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設計 改變鄉村:安徽三瓜公社鄉村建筑與設計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262715
- 條形碼:9787503262715 ; 978-7-5032-627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設計 改變鄉村:安徽三瓜公社鄉村建筑與設計探索 內容簡介
鄉村建筑作為鄉村社會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無疑是鄉村社會改造過程中一個必須關注的重要因素和社會問題。鄉村設計,作為一個解決鄉村建筑問題的重要手段,在新的歷史機遇期賦予了它更多的新內涵。所以,《設計改變鄉村:安徽三瓜公社鄉村建筑與設計探索》中所說的設計,不再只是單一的建筑創意與企劃上的思辨性問題,而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社會性問題。其核心意義在通過鄉村的設計,來改變鄉村的建筑;通過鄉村的建筑,來改變鄉村的生活。
設計 改變鄉村:安徽三瓜公社鄉村建筑與設計探索 目錄
**章 空間·建筑·設計
——三瓜公社的建筑與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立足未來發展,重構村莊空間格局
1.著眼頂層設計
2.合理空間布局
3.強化功能分區
二、保留村莊的歷史脈絡,還原建筑的真實性
1.建筑應該尊重歷史
2.建筑應該體現地域特征
3.建筑應該符合規范
三、改造鄉村建筑,設計回歸生活
1.建筑設計是一門藝術
2.鄉村建筑需要設計
3.建筑設計讓鄉村生活更美好
第二章 新舊之間
——三瓜公社的民居改造
一、老建筑從沒落輪回中涅槧重生
1.路邊半間老房,講述著過去的記憶——“兩問半屋”的故事
2.舊房改造,重新詮釋傳統建筑之美一“雙創”基地改造啟示
3.老房子也有價值——農民閑置的房子在功能置換中被激活
二、細節決定建筑的品位
1.街道建筑:兒時逛街的記憶
2.門戶改造:還原鄉土建筑的外觀之美
3.農家庭院:鄉土建筑中的經典之筆
4.老房子:中國人的記憶
5.檐廊:鄉土建筑中的亮點
6.建筑燈光夜景:年輕人的*愛
7.建筑材料活用:鄉下人的智慧
三、新建筑讓鄉村更具現代感
1.建筑是特定語境下的現實作品
2.新建筑更注重室內的品質感
3.新材料讓鄉村建筑的功能性得到了張揚
第三章 建筑不至于居民
——三瓜公社的景觀建筑改造
一、因景生物,景物合一
——三瓜公社景觀建筑的基本類型
1.鄉村庭院景觀建筑
2.鄉村景觀建筑小品
3.鄉村公共空間景觀
4.其他類型的鄉村景觀建筑
二、因境成景,得景宜人
——三瓜公社景觀建筑的主要功能
1.鄉村景觀建筑的造景功能
2.鄉村景觀建筑的點景功能
3.鄉村景觀建筑的觀景功能
4.鄉村景觀建筑的其他功能
三、巧于立意,活于技藝
——三瓜公社景觀建筑設計的技巧
1.鄉村景觀建筑對比與均衡的設定
2.景觀建筑的色彩與質感的處理
3.景觀建筑的借景與分隔的運用
4.景觀建筑的空間序列與層次的處理
5.景觀建筑的尺度與比例處理的把握
四、突出特色,融于自然
——三瓜公社的景觀建筑改造案例
1.村口景觀建筑
2.道路交通景觀建筑
3.庭院景觀建筑
4.公共空間景觀建筑
5.水體景觀建筑
6.地面鋪裝
7.有巢印象
第四章 建筑中的人性化
——三瓜公社公共設施的改造概述
一、三瓜公社的村莊路網系統
1.系統性的路網布局,讓道路空間更有完整性
2.人性化的功能設計,讓道路系統更添舒適感
3.多種的材質使用,讓道路環境更具現代感
二、三瓜公社的水體環境系統
1.水體改造的目標及原則
2.水體改造的主要方法
3.重點水體景觀打造
三、三瓜公社的垃圾分類與污水處理系統
1.建立垃圾收集處理系統
2.建立雨污分流的污水處理系統
四、三瓜公社的照明系統
1.道路照明系統
2.夜景照明系統
3.建筑物景觀照明系統
第五章 建筑中的美學
——三瓜公社建筑的文化性
一、村莊文脈肌理中的建筑歷史記憶
