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考古六十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2567
- 條形碼:9787520352567 ; 978-7-5203-525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里頭考古六十年 本書特色
本書是關于二里頭遺址田野考古與綜合研究的集成之作,作者許宏是二里頭工作隊隊長。除了諸多重大考古發現外,二里頭遺址還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學界科技考古各“兵種”介入研究*多的。本書的成果綜述涵蓋眾多學科合作研究的**收獲,內容涉及年代學、自然環境特征、人類體質特征、人類的多種生存活動以及生產行為特征等諸多方面。
二里頭考古六十年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二里頭遺址田野考古與綜合研究的集成之作。除了諸多重大考古發現外,二里頭遺址還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學界科技考古各“兵種”介入研究*多的。本書的成果綜述涵蓋眾多學科合作研究的*新收獲,內容涉及年代學、自然環境特征、人類體質特征、人類的多種生存活動以及生產行為特征等諸多方面。
二里頭考古六十年 目錄
**章 田野工作與研究歷程 ………………… (1) **節 田野工作 …………………… (1) 一 二里頭遺址 …………………… (1) 二 其他遺址 ……………………… (10) 第二節 研究歷程 …………………… (21) 一 **階段:1958—1995年 ………………… (21) 二 第二階段:1996年至今 …………… (24)
第二章 遺址自然環境與現存狀態…………… (26) **節 自然環境 …………………… (26) 一 古水文和古地貌研究………………… (27) 二 古生物材料反映出的古環境………………… (36) 第二節 遺址現存狀態……………… (52) 一 范圍與規模 …………………… (52) 二 現狀與成因…………………… (53)
第三章 分期與年代 …………………… (55) **節 分期 ………………… (55) 一 研究簡史 ……………………… (55) 二 地層依據與陶器特征………………… (58) 第二節 年代 ………………… (61) 一 相對年代 ……………………… (61) 二 絕對年代 ……………………… (61)
第四章 遺址的聚落形態 ……………… (78) **節 聚落的歷時性變化………………… (78) 一 遺址**、二期……………… (79) 二 遺址第三期…………………… (79) 三 遺址第四期…………………… (80) 四 遺址第五期…………………… (81) 五 遺址第六、七期……………… (81) 六 遺址第八期…………………… (82) 第二節 二里頭文化興盛期的布局大勢…………… (82) 一 中心區………………… (82) 二 一般居住活動區……………… (90) 三 墓葬與其他手工業遺跡……………… (90) 第三節 區域聚落形態……………… (91) 一 相關工作 ……………………… (91) 二 主要發現 ……………………… (92) 三 聚落形態揭示的區域社會…………… (97)
第五章 遺跡所見生產與生活 ……………… (102) **節 大型工程遺跡 …………………… (102) 一 中心區主干道網與車轍 …………… (103) 二 圍垣設施 …………………… (104) 三 夯土建筑 (群) …………………… (107) 四 排水渠、池、溝狀遺跡、巨型坑 ………… (114) 第二節 手工業作坊 ……………… (117) 一 制陶遺存 …………………… (118) 二 制骨作坊 …………………… (118) 三 鑄銅作坊 …………………… (121) 四 綠松石器作坊 ……………… (124) 五 作坊區 ……………………… (125) 第三節 中小型房址 (含灶址) ………………… (126) 一 形制 ………………… (127) 二 功用 ………………… (128)
第四節 水井 ……………………… (129) 第五節 灰坑與灰溝 ……………… (129) 一 灰坑 ………………… (129) 二 灰溝 ………………… (130)
第六章 遺物所見生產與生活 ……………… (131) **節 人工遺物 ………………… (131) 一 陶器 ………………… (131) 二 銅器 ………………… (140) 三 玉器 (含綠松石器) ……………… (155) 四 石器 ………………… (186) 五 漆木器 ……………………… (205) 六 紡織品 ……………………… (206) 七 骨、角、蚌、牙、貝、螺質遺物 ………… (206) 第二節 動植物遺存 ……………… (208) 一 植物資源的獲取與利用 …………… (208) 二 動物資源的獲取與利用 …………… (225)
第七章 人骨研究 …………………… (243) **節 性別年齡鑒定 …………………… (243) 第二節 形態學研究 ……………… (247) 第三節 古病理研究 ……………… (249) 一 齲齒的研究 ………………… (249) 二 牙周病研究 ………………… (250) 三 牙齒錯 畸形研究 ………………… (251) 四 牙齒磨耗研究 ……………… (251) 五 其他部位骨骼疾病 ………………… (252) 第四節 食性分析 ………………… (253) 一 碳十三、氮十五分析 ……………… (253) 二 鍶同位素比值分析 ………………… (255) 第五節 古DNA分析 ……………… (258) 一 材料與方法 ………………… (258) 二 結果與討論 ………………… (260)
