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中國儒家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24129748
- 條形碼:9787224129748 ; 978-7-224-1297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通識中國儒家 本書特色
儒學能夠成為指導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的學說,不僅在于它的理論形態(tài)與帝制體系相互的契合,更在于它的思想傾向和精神追求,符合士階層的文化心態(tài)和人文理想。因而,儒家學說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載體,不僅是士人修身治國的理論基礎,更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傳統(tǒng)和價值取向。
本書采取專題問答的形式展現(xiàn)孔子思想與儒家學說的方方面面,重點放在儒學的歷史發(fā)展及世人關(guān)心的熱點和重點問題上,希望通過深入淺出的介紹,使更多的人了解儒學的重要概念、人物、典籍、事件,了解儒學的歷史淵源、奠基形成、內(nèi)涵特征、發(fā)展演變。
通識中國儒家 內(nèi)容簡介
本書采取專題問答的形式展現(xiàn)孔子思想與儒家學說的方方面面, 重點放在儒學的歷史發(fā)展及世人關(guān)心的熱點和重點問題上, 希望通過深入淺出的介紹, 使更多的人了解儒學的重要概念、人物、典籍、事件, 了解儒學的歷史淵源、奠基形成、內(nèi)涵特征、發(fā)展演變。
通識中國儒家 目錄
『儒』字小考 1
何為『儒家』? 4
何為『儒學』? 8
祖述堯舜 11
憲章文武 15
吾夢周公 18
天命與天德 22
《周禮》與社會建制 26
季札觀樂 29
宗師仲尼 33
仁與立身之本 36
智與個人修為 39
信與人際交往 42
孔子世家 45
儒分為八 48
陋巷之樂 51
子貢救魯 54
子張之儒 57
西河學派 60
曾子之孝 64
思孟學派 68
孟子論義 71
荀子論禮法 74
『天人合一』的《周易》 77
『興觀群怨』的《詩經(jīng)》 80
恭儉莊敬之禮教 83
廣博易良之樂教 86
六藝之學 89
從『六經(jīng)』到《十三經(jīng)》 93
焚書坑儒的罪與罰 96
為政以德 100
尚賢使能 103
『漢家儒宗』叔孫通 106
伏生傳《尚書》 109
轅固生刺豬 112
孔宅壁中書 115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 118
『闡道醇儒』董仲舒 121
《春秋》以決獄 124
鹽鐵會議 127
霸王道雜之 130
石渠閣會議 133
劉歆爭立《左傳》 136
西道孔子 139
王莽的烏托邦 143
讖緯的泛濫 146
白虎觀會議 150
孔子的神化 154
王充『疾虛妄』 158
黨錮之禍 162
鄭玄會通今古文 166
王肅與《孔子家語》 169
名教與自然 172
南學與北學 175
顏之推與《顏氏家訓》 178
從『五經(jīng)定本』到《五經(jīng)正義》 181
韓愈的『道統(tǒng)』論 184
柳宗元、劉禹錫的『天』論 187
儒佛之爭 190
隋唐士族 194
半部《論語》治天下 197
范仲淹創(chuàng)義莊 201
太極之學 204
邵雍與張載 207
二程與洛學 211
三蘇與蜀學 215
朱熹與閩學 218
《大學》與士人培養(yǎng) 222
《中庸》與人生哲思 226
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 230
鵝湖之會 心與理之爭 233
陳亮與葉適 236
書院與科舉 239
九儒十丐 242
朱元璋刪《孟子》 246
『明之學祖』方孝孺 249
王陽明:知行合一 252
『異端』儒學 256
東林黨人 259
顧炎武 天下興亡 264
黃宗羲 民貴君輕 268
顏李學派 272
漢宋之爭 276
『學界山斗』阮元 279
《儒林外史》與八股取士 282
中學為體 286
康有為與『孔教會』 290
譚嗣同的新仁學 293
章太炎:*后的經(jīng)學大師 296
天下為公 儒家的理想之境 300
小康之世 儒家的社會之實 302
富國安邦 儒家的治國之略 305
世事洞明 儒家的處事之法 309
君子慎獨 儒家的修身之道 312
打倒孔家店 315
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學 320
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繪畫 323
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服飾 326
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建筑 329
新儒家的復興 334
展開全部
通識中國儒家 作者簡介
張甲子 文學博士,現(xiàn)為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后,著有《中古文論的致思方式》《圖說儒家文化》,參編《初級國學讀本》《初中國學讀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