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喧嘩與騷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63975
- 條形碼:9787514363975 ; 978-7-5143-639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喧嘩與騷動 本書特色
★意識流派小說三大巨作之一,了解意識流從這本入手 ★2011年“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得主李文俊先生全新修訂,重編注解 ★多角度敘述結構、意識流、神話模式等手法交錯運用,富含藝術特色。 ★內含多幅福克納生前珍貴舊照,更好地理解福克納本人及作品
喧嘩與騷動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美國南方一個舊世家頹敗的故事。 杰弗生鎮的康普生家曾經是顯赫一時的望族。律師康普生和太太育有四個兒女——大兒子昆丁,女兒凱蒂,二兒子杰生,小兒子班吉。凱蒂沖破了“南方淑女”的約束,未婚先孕,不得不嫁給另一男子,卻在婚后被發現隱情的丈夫拋棄,她只得把私生女寄養在母親家里。哥哥昆丁和凱蒂感情很好,他為了家族的榮譽投河自盡;杰生是個復仇狂與虐待狂,他巧取豪奪,把姐姐歷年積攢的給小昆丁的贍養費據為己有;班吉是個先天性白癡,他失去姐姐后,只有依靠黑人女傭迪爾西度日;凱蒂的私生女小昆丁無法忍受杰生的虐待,她偷走了杰生的不義之財,跟一個戲子私奔。 兩個“墮落女人”的悲劇——凱蒂和她的女兒,勇敢、誠實和慷慨的黑人女傭迪爾西,三兄弟的病態性格以及康普生先生和太太等眾多人物的形象刻畫,展示這個家庭的黑暗的前途。
喧嘩與騷動 目錄
譯??序.................................................................................................................................................001
1928年4月7日.......................................................................................................................................001
1910年6月2日................................................................................................................................................ 064
1928年4月6日.................................................................................................................................................151
1928年4月8日.................................................................................................................................................218
附錄:康普生家:1699年至1945年.................................................................................................................... 261
喧嘩與騷動 節選
譯??序 《喧嘩與騷動》(The Sound and the Fury,1929)是福克納**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納心血花得*多、他自己*喜愛的一部作品。書名出自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麥克白的有名臺詞:“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杰弗生鎮上的康普生家。這是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望族,祖上出過一位州長、一位將軍。家中原來有不少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敗的宅子,黑用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爾西和她的小外孫勒斯特了。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是一九一二年病逝的。他在世時算是一個律師,但從不見他接洽業務。他整天醉醺醺,嘮嘮叨叨地發些憤世嫉俗的空論,把悲觀失望的情緒傳染給大兒子昆丁。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無病呻吟,總感到自己受氣吃虧,實際上是她在拖累、折磨全家人。她念念不忘南方大家閨秀的身份,以致僅僅成了一種“身份”的化身,而完全不具有作為母親與妻子應有的溫情,家中沒有一個人能從她那里得到愛與溫暖。女兒凱蒂可以說是全書的中心,雖然沒有以她的觀點為中心的單獨的一章,但書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為都與她息息相關。物極必反,從古板高傲、規矩極多的舊世家里偏偏會出現浪蕩子女。用一位外國批評家的話來說,是:“太多的責任導致了不負責任。”①[1]()凱蒂從“南方淑女”的規約下沖出來,走過了頭,成了一個輕佻放蕩的女子。她與男子幽會,有了身孕,不得不與另一男子結婚。婚后丈夫發現隱情,拋棄了她。她只得把私生女(也叫昆丁)寄養在母親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闖蕩。哥哥昆丁和凱蒂兒時感情很好。作為沒落的莊園主階級的*后一代的代表者,一種沒落感始終追隨著昆丁。這個“簪纓之家”的孑遺極其驕傲,極其敏感,卻又極其孱弱(精神上、肉體上都是如此)。他偏偏又過分重視妹妹的貞操,把它與門第的榮譽甚至自己生與死的問題聯系在一起。凱蒂的遭遇一下子使他失去了精神平衡。就在妹妹結婚一個多月后,他投河自盡了。對昆丁來說,“未來”是看不見的,“現在”則是模糊不清的一片混沌,只有“過去”才是真實清晰的。昆丁本也想與妹妹“一起進地獄”,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與蔑視、鄙視他們的世界隔絕開來。這一點既然辦不到,他只得采用結束自己生命的辦法,免得自己看到事態朝他不喜歡的方向發展。表面上他是為妹妹而死,實際上則是為家庭的沒有前途而亡。歸根結底,康普生一家的種種不幸都是莊園主祖先造孽的惡果。蓄奴制固然損害了黑奴,它也給奴隸主階級及其后裔種下了禍根。 [1]① Ann Massa:American Literature in Context. IV.1900-1930,Methuen,1982,p.192.
喧嘩與騷動 作者簡介
威廉 福克納(1897-1962),二十世紀美國有影響的現代派小說家之一。出生于名門望族。學生時代開始寫詩,1924年出版詩集《大理石牧神》。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士兵的報酬》。他一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近百篇短篇小說,如《沙多里斯》《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圣殿》《八月之光》《押沙龍,押沙龍》等,他許多作品的地理背景是作者營造的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約克納帕塔法縣。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李文俊,著名翻譯家。1930年出生于上海。195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1994年曾獲中美文學交流獎,2011年獲中國翻譯協會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并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授予的“榮譽學部委員”稱號。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譯有英美文學作品多種,包括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去吧,摩西》與《押沙龍,押沙龍》。編有《福克納評論集》。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