第八章 精神生活 …………………… (262) **節 墓葬 ……………………… (262) 一 發現與研究概況 …………………… (262) 二 墓葬等級及相關問題 ……………… (264) 三 墓葬分布形態及相關問題 ………………… (273) 第二節 祭祀 ……………………… (278) 一 祭祀區 ……………………… (279) 二 宮殿區 ……………………… (279) 三 作坊區 ……………………… (281)
第三節 占卜 ……………………… (281) 一 相關發現 …………………… (282) 二 種屬及部位選擇 …………………… (282) 三 整治措施 …………………… (283) 四 占卜后的處理 ……………… (283) 第四節 刻符 ……………………… (284)
第九章 社會文化研究 ……………… (287) **節 二里頭文化的社會生活 ………………… (287) 第二節 二里頭文化源流問題研究 ……………… (292) 一 來源研究 …………………… (292) 二 流向研究 …………………… (298) 第三節 二里頭文化與其他文化關系研究 ……………… (300) 一 匯聚與輻輳 ………………… (301) 二 影響與輻射 ………………… (303) 第四節 二里頭文化與國家、文明關系研究 …………… (310) 一 **階段:1959—1976年 ………………… (310) 二 第二階段:1977—1995年 ………………… (311) 三 第三階段:1996年至今 …………… (313) 第五節 關于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古史屬性的討論 ……… (317) 一 **階段:1959—1976年 ………………… (318)
二 第二階段:1977—1995年 ………………… (320)
三 第三階段:1996年至今 …………… (324)
第十章 二里頭遺址的保護與利用 ………………… (327)
**節 遺址沿革與破壞原因分析 ……………… (327) 一 古代沿革與破壞原因 ……………… (327) 二 自然原因 …………………… (328) 三 當代人為原因 ……………… (328)
第二節 保護措施 ………………… (328) 一 積極開展考古工作 ………………… (329) 二 頒布保護法規 ……………… (329) 三 確立保護范圍 ……………… (329) 四 建立保護機構 ……………… (330) 第三節 保護成果與現狀 ………………… (330) 第四節 保護原則和意義 ………………… (330) 第五節 保護與利用思路 ………………… (331) 一 優勢 ………………… (331) 二 劣勢與不足 ………………… (332) 三 保護利用思路 ……………… (332)
結 語 ………………………… (333) **節 分期與年代 ……………… (333)
一 分期 ………………… (333) 二 年代 ………………… (333)
第二節 聚落考古研究 …………………… (334) 一 自然環境 …………………… (334) 二 現存狀態 …………………… (335) 三 微觀聚落形態 ……………… (336) 四 宏觀聚落形態 ……………… (339) 第三節 遺跡研究 ………………… (340) 一 大型工程遺跡 ……………… (341) 二 手工業作坊 ………………… (344) 三 墓葬 ………………… (347) 四 祭祀遺跡 …………………… (348) 五 其他遺跡 …………………… (349)
第四節 遺物研究 ………………… (349) 一 陶器 ………………… (349) 二 銅器 ………………… (351) 三 玉器 ………………… (353) 四 石器 ………………… (354) 五 漆木器和紡織品 …………………… (355) 六 骨、角、蚌、牙、貝、螺質遺物 ………… (355) 七 人骨研究 …………………… (356) 八 植物遺存 …………………… (358) 九 動物遺存 …………………… (360) 第五節 社會文化研究 …………………… (362)
一 二里頭文化的社會生活 …………… (362)
二 二里頭文化的源流問題 …………… (363) 三 二里頭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關系 …………… (363) 四 二里頭文化與國家、文明的關系 ………… (364) 五 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的古史屬性 …………… (364)
附 錄 ………………………… (367)
附錄一 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學術史年表 …………… (367)
附錄二 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中文文獻存目 …………… (393)
一 資料部分 ……………………… (393) 二 論著部分 ……………………… (413)
后 記 ………………………… (491)
展開全部
二里頭考古六十年 作者簡介
許宏 博士。生于196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自1999年至今,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主要從事中國早期城市、早期國家和早期文明的考古學研究。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大都無城》《先秦城邑考古》等書,主編考古報告《二里頭(1999—2006)》。
袁靖 博士。生于195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科技考古導論》《中國動物考古學》《科技考古文集》,主編《中國科技考古縱論》《科技考古的方法與應用》《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環境考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