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北京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49692
- 條形碼:9787200149692 ; 978-7-200-14969-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北京 本書特色
本書為“北京文史歷史文化專輯”叢書中的一本,由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編著,撰寫本書的作者為該領域的相關學者與專家,內容豐富,資料詳實,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能夠填補市場上這類圖書的空白。本書系統介紹了明北京的發展、輝煌和毀滅,時間跨度從洪武元年( 1368 年)占領大都到崇禎十七年( 1644 年)甲申之變。本項目共有十一章及序言、結語,內容涉及永樂遷都、城垣宮廷壇廟規制布局與功能、通衢胡同與衙署倉宅邸名園、行政管理模式 、京師與畿輔、學?婆e制與貢院科場案、思想碰撞文化沖突的京師軌跡、公共交匯多重空間、社會生活、朝廷政治要聞捃摭、崇禎末路與甲申之變,并對社會狀況的方方面面進行了全面梳理。我們曾經漠視城市的過去,但*終還是發現現實生活離不開祖宗的故土。先民的城建理念、工藝智慧、倫理精神、審美情趣并未遠去。我們有理由時刻警醒:留住北京歷史人文神韻與城建輝煌,在代際傳承中創造新舊共榮的城市和諧空間。
明北京 內容簡介
◎全方位展示明北京的發展、輝煌和毀滅◎北京文脈,首都風貌◎極具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北京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城建氣勢磅礴悠遠,文化沉積綿長厚重。以故宮為核心的南北中軸線,兩翼張開的城市格局,棋盤式街道與胡同網絡,以及壇廟、寺觀、園林、樓堂、亭塔,這些人類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貴文化遺產,大都是明代留下的。傳統城市走向現代化無一不要面對舊城歷史。伴隨現代化腳步加快,社會生活模式突變,在物欲膨脹與效率追求浪潮中,人們無暇顧及那些沉積了無數先人心血的文化遺產,毫不猶豫走上拆改之路。當勤奮與執著換回經濟長足發展之際,回首城建改作歷程,突然發現原來毫不遲疑丟棄的舊物并沒有從社會記憶中徹底抹去,不經意間讓人懷念,讓人痛惜。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驕傲自信,一定要有實物與思想證明,絕非放言高論、豪情壯語、心跡表白而已。城市人文遺存、文化傳統應是現代改作規劃之上的東西,或是規劃的*出發點。肆意拆改,無異于抹殺城市歷史,毀滅先人生活足跡,必將使本城*終喪失在世界城市文明史中享有的地位。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組織館員和北京史研究專家合力撰寫的“北京文史歷史文化專輯定都北京系列”《金中都》《元大都》《明北京》《清北京》,正是用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研究成果來展示中華文明的偉大發展歷程,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研究北京歷史文化是北京文史研究館的主要任務,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重視總結歷史經驗以指導今后發展的方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是中華文明傳承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金、元、明、清八百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在北京發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可以為我們提供許多寶貴的歷史經驗。而“以史為鑒”,可以使我們少走一些彎路,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八百多年的都城發展史,又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數不清的珍貴歷史文物,從紫禁城到頤和園,從大房山金陵到明十三陵,從太廟、社稷壇到天壇、地壇,從八達嶺長城到京杭大運河,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跡大多數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北京文史歷史文化專輯定都北京系列”,對于這些文化遺產的產生、發展、變遷過程,都有較為系統的研究和敘述,可以使讀者通過閱讀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為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懷,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明北京 目錄
**章
永樂遷都 001 洪武時期北平府 002
燕王府與元故宮 007
靖難之役 009
營建北京三階段與殿宇建筑總量 016
遷都盛典萬國來朝 023 第二章
城垣宮廷壇廟規制布局與功能 029 永樂、正統期間的城垣建設 030
嘉靖增筑外城 034
中軸線殿宇布局及其功能 041
宮城與宮廷制度要聞 049
皇城與三海西苑 056
國家壇廟及其祀典功能 063
第三章
通衢胡同與衙署倉宅邸名園 073 干道大街 074
胡同坊巷 078
千步廊兩翼衙署 082
倉、場、局、作、庫 087
建房標準與宅邸名園 093
第四章
行政管理模式 103 管理機構 104
五城坊牌鋪的層級管理與人口估量 110
宮城與都城的守護 117
官店塌房廊房與城門宣課司 123
災異與救助 126 第五章
京師與畿輔 131 兩京體制與漕運 132
驛站交通網絡 139
七鎮拱衛京師 144
皇陵、鞏華城、西山皇室陵墓 151
京畿移民與宮莊田莊 159 第六章
學?婆e制與貢院科場案 163 國學、府學與京衛武學 164
功名層級與錄取比例 168
標準化考試的八股文 171
貢院與科舉考試程序 174
科場案 176 第七章
思想碰撞文化沖突的京師軌跡 179 陽明心學的興起 180
都門講學的何李悲劇 182
都門結社與詩文創作理念的歧見 187
利瑪竇進京與西教西學輸入 190
首善書院 196 第八章
公共交匯多重空間 199 寺廟宮觀 200
廟宇祠堂 205
街市、廟市與世相風情 208
鄉誼會館與工商會館 213 第九章
社會生活 221 物產、物流、物價 222
節令習俗與飲食風尚 227
社交禮儀規范 233
婚喪禮俗 238
青樓行院 242
雜劇傳奇與小唱男旦 246
第十章
朝廷政治要聞捃摭 253 大禮儀之爭 254
嘉靖玄修與嚴嵩父子弄權 259
隆慶、萬歷初期朝局與江陵柄政 261
爭國本與妖書案 266
萬歷政局與朝廷門戶黨爭 273
明末三案與天啟權閹當政 277
第十一章
崇禎末路與甲申之變 281 己巳之變與袁崇煥之死 282
崇禎帝望治過殷的悲劇 291
甲申之變 296
大順軍追贓助餉的白銀神話 301 結語 傳統與現代碰撞:留住明城輝煌記憶 309 參考書目 310 后記 316
明北京 作者簡介
北京市文史研究館成立于1952年,是市政府領導下的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文史研究單位。文史館館員有眾多文史領域專家、名家,知識層次高,社會影響力大。多年來,文史館注意發揮館員專長,積極開展北京歷史文化的研究、宣傳工作,1992年創辦《北京文史》雜志,并先后出版有關北京歷史文化的多部著作。逐步形成了“有責任,有能力,找準自身定位,發揮室館獨特優勢,為精神文明建設長足發展做出貢獻”的工作思路。文史館館員有眾多文史領域專家、名家,先后出版有關北京歷史文化的多部著作,如《歷史上的水與北京城》《古都北京中軸線》以及《龍鳳呈祥》《穆桂英》等京劇經典系列。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