿廈門大學中國傳播研究再創佳績
我與華夏傳播研究
紀念《華夏傳播論》出版廿周年,致敬孫旭培老師
華夏文明傳播研究
言行之間:華夏傳播理論“行勝于言”的傳播價值取向
“以女為媒”:古代政治中的女性及其媒介角色研究
先秦諸子政治傳播觀念中的傳播致效觀
儒、釋、道文化的通俗化傳播:《三菩提》
中華文化傳播的學理建構
我國古代格言中傳播的共同體觀念
人文精神:中國媒介批評的理論之魂
節日廣告在傳播什么?基于春節廣告的符號學研究
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
新世界主義視域下的漢語國際推廣:以2.0時代的孔子學院發展為例
海外華夏傳播研究前沿
人類傳播中的陰陽理論
華夏傳播研究學者
返本開新:我眼中的邵培仁教授與華夏傳播研究
年度報告
華夏傳播研究:構建中國特色傳播話語體系的堅定初心
學術動態
在歷史與現實的觀照中探討中華文化傳播問題
——“傳統文化與傳播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
首屆“華夏文明傳播與企業家精神培育”研討會側記
華夏傳播研究:中國傳播學研究的特色領域
——賀《華夏傳播研究》正式創刊
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學研究新視野
——評《華夏傳播新探——一種跨文化比較視角》
華夏傳播研究:中華文化立場·全球傳播視野:第二輯 作者簡介
謝清果,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所長,華夏傳播研究會會長,福建省傳播學會副秘書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訪問學者(2014-2015)。主持國家社科以及省部級課題10余項,出版《華夏文明與傳播學本土化研究》《華夏傳播學引論》《中國近代科技傳播史》等著作25部,主編《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集刊、《華夏傳播研究》集刊、“華夏文明傳播研究文庫”、“兩岸關系與海峽傳播研究文庫”、“華夏傳播學文叢”、“經典與傳播研究叢書”、“華夏傳播學讀本叢書”等,在《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50余篇。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