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全本精裝版(全1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17269
- 條形碼:9787514617269 ; 978-7-5146-172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全本精裝版(全12冊) 本書特色
1941年日本法藏社《中國文化史跡》全本精裝修訂,“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531幅高清圖片、120萬字解說,樓宇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推薦 1941年日本法藏社《中國文化史跡》(原書名《支那文化史跡》)全本精裝修訂 “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2531幅高清圖片、120萬字解說,日語資深翻譯家費時3年翻譯;中英文對照目錄 被梁思成、林徽因奉為清華講課教材,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上的一大圖鑒 全中國珍貴14省古建文物幾乎全部囊括在內,“時至今日無有出其右者” 本套《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全本精裝版)在裝幀設計及印制工藝上精益求精: 12個封面、功能分區、豎排: 為營造民國時期的特點,突顯每冊不同的內容,12本封面各選取了書中精美、視覺震撼的圖片作為設計要素,版式設計劃分了三個區域,*左側為信息功能區;其次是圖片區;*右側為書名(提字)區,文字均為豎排。 4種色系、數字編號、方便查找: 為增強封面的視覺沖擊力書名部分設計了民國時期經典的4種色系,12本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同時每本封面設計了不同的數字編號,方便查找。 復古牛皮色瓦楞紙書匣、左右各鏤空扣手、方便搬運收藏: 書匣選用復古、時代感較強的牛皮色瓦楞紙,大小為封面的6/7,可以露出封面信息功能區域,方便閱讀、拿取,設計上有一定的層次感。左右各鏤空了扣手,方便搬運。為了保護12本書脊運輸時完整性,特意加裝了合蓋,更便于收藏。 特種紙、局部燙金、進口瑞典輕型紙減輕重、方便攜帶: 封面、書匣均采用特種紙張印制,局部燙金、過油,更好保護;使書籍輕便攜帶,內頁為進口瑞典輕型紙,減輕整體的重量,同時兼顧很好的印刷效果。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全本精裝版(全12冊) 內容簡介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原書名《支那文化史跡》)由東京大學教授關野貞和常盤大定合著,于1941年出版發行。原書為日文版,按民國時期的行政省區進行分類編輯,全書共計圖版2531幅,分12卷,每一卷附有10萬字左右的解說。 這是一部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古跡建筑等的大型著錄,作者從1906年開始,歷時三十余載,先后數十次來華實地勘察,搜集、拍攝的照片、拓片幾乎囊括當時保存尚好的名勝古跡,堪稱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上的一大圖鑒。從取材范圍之廣、收錄內容之豐富、附加解說之詳細等方面看,時至今日無有出其右者。 梁思成等專家學者都把此書作為重要的參考文獻,在講義、著作中多有引用,書中涉及的名勝古跡幾經戰亂、天災等,能保存完整者已經很少,其圖版資料更顯珍貴,這對于宗教、建筑、書畫、造型等傳統文化研究,古跡修復重建,文物鑒定,流失海外文物追討等均有很大幫助。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全本精裝版(全12冊) 目錄
