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錦書誰寄:名家書信背后的溫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066170
- 條形碼:9787548066170 ; 978-7-5480-6617-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錦書誰寄:名家書信背后的溫情 本書特色
顏之推《顏氏家訓》說“尺牘書疏,千里面目”,這是從空間距離說,從時間距離講。今天的人讀到古人的尺牘,同樣可以用古代書信的常用語來描繪:是“如晤”“如面”。活潑潑的古人,生生似乎就在面前。
錦書誰寄:名家書信背后的溫情 內容簡介
序 言
淝水之戰前,謝石派人給前秦統帥苻融送去一封信,說:“君懸軍深入,置陣逼水,此持久之計,豈欲戰者乎?若小退師,令將士周旋,仆與君公緩轡而觀之,不亦美乎!”
意思是說,你帶著大軍深入我東晉的地域,但是又把軍隊部署在淝水對岸,我們怎么打得了仗呢?不如你稍稍地退一下,讓我手下的軍人渡水,跟你的軍隊作戰,我和你各自安坐馬鞍上,放緩了馬韁繩,慢慢觀看大軍交戰,這不是很爽嗎!
信中的“周旋”說得非常輕巧、委婉,實際是關乎中國命運的生死決戰,所謂的緩轡而觀,實際結果是,在這場大戰中,秦軍大敗,苻融被亂軍踩死。
優雅的書信,殘酷的現實,這反差,有點大!
本書沒有收入謝石的尺牘書法,因為已經失傳了,連宋代《淳化閣帖》中都沒有,大概北宋時就已經沒有了。但本書收進了謝石的兄長、東晉宰相謝安的《中郎帖》。
謝石寫給苻融的信只見于史書,沒有留下墨跡,這是非常自然的,因為收信人還有收信人的數十萬大軍,已經在那一場戰役中消失了。
其實,傳世的明清以前的尺牘中,往往沒有太多國家大事的記載,更多的是私人信札。噓寒問暖、贈*品、為自己不能赴約而特地寫信告知病情、交流看病服藥的心得,還有告知不好的消息——比如《中郎帖》所告知的謝萬去世的噩耗。
當然也有一些純粹是心情愉快時的一種自抒胸臆,借此與朋友分享自己的好心情,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當代歷史學家邢義田有一本著作《立體的歷史》,歷史應當是多面的、立體的,因為每個人都不是一張紙片那樣的紙片人,每個歷史中的人都是立體的、多面的。
不去讀那些古人的尺牘,誰能想到,那個動不動就發動叛亂,逼迫皇帝、大臣,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王敦,會僅僅因為到了年末歲終,就生出無限傷感,說出“歲暮感悼傷悲”的話來!
還有那位東晉開國宰相——王敦的弟弟王導,他在信中對友人說,你想換個不危險的崗位,哪里有不危險的崗位!莊子早就說了,人生在世就好像在后羿(射日的英雄)的弓箭半徑內的人一樣,被射中了是正常,沒被射死倒是僥幸!序 言
淝水之戰前,謝石派人給前秦統帥苻融送去一封信,說:“君懸軍深入,置陣逼水,此持久之計,豈欲戰者乎?若小退師,令將士周旋,仆與君公緩轡而觀之,不亦美乎!”
意思是說,你帶著大軍深入我東晉的地域,但是又把軍隊部署在淝水對岸,我們怎么打得了仗呢?不如你稍稍地退一下,讓我手下的軍人渡水,跟你的軍隊作戰,我和你各自安坐馬鞍上,放緩了馬韁繩,慢慢觀看大軍交戰,這不是很爽嗎!
信中的“周旋”說得非常輕巧、委婉,實際是關乎中國命運的生死決戰,所謂的緩轡而觀,實際結果是,在這場大戰中,秦軍大敗,苻融被亂軍踩死。
優雅的書信,殘酷的現實,這反差,有點大!
