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微電影藝術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41090
- 條形碼:9787106041090 ; 978-7-106-0410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電影藝術導論 內容簡介
《微電影藝術導論》全書共九章,前三章是微電影總論,梳理了微電影的定義、起因,歷史與現狀,特征及分類,后六章為分類研究,理出了當今微電影重要的六個類型進行詳盡的論述。《微電影藝術導論》視野開闊,論點新穎,分析問題能直達本質,資料收集極為豐富,舉凡當下出現的耳熟能詳的微電影名片,《微電影藝術導論》都有涉及。 無論從文化含量、信息量,還是從藝術審美的角度,微電影與傳統電影都存在著很大差異。微電影和傳統電影之間的關系更多是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補充,并且形成差異化發展的巨大空間。微電影對傳統電影、傳統電影產業具有重要的支撐、補充作用。微電影的未來發展有N種可能,是現代電影工業體系的一個有效補充。微電影會對現代電影產業起到一個積極的助推作用,比如微電影的“微”基因給電影人才的成長預留了足夠的空間,為現代電影工業提供大量的后備人才,微電影作為一種新興文化業態,也是一種新的電影形態、新的電影產業業態,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互聯網、新媒體時代文化產業形態、業態、生態的發展變化,以及可能蘊藏的無限生機和活力。
微電影藝術導論 目錄
**節 微電影研究的熱點及問題
第二節 名與實:微電影的定義之辨
第三節 微電影興起的原因
第二章 微電影的歷史與現狀
**節 簡史:網絡電影·新媒體電影·微電影
第二節 微電影大賽概況
第三節 微電影網站和頻道
第三章 徽電影的美學特征及分類
**節 本體特征:少妙短巧
第二節 傳播特征:無微不至
第三節 微電影六個常見類型
第四章 商業化:廣告微電影論
**節 分眾時代:從硬廣告到軟植入的徹底轉變
第二節 愈商業,愈藝術:商業訴求下的藝術思維
第三節 微影不微:運作模式決定創作表達
第五章 主旋律化:宣教微電影論
**節 理念轉變:從硬宣傳到軟宣傳
第二節 脂粉刷:主流價值觀與意識形態功利性
第三節 視聽語言:規范性問題
第四節 要訣:隱宣教目的于藝術佳構
第六章 個性化:藝術微電影論
**節 歷程:從娛樂品到作者電影
第二節 敘事:突破窠臼,另辟蹊徑
第三節 視聽語言:因循與拓展
第四節 藝術微電影之機遇與挑戰
第七章 譏刺與狂歡:惡搞微電影論
**節 背景:自媒體·全媒體·大眾狂歡
第二節 內涵:消解經典·針砭現實·宣泄情感
第三節 手法:挪用·拼貼·戲仿
第四節 前瞻:多樣化·雅俗其賞
第八章 知識的"軟性"傳播:科普微電影論
**節 科普微電影VS科普微視頻和幣斗幻電影
第二節 特征:寓科學于藝術
第三節 價值:科普創新之蹊徑
第四節 末來:科普媒介文化之新寵
第九章 稚真與青春:校園微電影創作論
**節 創作環境:半封閉文化生態圈
第二節 主題與人物:青春化
第三節 美學風格:稚真
第四節 校園微電影創作優勢及瓶頸
后記:《微電影藝術導論》之緣起
附錄:撰稿人介紹
微電影藝術導論 作者簡介
楊曉林,同濟大學電影研究所所長,兼同濟大學教工攝影協會副理事長,編劇、博士后、碩士生導師。上海影視戲劇研究會副會長、微電影委員會主任,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劇作理論委員會秘書長,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研究員,上海作家協會會員,曾掛職上海市楊浦區文化局副局長。主持完成研究課題9項,出版著作(專著及主編)15部,發表論文100多篇。專著《動畫大師富崎駿》獲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學會獎”著作類一等獎。 擔任編劇和劇本改編的有:45集歷史劇《大秦直道》(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電影《生死諾言》(獲江蘇省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電影《先驅者》(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被選為2011年國家廣電總局慶祝建黨90周年15部重點獻禮片,獲2012年上海文藝創作優秀單項成果獎)等。編導微電影多部,主要有《玫瑰之約》、《不幸碰上蠻大人》、《七日之癢》等。創作民俗紀錄片有《朝山》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