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9786
- 條形碼:9787509659786 ; 978-7-5096-5978-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 本書特色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以文化產業全球化為全球背景,以中國獨特國情為國內背景,以全球化理論、文化產業和貿易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影視產業為重點案例,深入論證了中國綜合利用全球化機遇和本國國情優勢,集結全球優勢資源發展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戰略。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力求將論證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上,案例緊貼中國文化產業和貿易的典型現象,同時做到語言通俗易懂。無論理論工作者、實踐工作者,還是對中國文化產業與貿易感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從《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中有所收獲。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文化產業全球化為全球背景、以中國獨特國情為國內背景,以全球化理論、文化產業和貿易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影視產業為重點案例,深入論證中國綜合利用全球化機遇和本國國情優勢,集結全球優勢資源發展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戰略。本書力求將論證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上,案例緊貼中國文化產業和貿易的典型現象,同時做到語言易懂。無論是對于理論工作者、實踐工作者,還是對中國文化產業與貿易感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從本書的不同章節中受益。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 目錄
1.1 本書的選題背景
1.1.1 國際背景
1.1.2 中國背景
1.2 本書的研究意義
1.2.1 文化產業的特殊性為傳統問題帶來新的研究切入點
1.2.2 國內外相關研究尚顯不足
1.2.3 以中國為案例的研究意義重大
第2章 文化貿易的相關理論研究
2.1 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定義和特點
2.1.1 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定義以及本書研究對象
2.1.2 文化產品和服務生產與消費的特點
2.2 文化產品貿易的理論模型與相關實證研究
2.2.1 Helpman-Krugman的本地市場效應模型
2.2.2 Rauch-Trindade模型
2.3 文化貿易理論的簡要評述及其對中國的意義
第3章 中國電影產業的對外開放與發展
3.1 中國電影產業的開放歷程
3.2 電影業開放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作用
3.2.1 市場開拓
3.2.2 競爭效應
3.2.3 資金來源
3.2.4 示范效應
3.2.5 技術外溢效應
3.3 對中國電影產業開放的幾點思考
3.3.1 進一步開放不一定使“本土電影”一蹶不振
3.3.2 應該將保護對象定位為“中國文化元素”
3.3.3 逐步放開進口電影的引進發行權有利于進口電影加入中國元素
3.3.4 提高進口電影的分賬比例有利于集結全球優勢資源為“中國文化”服務
第4章 文化貿易進口與中國文化走出去
4.1 文化產品出口與文化走出去之間的關系:一個理論分析
4.1.1 本國文化產品包含的一定是本國文化元素嗎
4.1.2 文化產品中文化元素的選擇:需求導向還是供給導向
4.2 電影出口:從本地市場效應到全球市場導向
4.2.1 國際市場聚焦階段
4.2.2 本地市場聚焦階段
4.2.3 本地市場效應階段
4.2.4 全球市場導向階段
4.3 現階段中國電影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能力有限
4.4 電影進口可以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
4.4.1 發達國家電影業爭取增長迅速的國際市場
4.4.2 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吸引全球電影廠商轉變目標市場
4.4.3 為了“討好”中國市場,好菜均電影中的中國元素多為正面
4.4.4 好萊塢電影全球發行,高效傳播文化元素
4.4.5 含有中國元素的好菜塢大制作幫助中國文化產品出口
4.4.6 進口產品競爭加速本國電影向第三和第四階段邁進
4.4.7 進口生產要素更有利于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一起走出去
4.5 結論與政策思考
4.5.1 中國可以利用全球文化產品來推動中國文化國際傳播
4.5.2 政府的保護對象從“中國文化產業”轉向“中國文化元素”
4.5.3 進口電影并不一定意味著中國企業經濟收益的損失