第貳卷 河南(龍門 山西)
第叁卷 廣東 湖南(廣州 韶州 乳源 潮州 南岳 衡州 岳州 溈山 長沙)
第肆卷 江蘇浙江(鎮江 句容 無錫 昆山 上海 嘉興 嘉善 湖州 蘇州 杭州 余杭 紹興 余姚 寧波 奉化 普陀山)
第伍卷 河南河北(嵩山 鞏縣 偃師 汜水 鄭州 密縣 洛陽 開封 寶山 彰德 北響堂山 南響堂山)
第陸卷(浙江 福建(天臺山 福州 雪峰 鼓山 黃檗山 廈門)
第柒卷 山東(長清 歷城 青州 淄川)
第捌卷 山西 河北(天龍山 太原 平定 應州 榆次 大同 交城 趙城 永濟 平遙 趙州 正定 曲陽 靈壽 元氏 順德 行唐 定州 保定 通州)
第玖卷 陜西(西安 潼關 華陰 臨潼 鄠縣 鄜縣 三原 涇陽 澄城 長武 醴泉 咸陽 乾州)
第拾卷 湖北 江西(廣元 劍州 峨眉山 成都 萬縣 嘉定 巫山 宜昌 荊州 當陽 漢口 漢陽 武昌 黃梅 四祖山 五祖山 廬山 九江 南昌 安慶 九華山 黃山 南京 牛首山 祖堂山 攝山 揚州)
第拾壹卷 山東(曲阜 泰安 鄒縣 泗水 濟寧 長清 濟南 肥城 嘉祥)
第拾貳卷 河北(北京 昌平 房山 易縣 興隆 薊縣)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全本精裝版(全12冊) 節選
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少室山北面緱山(通稱五乳峰)下,距偃師車站75華里的距離。走進寺內,有一條穎河俗稱“小石河”,隔河水南側可仰望少室山。少林寺創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是孝文帝為跋陀禪師建造的。跋陀或稱佛陀,在孝文帝時期來到恒安(現在的大同府),太和十七年(493)隨孝文帝遷都到洛陽,被特別安置在“靜院”,然他性愛幽處山林,常到嵩岳坐禪修身,故孝文帝下詔為佛陀建造寺院。此乃少林寺起源。 少林寺規模巨大,過橋后首先可見左右碑樓,進入外門,穿過左右林立之石碑,就是天王殿。大雄寶殿坐落在寺院中央。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右側有跋陀殿和鼓樓,左側有閻王殿和鐘樓,還有碑亭。大雄寶殿的后面是法堂。天王殿和法堂之間,右邊有祖堂、庫堂、客堂,左邊有那那殿、庫堂、客堂。法堂的背后有別名叫龍亭的方丈室。其左右有翼殿,東西是官房。方丈室后面是立雪亭。立雪亭后另有院落,前面是佛祖殿,后面是毗盧閣。兩殿之間,右邊是地藏殿,左邊是白衣殿。另外,鐘樓前后和法堂的前庭有大量石碑。若將此等石碑連同天王寺外石碑一起研究,可以了解元代以后的寺院史。 寺內右側(西)是彌勒下生塔,左側是達摩塔,兩塔相對。再往西邊走一里地是少林寺墓林。墓林西北2華里的高處是初祖庵。初祖庵的背后、五乳峰山腰處有達摩洞。由小石河隔開,初祖庵對面山峰上有二祖庵,二祖庵建在少林寺西南8華里左右的高處。 以上統稱為少林寺。少林寺內*值得觀看的是初祖庵和鼓樓。石碑中*值得一觀的是唐太宗御書碑和那那殿內的三碑像石。(圖78-1、78-2)(常盤大定文) 初祖庵 此庵建于少林寺西北二里的山丘上。前殿規模不大,以前后殿為主,另有若干附屬小建筑,其內外有若干石碑。初祖庵又稱面壁庵。后殿的內壁嵌有小碑,上面刻有金朝李純甫撰寫的《重修面壁庵記》及《新修雪庭西舍記》,皆為興定四年(1220)撰寫。