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銅器卷-宜昌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60856
- 條形碼:9787501060856 ; 978-7-5010-608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銅器卷-宜昌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錄 本書特色
中國的青銅時代約始于公元前2000年, 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大約經歷了 15個世紀。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冶 鑄業作為生產力發展的標志達到高峰,鑄 造業所產生的青銅藝術是一顆光彩奪目的 明珠。從戰國中晚期開始,青銅鑄造業由 于冶鐵工業的突飛猛進而完成了其歷史使 命,但直至漢代仍然呈現出瑰麗的余暉。
銅器卷-宜昌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錄 內容簡介
青銅器在商周時期都是供貴族們享用的,一般平民不可能使用,即便是從農兼戎的平民手中的兵器也是為統治者鞏固政權服務的,用于農業生產的工具少之又少。例如:鼎、簋等既是生活中的飪食器,也是立國的重器和區別身份等級的禮器。《周禮》記載: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士依次遞減。此外,鐘、鉦、磬等也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樂器,亦是權力、地位的象征。編鐘演奏的樂曲叫“雅樂”,多在宮廷里的慶典、禮儀、宴享中使用。 秦漢后,隨著禮樂制度的破壞和鐵器、漆器、瓷器進入日常生活,銅質器皿的種類逐漸減少,裝飾漸趨簡單,器形日益單薄,中國古代銅器由此逐漸走向衰落。 宜昌博物館現藏有各時代銅器一千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37件(套),二級文物45件(套),三級文物406件(套)。 《宜昌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錄(銅器卷)》選錄其中的一百余件(套)精品,按類別與時代加以編排;以期對青銅器研究者與愛好者了解宜昌地區青銅器發展脈絡與總體面貌有所助益。如有紕漏之處,還請各位方家指正。
銅器卷-宜昌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錄 目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