本書沒有收入謝石的尺牘書法,因為已經失傳了,連宋代《淳化閣帖》中都沒有,大概北宋時就已經沒有了。但本書收進了謝石的兄長、東晉宰相謝安的《中郎帖》。
謝石寫給苻融的信只見于史書,沒有留下墨跡,這是非常自然的,因為收信人還有收信人的數十萬大軍,已經在那一場戰役中消失了。
其實,傳世的明清以前的尺牘中,往往沒有太多國家大事的記載,更多的是私人信札。噓寒問暖、贈*品、為自己不能赴約而特地寫信告知病情、交流看病服藥的心得,還有告知不好的消息——比如《中郎帖》所告知的謝萬去世的噩耗。
當然也有一些純粹是心情愉快時的一種自抒胸臆,借此與朋友分享自己的好心情,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當代歷史學家邢義田有一本著作《立體的歷史》,歷史應當是多面的、立體的,因為每個人都不是一張紙片那樣的紙片人,每個歷史中的人都是立體的、多面的。
不去讀那些古人的尺牘,誰能想到,那個動不動就發動叛亂,逼迫皇帝、大臣,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王敦,會僅僅因為到了年末歲終,就生出無限傷感,說出“歲暮感悼傷悲”的話來!
還有那位東晉開國宰相——王敦的弟弟王導,他在信中對友人說,你想換個不危險的崗位,哪里有不危險的崗位!莊子早就說了,人生在世就好像在后羿(射日的英雄)的弓箭半徑內的人一樣,被射中了是正常,沒被射死倒是僥幸!
比王導略早一點的陸機,這位太康之英,著名的文人,他的《平復帖》能夠流傳到今天,真是歷史的奇跡,《平復帖》流傳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而傳奇的背后,更是悲涼,在西晉末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巨大災難之中,陸機這一代人,幾乎所有的才子都死于非命了,書中提到的陸機、潘岳如此,石崇、張華、歐陽建同樣如此。東晉過江之初,那位和潘岳并稱美男的衛玠,因為感傷于眾多親友的喪亡,竟然心碎而死。西晉末年的慘狀,于此可見一斑。
東晉宰相謝安《中郎帖》,是向家里子侄輩通報弟弟謝萬去世消息的,謝萬曾經意氣風發,主持過一場東晉王朝發動的北伐戰爭,卻因處置失當,將士離心,而功虧一簣,如果他的北伐成功了,謝萬在歷史上的名氣會大過其兄謝安。
通過王羲之的《姨母帖》,我們看到他在姨母衛夫人去世時的悲惋心情,一些假托王羲之書論中所說貶低衛夫人的話,自然可以不攻自破了;通過《得示帖》,我們看到了王羲之服了五石散之后“遲散”,就是等待藥力散發,如何等待,其實就是走路,這也是我們今天“散步”一詞的由來,即服了五石散,要走路把藥力發出來;《奉橘帖》則顯示出王羲之——我們這位“骨鯁”太守的天真爛漫,看到橘子熟了,一時興起就要摘了送朋友,一送就是三百枚。
王獻之的《地黃湯帖》,無意中向我們泄露了他*任妻子郗道茂不孕不育的實情,一對如此恩愛的夫妻,卻無法生育自己的孩子。王獻之離婚,改娶公主,背后的原因,令人噓唏。
如果說王羲之、王獻之雖然都有自己非常不像政治家的一面,但他們都還是懂政治的,所以王羲之娶了當時的實力人物郗鑒的女兒,王獻之則在離婚后當了駙馬,他們都還屬于天生具有政治嗅覺的人物。但王徽之就大不相同了,只管一味高傲、瀟灑,瑯邪王氏后來的沒落,和這種風氣不無關系。
懂政治不懂政治,政治都會找上你,這就是王僧虔的命運,不過這位王導的曾孫,*是一位急智的大臣,一句“陛下書帝中*,臣書臣中*”,不僅保住地位、寵幸,也保住了尊嚴和性命。
《藝文類聚》是一部工具書,相當于詩賦用語辭典,規模浩瀚,而另一部唐代流行的工具書則只有薄薄數頁,這就是《唐人月儀帖》,是古人寫書信的一部偉大的工具書,說它偉大,聽起來有點夸張,其實一點都不過分,因為一般的工具書,好用就行了,這本工具書,卻不僅僅好用,而且美好!美得讓人陶醉,好得讓人感動……
懂政治的王僧虔,*終以高官厚祿,得以善終。不懂政治的李邕卻因為出手大方,送人一匹駿馬,被羅織罪名杖死獄中。李邕《晴熱帖》可以看到他和人交往時的大大乎乎的那種名士派頭,也能從隨隨便便提及的“九百錢”看到這人的豪奢、驕縱,揮金如土。李邕這樣的人,后世似乎再也見不到了,盛唐人物啊!
