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哲學新思叢書荀學探微/中國哲學新思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71767
- 條形碼:9787300271767 ; 978-7-300-27176-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哲學新思叢書荀學探微/中國哲學新思叢書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要內容在于矯正后人對荀子天論和性論之誤解。荀子言天道,分本體與現象兩部分。本體不見其事而見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無形,這屬于天職的部分。現象即能生之本體所產生的自然現象,有其運行的規律,所謂“天行有常”,故人若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這屬于人職的部分。荀子講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強調人偽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論性,認為人既有好利疾惡之性,亦有好義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惡不等于惡,人一味放縱好利疾惡之性,以至爭奪生而辭讓亡、殘賊生而忠信亡,才是惡。同理,好義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學至全盡、知類明統、深思熟慮,實際上建構出禮儀法度來,才是善。荀子批評孟子的性善說是“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是因為孟子不重視后天人為之偽。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樸,無所謂善惡。故與其說荀子是性惡論者,不如說是善偽論者。
中國哲學新思叢書荀學探微/中國哲學新思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在于矯正后人對荀子天論和性論之誤解。荀子言天道,分本體與現象兩部分。本體不見其事而見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無形,這屬于天職的部分。現象即能生之本體所產生的自然現象,有其運行的規律,所謂“天行有常”,故人若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這屬于人職的部分。荀子講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強調人偽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論性,認為人既有好利疾惡之性,亦有好義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惡不等于惡,人一味放縱好利疾惡之性,以至爭奪生而辭讓亡、殘賊生而忠信亡,才是惡。同理,好義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學至全盡、知類明統、深思熟慮,實際上建構出禮儀法度來,才是善。荀子批評孟子的性善說是“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是因為孟子不重視后天人為之偽。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樸,無所謂善惡。故與其說荀子是性惡論者,不如說是善偽論者。
中國哲學新思叢書荀學探微/中國哲學新思叢書 目錄
**章荀學述要
第二章荀學價值根源問題的探討
第三章荀子善偽論所展示的知識問題
第四章荀子言“心可以知道”釋疑
第五章荀子思想散論
第六章檢討儒、法的價值觀
中國哲學新思叢書荀學探微/中國哲學新思叢書 作者簡介
唐端正,廣東省南海縣人,生于1930年。廣州興華中學畢業,香港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新亞研究所哲學組碩士,師承唐君毅及錢穆兩位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高級講師。著有臺灣東大圖書公司出版之《先秦諸子論叢》《先秦諸子論叢續編》,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之《解讀孔子與儒家》《解讀儒家現代價值》,臺灣學生書局出版之《唐君毅先生年譜》,香港法住出版社出版之《雪泥鴻爪六十年》《千古有余情之哲人——唐君毅先生傳略》,臺灣聯經書局出版之《剛健的人生》,等等。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荀子言天道,分本體與現象兩部分。本體不見其事而見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無形,這屬于天職的部分。現象即能生之本體所產生的自然現象,有其運行的規律,所謂“天行有常”,故人若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這屬于人職的部分。荀子講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強調人偽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論性,認為人既有好利疾惡之性,亦有好義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惡不等于惡,人一味放縱好利疾惡之性,以至爭奪生而辭讓亡、殘賊生而忠信亡,才是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