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文庫蜂房:蜜蜂與人類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5421
- 條形碼:9787108065421 ; 978-7-108-06542-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知文庫蜂房:蜜蜂與人類的故事 本書特色
自從人類為尋找洞穴巖壁上的涂鴉壁畫而獵取蜂巢時起,蜜蜂一向被人們視為大自然的奇跡。它們有著合群、勤勞、忠誠、迅捷靈敏、勇敢老練、貞潔純凈的優秀品性,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啟示、絕妙的觀念和美好的情感。在這部美好的書中,作者探尋了蜜蜂神秘的世界及其與人類一直葆有的奇妙關系,追溯了蜂群和蜂巢的形成以及人類將其作為一個有計劃、有秩序的小型宇宙的管理體制的種種歷史觀念,介紹了蜜蜂與亞里士多德、莎士比亞、托爾斯泰、老普林尼、拿破侖和福爾摩斯等著名人士的關聯,揭示了蜜蜂與人類生活密切關系的方方面面,以及它在人類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新知文庫105·蜂房:蜜蜂與人類的故事》筆調輕松,文字優美,趣味雋永,引入入勝的史實猶如群蜂涌來。這是一部每一頁都饗讀者以愉悅與驚喜、對蜜蜂美妙禮贊之書。
新知文庫蜂房:蜜蜂與人類的故事 內容簡介
自從人類為尋找洞穴巖壁上的涂鴉壁畫而獵取蜂巢時起,蜜蜂一向被人們視為大自然的奇跡。它們有著合群、勤勞、忠誠、迅捷靈敏、勇敢老練、貞潔純凈的很好品性,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啟示、絕妙的觀念和美好的情感。在這部美好的書中,作者探尋了蜜蜂神秘的世界及其與人類一直葆有的奇妙關系,追溯了蜂群和蜂巢的形成以及人類將其作為一個有計劃、有秩序的小型宇宙的管理體制的種種歷史觀念,介紹了蜜蜂與亞里士多德、莎士比亞、托爾斯泰、老普林尼、拿破侖和福爾摩斯等有名人士的關聯,揭示了蜜蜂與人類生活密切關系的方方面面,以及它在人類的政治、經
新知文庫蜂房:蜜蜂與人類的故事 目錄
認識一下蜂巢大家庭的全體成員
**章 蜂兒們都在做些什么
勤勞忘我
勞動分工
雄蜂
美國的兩種“工蜂”
摩門教與共濟會
蜂蠟
蜂群的住所
人類社會對蜜蜂的考量
第二章 蜜蜂與性
如蜜亦如刺的愛情
繁衍的秘密
蜂化于牛
貞潔
阿爸蜂
君父蜂
蜜蜂娘子軍
有關蜜蜂的博物學研究
第三章 蜜蜂與政治
君主政體
共和政體和商業社會
獨裁政體
警察政體
第四章 與蜂蜜有關的飲食
仙食神饌:蜂蜜的來龍去脈
蜂蜜是什么,又含有什么
蜂蜜的巔峰時期
姜糖餅和其他加蜂蜜的糕點
蜜酒
蜂蜜好景不再
多種多樣的蜂蜜
介紹幾種有蜂蜜的吃食
……
第五章 與蜜蜂有關的生與死
第六章 養蜂人
注釋
參考書目
致謝
新知文庫蜂房:蜜蜂與人類的故事 節選
《新知文庫105·蜂房:蜜蜂與人類的故事》: 人類社會對蜜蜂的考量 蜜蜂不單單象征著勞動和為人類做出勤勞的榜樣,也幫助人類決定著努力的方向。即使到了今天,人類的生產行為也仍然沒有強大到可以不仰仗蜜蜂的程度。凡在蜜蜂很少光顧之處,植物便很難得到授粉,因此不易打籽結實,物種也就無法得到延續。植物稀少了,空氣中的氧分也會減少,不利于人和動物的呼吸。哪怕是在當前已經形成農商一體化的地方,就實施授粉而論,蜜蜂也仍然是*有效的中介。農夫們會花錢請養蜂人在自己的田園里設立養蜂場。租賃蜜蜂的業務始于1909年新澤西州的一家蘋果園。如今在美國,大貨車會載著蜂箱跑遍四面八方。緬因的藍莓、科德角(CapeCod)的小紅莓、密歇根(Miclugan)的黃瓜、佛羅里達(Florida)的甜瓜、加利福尼亞的扁桃,都要靠受雇而來的蜜蜂授粉。蜂群數量會達90萬之巨。有人經研究得出結論說,“如果租不到蜜蜂前來,占全世界產量一半以上的加利福尼亞扁桃仁①就會在市場上消失”。 