顏真卿是一位讓后代仰望的人士,與李邕充滿爭議不同,顏真卿是古來少有的絕少爭議的歷史人物,因為在中國傳統美德所強調的忠孝節義四個字上,他做的太到位了!古人說“顏魯公具大節義,文章書法,孰能加焉? ”
以吏部尚書的身份,家里連吃的都沒有,要向友人乞米。一個人,還能做到更多嗎!
楊凝式應該可以算在尺牘中盛唐人物的余音了!
《韭花帖》何其典雅,所談之事,何等平常,后世黃庭堅“以磊落人書細碎事”,與此相似。不過黃庭堅的文字,更大氣、更出人意料,書法更恣肆、雄健、充滿獨創性,卻始終沒有一幅作品能夠超過《韭花帖》的溫婉含蓄、超越凡俗。
楊凝式,一個我們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懂政治還是太懂政治的政治人物,他*后的官職是太子太傅,比顏真卿的太子太師還要高!
政治人物之外,文化人物的書札當然更見文采風流,不過古代中國,是士大夫的中國,很少有文人完全沒有從過政的,文官、文人、書法家、畫家,對于古代文人來說,往往這些身份全集于一身,從宋代開始更是這樣。
像蘇東坡、黃庭堅這些北宋天才文人,他們的書札無論是文學上,還是書法上,都能帶給人美的享受。不過,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純真無邪,他們書札中的那種真性情,熱愛生活、至誠待人,還有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性,在只言片語中所流露出的見識與靈感,都使人印象深刻,活脫脫,似要走出紙上。
讀米芾尺牘,則有些讓人哭笑不得。才華,是夠有才華的,不僅書法,米芾的詩也是有“魏晉范兒”的 ;糊涂也是夠糊涂的,鬧起蝗災,他竟然能夠跟人說,有蟲子,只吃葉子,不吃糧食;狡猾也是夠狡猾了,巧取豪奪,書畫造假,當時*!總之,是世上不可無一、不能有二的人物!
書畫家趙孟其實是當時少有的懂得實務的政治家,他對紙幣與通貨膨脹的認識,甚至超過當代的很多經濟學家。在書札中我們還看到趙孟為了亡妻的超度法事,對著身患糖尿病的中峰明本和尚死纏爛打,說出了如果你不肯來,就是對逝者在她生前和死后有了區別,就是辜負了逝者對你的一生的仰慕與追隨這樣的話。
在書札中,我們還讀到,這位高官,看到下雨了,就直接翹了班,躲回到家中品茗、觀畫,寫信向友人索要瓷器——“向蒙許惠碧盞,何尚未踐言耶?”你說要送我的瓷器,咋還沒送呢!趙孟向友人索要鹿肉,直接點明,“要多”,收到后,又寫信說,我覺得鹿肉寄的不少,但我們家里人還嫌少,請再寄一些來!
三百多年前的八大山人,他的畫的含義是難以索解的,他的詩是隱諱曲折的。但如果我們讀到他的尺牘,則會看到一個帶有一點小孩子氣的赤子情懷。友人來看望他,讓他喜出望外,但旁人一句推測的話——說你這朋友大概是過來拜訪別人,順便看你的,就讓這個毫無城府的老人在信中追問友人,真是這樣嗎?
見到連日大雨,八大山人就開始預想,雨后蘭花就將盛開,便在給友人的信中問道:到蘭花開時,你是想對花獨酌呢還是想和我一起喝酒?
顏之推《顏氏家訓》說“尺牘書疏,千里面目”,這是從空間距離說,從時間距離講。今天的人讀到古人的尺牘,同樣可以用古代書信的常用語來描繪:是“如晤”“如面”。活潑潑的古人,生生似乎就在面前。
錦書誰寄:名家書信背后的溫情 目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