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海外中國研究書系:日本學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隋唐長安與東亞比較都城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441368
- 條形碼:9787560441368 ; 978-7-5604-413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外中國研究書系:日本學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隋唐長安與東亞比較都城史 內容簡介
本書在梳理以往比較都城史研究的基礎上,以新的視角概觀東亞都城史的歷史,對以往研究中被視為個例的7-8世紀東亞國家都城營造問題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論述隋唐長安的歷史意義,描繪一幅宏偉的東亞都城歷史畫卷。本書分為三部分,部分“中國都城目前的隋唐長安”,包括中華的分裂與再生,都城與王權儀禮,城市的生活與文化;第二部分“隋唐長安與東亞國家關系”,包括東亞都城時代的形成與都市網(wǎng)的變遷,胡人與漢人;第三部分“建康、長安、洛陽”,包括漢長安故城與隋唐長安城,隋唐建康與洛陽的都市社會結構等內容。本書以全局把握和比較研究的方法,詳細論及東亞歷代都城和隋唐長安城的歷史意義,對古代城市研究、歷史地理學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
海外中國研究書系:日本學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隋唐長安與東亞比較都城史 目錄
總序二
序
**部分 中國都城史上的隋唐長安
**章 中華的分裂與再生
引言
一、空間:歐亞大陸東部
二、時間:3-13世紀
三、漢人與漢民族
**節(jié) 多樣性的出現(xiàn):3-5世紀
一、氣候變化
二、游牧民的遷移
三、思想的多樣化
第二節(jié) 普遍性的創(chuàng)造:6-8世紀
一、創(chuàng)造出來的正統(tǒng)性
二、新的統(tǒng)治空間
第三節(jié) 固有的形成:9-13世紀
一、東亞外交關系的變化
二、“漢民族”的形成
結語
第二章 都城與王權儀禮——根據(jù)中國歷代都城復原圖
引言
**節(jié) 都城禮儀空間之變遷與持續(xù)性
第二節(jié) 都城的建筑結構與王權禮儀的模式
結語 城市的歷史與人類認識的歷史
第三章 城市的生活與文化
引言
**節(jié) 隋唐城市史研究現(xiàn)狀——加藤繁、宮崎市定學說的構成與遺留下的問題
一、加藤繁、宮崎市定學說的構成
二、遺留下的問題
第二節(jié) 隋唐城市的建筑景觀——中國城市史中的隋唐城市形態(tài)特征
一、城市景觀的研究史
二、隋唐城市的類型論
三、隋唐城市的形態(tài)特征
第三節(jié) 隋唐城市的生活與文化
一、多種族社會一對前代王朝(五胡、北朝)的繼承
二、漢族共通文化之形成以至后世(宋、元、明、清)的傳承
結語
第二部分 隋唐長安與東亞國際關系
**章 東亞都城時代的形成與都市網(wǎng)的變遷:4一10世紀
引言 都城比較研究的發(fā)展
**節(jié) 7-8世紀的亞非歐大陸:從分裂到統(tǒng)一
一、歐亞大陸橫向(東西)和縱向(南北)的歷史結構
二、歐亞大陸東部
三、歐亞大陸中央?yún)^(qū)
四、歐亞大陸西部及非洲大陸
五、世界宗教圈的形成
六、歐亞大陸史視野下的東亞國際關系
第二節(jié) 東亞都城時代的誕生和交通網(wǎng)的形成
一、交通史上的7-8世紀
二、東亞都城時代的誕生和行政體系的建立
第三節(jié) 隋唐長安的交通和土地利用
一、建設陸路干線與隋唐長安城內的土地利用
二、羅城
三、皇家園林(禁苑)
四、天子(皇帝)制度和天皇制度
五、墓地
結語 世界史的轉變
第二章 陪京的成立——8-12世紀東亞的復都制
引言 何為陪京
**節(jié) 復都制研究的現(xiàn)狀
一、研究史的整理與遺留的諸問題
二、設置復都的要因
三、復都制的空間類型與王權思想的變化
第二節(jié) 陪京的形成
一、“陪”的定義
二、“陪京”成為一般化詞語的過程
三、兩宋以后的陪京
第三節(jié) 東亞復都制的變遷:6-13世紀
一、隋、唐、宋復都制的變遷
二、唐宋復都制變遷的過程及其與國際關系變化的聯(lián)系
結語 今后的課題
第三章 胡人與漢人——“異人買寶譚”與漢人認識之變遷
引言 近代中國民間故事研究之開端與“異人買寶譚”之發(fā)現(xiàn)
**節(jié) 唐代“異人買寶譚”之結構
第二節(jié) “異人買寶譚”的變遷
第三節(jié) 世界認識的變遷與“異人買寶譚”
結語 “異人買寶譚”與漢人意識的變遷
第三部分 建康長安洛陽
**章 帝都之風景風景之帝都——建康、大興、洛陽
引言
**節(jié) 建康
一、建康和江南文化
二、江南文化的形成:中原和江南的相遇
三、陳寅恪和唐長孺的假說
第二節(jié) 建康和洛陽:隋煬帝對江南的憧憬
一、東亞世界的建康:4-7世紀
二、建康:6世紀之都
第三節(jié) 隋煬帝的洛陽建造與江南
結語
第二章 唐王朝里的漢王朝——漢長安故城與隋唐長安城
引言
**節(jié) 隋大興城的建造與大興苑
第二節(jié) 漢長安城和唐長安城之差別及其原因
第三節(jié) 隋唐長安城中的漢長安故城
結語 從漢到唐:舊長安與新長安
第三章 隋唐洛陽的都市社會結構
引言 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目的
**節(jié) 歐亞大陸歷史中洛陽的位置
第二節(jié) 洛陽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特征
第三節(jié) 隋唐洛陽城的都市規(guī)劃
第四節(jié) 洛陽官員居住地的變遷與宗教空間之關系:隋、唐、五代、北宋
結語
譯后記
海外中國研究書系:日本學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隋唐長安與東亞比較都城史 作者簡介
妹尾達彥,1952年生,日本廣島縣人,立命館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東洋史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東洋史博士畢業(yè),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東洋史博士后,中央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攻中國都市史。主要著作:《長安的都市規(guī)劃》(講談社,2001年),編著《都市環(huán)境的歷史學》(第1集至第4集)(中央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2009年至2015年連續(xù)出版)。 高兵兵,日本大阪大學文學博士,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著作:《雪·月·花——由古典詩歌看中日審美之異》。譯著有:后藤昭雄著,《日本古典漢文學與中國文學》;妹尾達彥著,《長安的都市計劃》(長安文化國際研究譯叢)等。 郭雪妮,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博士后,現(xiàn)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 黃海靜,日本中央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東洋史博士后,兼人文科學研究所準研究員。主要研究唐代佛教社會史。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