——百年鄉土建筑的歷史概述
1.鄉村建筑形制的演化概略
2.鄉村建筑的主要營建模式
3.鄉土建筑的建筑材料特點
二、建筑形體結構中的美學
——建筑的環境、功能、造型之美
1.自然與和諧——鄉土建筑的場地環境美學
2.含蓄與方正——建筑的功能空間結構美學
3.光影與質感一建筑的造型美學
三、鄉土建筑的建筑營造法式
——鄉土建筑的營造美學
1.鄉土建筑的自然觀
2.鄉土建筑的次序觀
3.鄉土建筑的社會等級觀
第六章 建筑讓生活更美好
——三瓜公社現代鄉村建筑的反思
一、建筑回歸本原
——現代鄉村建筑的定位
1.建筑源于鄉村生活——現代鄉村建筑的適用性
2.建筑激活村民希望——現代鄉村建筑的經濟性
3.建筑契合民俗傳統——現代鄉村建筑的美觀性
二、設計回歸初心
——現代鄉村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1.設計,讓建筑回歸場地性
2.設計,讓居住者有鄉村的歸屬感
3.設計,應尊重居住者固有的生活方式
4.設計,重塑建筑空間的溫度感
5.設計,讓建筑保留歷史的成長記憶
6.設計,落地才有價值
7.沒有設計,就是*好設計
三、建造回歸理性
——鄉村建筑建造的未來方向
1.保護·改造-新建——鄉村建造的“163模式”
2.建造是一定時空下的技術與材料進步的見證——傳統與現代建造工具的融合
后記
附:經典案例草圖(孫君老師)
參考文獻
設計 改變鄉村:安徽三瓜公社鄉村建筑與設計探索 作者簡介
廖星臣,(又名廖星成),武漢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半湯鄉學院鄉建研究院執行院長。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國務院教育與文化國際交流事務委員會短期交流訪問學者、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師范大學農村研究中心訪學專家及兼職研究員,北京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簡稱北京綠十字)副主任。 陳民利,浙江湖州人,教授,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現為半湯鄉學院院長。具有高級商務策劃師、浙江省首批電商名師、浙江省電子商務教指委委員、阿里研究院“活水計劃”合作學者、阿里巴巴淘寶大學縣長電商研修班特聘講師等多重身份。 半湯鄉學院,前身為半湯商學院,成立于2016年5月20日,是一家以三瓜公社為探索實踐基地,致力于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研究的“新物種學院”。以“做有體溫的現代鄉學”為愿景,組建了強大的學者、專家、企業家團隊,圍繞“農村電商、農旅結合、鄉村建設”等領域開展研究、教育和實踐探索,為縣域農村電商、農旅融合、鄉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延續“百年鄉學”的未竟夢想,打造“互聯網+三農”領域的學院品牌,形成了半湯、三瓜公社在農旅融合和鄉村振興領域的研究與實踐高地。 伴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角的吹響,半湯商學院于2018年1月20日正式更名為“半湯鄉學院”。由此,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所鄉學院應運而生。半湯鄉學院,秉持“鄉學溫暖鄉村”的理念,踐行“崇學、求真、融合、致遠”的校訓,努力做中國新鄉村建設的“探索者、思考者、實踐者、參與者和同行者”,致力于互聯網時代“鄉村建設的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人才培養”,傳承百年鄉學傳統,開啟信息文明時代鄉學的歷史新篇章。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