蜜蜂一直在明面上處處幫著我們,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其實,它們還對人們工作方式的變化起過重要的催化作用。文明社會中的一些基本構成,如產權、律法和稅項等都部分地形成于解決蜜蜂所引起問題的過程中。因此.一方面是人類要為蜜蜂創造有利的生存條件;另一方面,蜜蜂也反過來幫助形成某些調控人類生活方式的規則。 在商業化社會形成之前,在養蜂業興盛的地方,蜂蜜一向是百姓們向官家和教會履行義務的手段。從某種意義上看,蜂蜜就是金錢。舉例來說,在古代印度,國王會以貢物的形式征收所產全部蜂蜜的1/6。當中美古國阿茲特克的皇帝蒙特祖馬(Montezuma)①征服了鄰近的部族后,便更雪上加霜地向剛剛被強力征服的窮苦百姓索要700壇蜂蜜的獻納。類似地,當年歐洲的威爾士(Wales)王國也曾頒布過律令,要求每個村莊都得向國王進呈一甕蜂蜜釀造的蜜酒。這幾個例子似乎都是說些陳年舊事,但類似的行為至今也并未得到完全廢止。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一支自稱“圣戰者”的軍事力量在統治了阿富汗后,也從當地的養蜂人手里拿走了1/10的收獲呢。54這種方式或許會被一些人視為原始。但換個角度看,倒也反映出在奠定今日人類社會的組織的基礎方法上,蜜蜂和蜂蜜仍然起著作用。 比如說,在制定物權法時,蜜蜂的作用就是舉足輕重的。這么說是因為蜜蜂這種小生物有一種不好定性的特質。正如一位法學專家在20世紀30年代所說的:“對于給律師帶來值得探討的問題而論,真是沒有幾種動物能像蜜蜂這樣的。”55換個角度說,就既是責任同時又是資產而言,與蜜蜂相當的其他動物幾乎就不存在。 自從所有權的概念形成之后,人們便屬意于謀得對蜜蜂這種提供蜂蜜的動物的所有權。一開始時,對這種權利的爭議事關野生蜜蜂的蜂窩。如若蜂窩是在樹干里,窩中的蜂蜜該歸誰所有呢?這個問題就曾令古羅馬的律師們頭痛過。有的律師認為,樹的主人便也是蜜的主人。其他律師則不認可,說樹干中的蜂就如同樹上的鳥,并不屬于任何人,言下之意就是認為,哪個有本事先發現蜂窩,其內的東西便歸哪個所有——即所謂的“首見者得之”。但如若這樣,同樣難以斷言的問題又會從另外的方面冒出來。比如說,若在找到蜂窩時,如果窩內的蜜還沒成熟到可以收獲,是不是就得放棄這一所有權呢?日耳曼和斯拉夫這兩個民族的覓蜜人,往往會在發現蜂窩的樹上做出個人特有的記號來,為的是知會他人休得染指。烏克蘭人也這樣做過,而且在那個地方發現了人們在樹皮上做出的上百種不同的記號標志。不過這種做法也行不通,至少是不可靠——如果蜂群中發生了分群,離開舊窩尋找新家,又當如何處理呢? 蜜蜂給古羅馬人的立法造成的困難,從根本上說,源自對這種動物的歸類。當時的律師認為,動物可劃歸為兩大類,一是野生的(比如老虎),另一是馴養的(比如牛和狗)。不過對于蜜蜂,似乎很難歸為其中任何一類。大普林尼便指出,蜜蜂應當算為中間類型,“既非野生,也非馴化”。56想法固然不無道理,但在實踐中于事無補。對動物分類的目的在于確定物權的歸屬。古羅馬法律規定,被馴化的動物完全屬于馴養者獨有,野生動物可以被擁有,但只能暫時持有。如果某戶人家養的奶牛跑到了別人的地里,所有權并不會因之改變。但如果捉住了什么野獸后養在家里,不管是如何捉到的,一旦跑掉了,所有權便隨即喪失——跑掉的野生動物又會重新享有上天賜予的自由。 ……
新知文庫蜂房:蜜蜂與人類的故事 作者簡介
比·威爾遜(Bee Wilson),英國著名食品作家和歷史學家,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思想史研究員。她曾在英國時政周刊《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擔任了五年的美食評論家,自2003年起,每周都在《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的美食專欄發表文章,出版作品有《美味欺詐:食品造假與打假的歷史》。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