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金陵舊顏 本書特色
把生活作為一種人生的自然旅程,才能養育出一批批恃才傲物、獨立特行的文人。或許,南京的大氣也就在于此罷。 本書收錄了《燕子磯巖山十二洞游記》《革命軍攻入南京》《豁蒙樓上話南京》《從南京回上海(節選)》等文章。
金陵舊顏 內容簡介
《金陵舊顏》主要內容包括:致劉三、南京戰后遺跡、留京余話、南京大掠、江蘇之兩問題、金陵一周記、游靈谷寺記、燕子磯巖山十二洞游記等。《金陵舊顏》擷取了其中的一個歷史斷面——民國時期文人名人筆下的舊金陵,參照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欣賞價值的標準遴選而成,供讀者們閱讀。
金陵舊顏 目錄
南京戰后遺跡/鄭逸梅
留京余話/鄭逸梅
南京大掠/邵飄萍
江蘇之兩問題/邵飄萍
金陵一周記/張梅盒
游靈谷寺記/覺余
燕子磯巖山十二洞游記/單鶴
棲霞山游記/黃炎培
浦鎮十三日之勾留/孫伏園
居京日記/胡適
國府主席林森先生/胡適
南游雜感(五)/梁實秋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南京/朱自清
南京的幾個學校/石評梅
金陵的古跡/石評梅
瑣記/魯迅
革命軍攻入南京/白韜
南京/陳西瀅
游新都后的感想/袁昌英
再游新都的感想/袁昌英
“首都”與“南京”/元放
金陵記游/鐘敬文
旅京日記/吳宓
豁蒙樓上話南京/鄧啟東
孝陵游感/艾蕪
豁蒙樓暮色/儲安平
朱牧兒墓/翟象謙
南京臨時大總統府成立/柳亞子
從南京回上海(節選)/巴金
中山陵前中秋月/梁得所
在玄武湖畔/李金發
游牛首山記/如愚
首都名勝/馬元烈
南京印象/曹聚仁
南京的顏面/荊有麟
南京的黑市/劉士穆
南京的媒行/受仲
京居隨感/謝保康
金陵牛首山訪古記/羅香林
車站上/天衣
江南鄉試/陳獨秀
南京的骨董迷/方令孺
量守廬記/章太炎
失掉南京得到無窮/聶紺弩
感慨過金陵/范長江
南京的歪風/范長江
首都淪陷記/陳鶴琴海燕
我走向了戰場/舒群
當南京被虐殺的時候/汝尚
我怎樣退出南京的/倪受乾
白門秋柳/黃裳
旅京隨筆/黃裳
老虎橋邊看“知堂”/黃裳
南京與北京/薦庵
從歷史上看南京/云松
辰子說林(節選)/張慧劍
秦淮河畔的除夕/司馬訐
秋在棲霞/陳修
丹鳳街(節選)/張恨水
窺窗山是畫/張恨水
白門之楊柳/張恨水
日暮過秦淮/張恨水
翁仲揖驢前/張恨水
秋意侵城北/張恨水
頑蘿幽古巷/張恨水
入霧嗟明主/張恨水
盛會思良友/張恨水
江冷樓前水/張恨水
清涼古道/張恨水
碗底有滄桑/張恨水
秦淮河沒了書卷氣/張恨水
南京的馬/柳雨生
小粉橋日記/陶晶孫
隨園坊日記/陶晶孫
白門買書記/紀果庵
南京下關/周作人
冶城話舊(節選)/盧前
鴨史/盧前
織造余聞/盧前
帝城十日/唐搜
秦淮行腳/楊樺
玄武湖/楊樺
靈谷寺/趙景深
南京印象(節選)/郭沫若
陵園明月夜/王平陵
紫金山夜觀星象/波瀅
在南京會議見蔣介石/馮玉祥
后湖泛舟/周錦泉
南京在望/謝國楨
后記/丁帆
金陵舊顏 節選
《金陵舊顏》: 致劉三 蘇曼殊 劉三侍者: 西湖別后,得楊仁山長老命,故于十三晚抵寧。昨日見航公,喜甚。 足下起居如前否?此處校務,均已妥備,現向鎮江、揚州諸大剎召選僧侶,想下月初可開課。教授漢文聞是李曉暾先生,講經即仁老也。看二三年后僧眾如能精進,即遣赴日。不及另言,如足下得暇,望將此信轉達白云庵。幸甚。 寧地已冷,出入未便,瑛冬候當返申。足下何時至滬?屆期望將地址示知,以便聚談。航公合府遷居此土,聞今冬不至滬云。 瑛現住仁老公館內,諸事尚適,不似前此之常出交游也。今午,杭州夏曾佑居士來此相見,居士深究內典,殊堪佩服。瑛于此亦時得聞仁老談經,欣幸無量。仁老八十余齡,道體堅固,聲音宏亮。今日謹保我佛余光,如崦嵫落日者,惟仁老一人而已。十余年前,印度有護法尊者(達摩波羅)寄二書仁老,蓋始創摩訶菩提會,弘揚末法,思召震旦僧侶共往者。昨仁老撿出,已囑瑛翻成華文矣。異日將原函一并印出,當奉臺覽。現在該會如何,尚未諦審。仁老云:“當時以無僧侶能赴其請,傷哉!” 瑛比來摒棄諸緣,日惟養靜聽經而已。足下作何消遣耶?余容續呈。 此叩 道履萬福! 得山、意周兩大和尚均候。 十七日 元瑛頂禮 賜教乞寄至:南京延齡巷池州楊公館蘇子谷收,為妥。 一九〇九年十月十一日 南京戰后遺跡 鄭逸梅 聯軍先鋒隊占領了石頭城。于是大家都興奮起來,先沖進馬群(地名)營內,戍卒完全逃去。里面卻堆積著許多白菜,不知有幾百千棵,桌子上尚有凌亂的麻雀牌,可知被圍攻的時候,他們滿軍猶好整以暇,正在作竹林之游哩!煮著兩鍋白粥,他們倉皇遁走,不及進食,正好待我們來享受。此時粥有余暖,我們有似餓虎見著馴羊,把它大嚼一頓。經這一嚼,精神頓時回復,才知道此身尚在人世。鄙人見營中遺有黑字紅令旗一面,急忙把它收藏起來,留為永久紀念。收卷畢,傳令到來,集合蔣王廟休息。那蔣王廟是供祠蔣忠的,我們到了那兒,自己人見了面,覺得面頰都是青灰色,雙目盡赤,很是可怖。身上的衣服,東穿西破,無復完整。廟中煮著粥,備著蘿卜干,借以充饑。鄙人已在馬群營里吃過一頓,不再進食,由他們未曾吃的狼吞虎咽般進著。在吃粥的時候,那蕭希能狼狽而來,手臂中槍受傷。那時浙軍也來進攻,蕭的手臂,是被浙軍錯擊的。我們探聽敵方當局的行蹤,才知道張勛、張人駿、鐵良,都從水西門坐小火輪逃走的。我們進太平門司令部駐扎。那司令部本為陶公館,有花木泉石之勝,地方是很寬敞的,當進太平門時,不意該門被土石塞沒,我們用炮來把塞沒的地方轟打一洞,約有面盆口大小,人才由這竇中鉆進去。 ……
金陵舊顏 作者簡介
丁帆,1952年出生于江蘇蘇州市,祖籍山東蓬萊。1977年畢業于揚州師院中文系,1978至1979年在南京大學進修后于1988年調入南大中文系,1993年被聘為南大中國現代文學專業教授,1994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組成員、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藝理論研究學會理事等職。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