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西北雨 本書特色
一個家族的命運難測不可解,四代人逃離流散,死亡卻始終存在。這部長篇小說被傾訴出口,卻只見童偉格使用詩意輕盈的語言與多重變換的人稱,讓所有人回憶、想象、造夢、書寫。在種種近似囈語的碎片化敘事中,亡靈復活行走,地景流轉于山村、孤島,靜謐的時光迂回周折,字里行間彌漫著恍惚停滯的氣息。全書仿佛一幅卷軸,或是一個莫比烏斯環,故事永不止息;所有的記憶、傷害,甚至連命運與死亡,都在小說中無盡循環。
西北雨 內容簡介
☆ 童偉格是臺灣七零后小說家中具代表性的一位,曾獲臺灣文學金典獎、聯合報文學大獎等認可。我們能從其書寫中看見魔幻寫實、現代主義、內向世代等諸多風格,卻無法用單一特定的詞概括他,駱以軍便曾言:“童偉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釋其他全部人,而竟無人能解釋他。”
☆ 2004年夏天,童偉格開始創作第二部長篇小說,定名“西北雨”;歷經五年書寫、刪減約五萬字后正式出版,并表明:“初次見‘西北雨’這三個字,是在小說家袁哲生的《天頂的父》里。”一種聯系由此而生,我們可能在本書窺見兩位重要臺灣小說家相互對照的隱秘痕跡。
☆ 在2010年“臺灣文學金典獎”長篇小說決選會議上,《西北雨》不僅得到所有票數而榮獲這項年度大獎,更讓在場評審吳達蕓盛贊:“讀《西北雨》,可以說整個顛覆我原先對小說的訓練或是閱讀習慣。”
☆ 隨著小說家操練出更繁復的時間折疊術,本書形成一個永遠說不完的故事,作者長期關注的“死亡”“命運”“對鄉土的困惑”等命題也都折疊其中,《西北雨》更因此被視為童偉格總結前兩本小說的代表作。
西北雨 目錄
3 卷首
13 卷上
105 卷下
189 代跋 贖回*初依偎時光 文∕駱以軍
西北雨 相關資料
☆ 我讀童偉格,視覺上那翻動著空曠的場景如此像年輕時看的塔可夫斯基。但流動的詩意卻讓我想到以色列小說家奧茲,或較好時的石黑一雄……倒帶、透明,那時間與命運的畸人之“我”背著快樂無害的他們在這片夢中荒原跑,從葬禮出逃,拉出這樣一幅浩瀚如星河,讓我們喟嘆、悲不能抑、靈魂被塞滿巨大風景的“贖回*初依偎時光”的夢的卷軸。
——臺灣小說家 駱以軍
☆ 童偉格從容謹守他在“小說的邊界”的信念,不理會鄉土寫實,遑論家族史寫作。那蕪雜不文的山村、浪打菜渣坑的孤絕海港、畸零人寄居的衛星城鎮,是詩的存在,抒情的存有,也是靈光的存有。米蘭·昆德拉在《相遇》贊譽某書從書寫形式到美學都具深刻原創力,是為“原小說”;《西北雨》同樣值得如此贊美。
——臺灣小說家 林俊穎
☆ 你得要夠遼闊才能夠深邃,《西北雨》就是這樣。像大地吸收了淚水,以一種“將死之人”特有的遼闊,穿入地心,抵達文學的心臟:一種復雜無比的善良。
——臺灣小說家 胡淑雯
☆ 一整座清釅悠長的宇宙:記憶中的事物在此散放著透亮光澤,并因此乾淨與確實存在著。這是一本關于陽光、微風、空氣與雨霧的信仰之書,生命的永恆哀痛被安靜與飽滿的文字所護衛與洗滌。我們因此懂得孤身一人卻盈溢各種細致的身體感受,在童偉格所許諾的魔幻鄉土中,沉靜等待重生,并因生命的這個恩賜而深情地微笑。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楊凱麟
獲獎記錄《西北雨》榮獲2010年“臺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
作者榮獲“臺北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臺灣省文學獎”等重要獎項。
西北雨 作者簡介
童偉格(1977—),出生于新北市萬里區,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班,現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講師。
曾獲1999年“臺北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2000年“臺灣省文學獎”短篇小說優選、“大專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叁獎,2002年“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以及2010年“臺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著有舞臺劇本《小事》、文集《童話故事》、短篇小說集《王考》與長篇小說《無傷時代》《西北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