第5章 中國經濟崛起與漢語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5.1 引言與相關文獻綜述
5.2 經濟因素在語言國際傳播過程中的重要決定作用
5.2.1 工具性動機是漢語學習的主要動機
5.2.2 經濟因素成為語言國際傳播的重要決定因素
5.3 中國經濟的崛起為漢語國際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5.3.1 中國經濟崛起:21世紀世界經濟的重大事件
5.3.2 經濟崛起為漢語國際傳播提供*有利的基礎性條件
5.4 結論與有關漢語國際傳播導向問題的討論
第6章 電視節目模式國際貿易、本地市場效應與中國電視節目出口的跨越式發展
6.1 電視節目模式國際貿易促進中國電視節目出口的理論分析
6.1.1 模式進口促進節目出口的機理
6.1.2 本地市場效應:模式引進、節目本地化并實現出口的發生條件
6.1.3 模式引進、節目本地化與出口:中國的優勢
6.2 電視節目模式引進、本地市場效應與中國電視節目出口的實證分析
6.2.1 樣本選擇及研究過程
6.2.2 新傳媒U頻道綜藝節目播出時長分布的變化
6.3 結論
第7章 中國香港電影業的興衰及其對中國內地電影產業的啟示
7.1 供給條件與貿易成本優勢抵消本土市場狹小的需求弱勢:中國香港電影走向輝煌
7.1.1 需求條件無法支撐中國香港成為華語電影中心
7.1.2 供給條件與貿易成本條件是中國香港電影產業繁榮的主要原因
7.1.3 貿易成本
7.2 需求條件弱勢凸顯:中國香港電影走向衰落
7.2.1 供給與貿易成本方面的有利條件逐漸消失
7.2.2 需求條件弱勢凸顯
7.2.3 克服不利需求條件
7.3 本章結論及其對中國內地電影產業的啟示
7.3.1 本章的結論
7.3.2 進一步評述
第8章 中國電影票房規模影響因素及預測
8.1 市場總票房對電影產業的重要性
8.1.1 電影生產的典型特征決定了本地市場規模至關重要
8.1.2 在全球化時代,一國電影票房規模直接影響本國文化國際傳播力
8.1.3 整體票房規模決定了單個電影票房的潛力
8.1.4 本地市場規模及增長率是一國電影出口潛力的*重要決定因素
8.1.5 電影票房增長率決定商業模式創新
8.1.6 票房規模決定電影類型多樣性
8.2 中國電影票房影響因素的一個計量分析
8.2.1 考察變量:經濟總量和影院數
8.2.2 數據描述
8.2.3 回歸分析
8.3 總票房預測:中國電影市場進人中高速增長新階段
8.3.1 時間序列法
8.3.2 基于需求供給框架進行更長期預測
8.4 中高速增長階段的新趨勢及政策建議
8.4.1 新趨勢
8.4.2 政策建議:新階段電影業的供給側改革
第9章 中國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機遇、挑戰與戰略
9.1 中國發展對外文化貿易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9.1.1 中國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機遇
9.1.2 中國發展文化貿易面臨的挑戰
9.2 中國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戰略
9.2.1 依托中國國內市場,吸收全球優勢資源生產文化產品
9.2.2 與各個國家進行多種形式合作,生產符合兩國文化的文化產品
9.2.3 充分利用文化產業全球化過程中的新機遇
9.2.4 強調科技與傳統文化產品相融合
9.2.5 企業進行對外文化貿易時,應遵循市場規律
9.2.6 以語言文化的傳播來帶動文化產品的出口
9.2.7 政府可以多方面提供政策協調與安排
參考文獻
后記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 作者簡介
羅立彬,經濟學博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對外文化貿易研究基地資深研究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兼任清華大學服務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訪問學者,曾在美國北佛羅里達大學講學。研究方向為文化貿易、服務貿易、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近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合著)、《財貿經濟》、《東岳論叢》、《文化產業研究》、《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學術觀點見諸于《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平臺、《北京日報(理論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光明網理論頻道、中國社會科學網、《人民畫報》(俄文版)、《國際治理周刊》、韓國《中央日報》、俄羅斯政府機關報《俄羅斯報》和哈薩克斯坦俄文報紙《共青團真理報》、人民論壇網等媒體。目前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課題子課題負責人以及課題聯絡人,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地項目,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多項。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