李純甫是儒林學者,通曉佛教道教,其思想雖然不為當時學界所容,但他并不偏執,乃出類拔萃之人物。(常盤大定文) 前殿于宋代宣和七年(1125)重建,作為可確定年代之建筑物,應為中國*古木造建筑。大殿正面側面均為三間,建于石壇之上,殿前鋪有石頭臺階。柱子是石造八角柱,底部粗,朝上變細,中部沒有鼓肚。側柱上或寶花草中,刻有佛像、飛天,在牡丹、唐草中刻有伽陵頻伽、鳳凰、唐兒等,為浮雕,富麗豪華。內陣周圍的四根柱子,外面刻有四大天王像及云龍,里面刻有靈鳳、蟠龍等,*為雄麗壯觀。東南柱刻有宣和七年(1125)的銘文,為我們提供了判定建筑年代的有力資料。銘文如下。 廣南東路,韶州仁化縣,潼陽鄉,烏珠經塘村居,奉佛男弟子劉善恭,謹施此柱一條,回向真如實際,無上佛果菩提。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愿善恭同一切有情,早圓佛果。大宋宣和七年佛成道日,焚香書。 另有明朝嘉靖七年(1528)的追刻,西南柱上也有嘉靖的題名。 斗拱是一種詰組,肘木與我們所謂的“和式”相似,但延伸了尾棰的后部,支撐著內部構造。還有彩繪的梁托和簡單的拳鼻。這和日本的唐式模樣一樣,和鐮倉時代建成的圓覺寺舍利殿相似。檐是二重垂木,由圓形地垂木和方形飛檐垂木組成,與日本的奈良及平安時代的手法相似,只有檐角為扇棰構造,同日本的唐式、天竺式的形式一樣。(圖89、圖90-1) 墻壁正面柱子和柱子中間的外部為磚砌,側柱被裹在里面。后面中央的柱子之間當初有門,現在用磚給堵住了。內外都在壁腳處用石材薄肉雕著比丘、龍、麒麟和牛,比丘在大海波濤中,技巧精練。(圖90-2)歇山式屋頂由瓦砌成,屋脊正脊兩端建有兩個鴟吻,可惜現在西面的已缺失,正脊的中央有放置寶珠的痕跡。 內部地面鋪瓦,正殿為格子頂,入口側無天花板,直接露出了房頂構架。壁面畫有畫像,在斗棋、天花板上繪著彩繪。皆為后世修補。正殿中央有木制須彌壇,手法與日本的禪宗寺院風格相似。(圖91) 總之,此建筑物于北宋末再建。形態莊重,細部雕飾*值得觀看。特別是與日本禪宗寺院風格相似,若要探究彼此的關系,初祖庵作為中國現存*古的木造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價值,不僅如此,在東亞建筑史上也可謂珍貴標本。然而,現在沒有僧人居住,已荒廢至極。屋破檐落,危在旦夕,可是僧侶們不知其珍貴,任憑其廢頹,實在可惜。(關野貞文) 唐代的玄奘三藏出生于少林寺西北嶺下緱氏縣東南鳳凰谷陳村。《慈恩傳》中,少林寺的敘述之后有如下文字: 其西臺*為秀麗,即菩提流支譯經處,又是跋陀禪師宴坐之所,有遺身之塔。 康熙五十年(1711)寫成的《說嵩》中,將此西臺作為跋陀翻譯經書之處,又是菩提流支講經之處,說此地有甘露臺及舍利存在,關于甘露臺,書中寫道:“臺砌柱礎,琢石為之,鏤刻精巧,非近代制,奪于羽流,乃祀真武。”關于舍利塔,書中提到,里面藏有佛舍利。根據《慈恩傳》,應將“跋陀翻經,流支講經”訂正為“跋陀的坐禪,流支的翻經”,所說的舍利塔,應該是跋陀遺身之塔。《說嵩》中,將此西臺區別開了,進而在西北設置初祖庵,由此看來,西臺是存在于寺域中的丘阜,此臺在康熙時代已是道教徒的領地,現今已廢止,毫無遺留。《慈恩傳》的記述中需要注意的是,它舉出了跋陀、流支,卻沒有記述菩提達摩,這至少說明玄奘不重視少林寺和達摩的關系。 達摩九年面壁的故址,如若從少林寺域中有雪亭來看,應該在少林寺。如若從初祖庵被稱作“面壁庵”來看,應該在初祖庵。且初祖庵背后的五乳峰山腰處有達摩洞,此處,也可以認為是故址。年代久遠而史跡不詳,而且傳說逐年增多,今日難以下定論。初祖庵大概并非宋代首建。(常盤大定文) ……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全本精裝版(全12冊) 作者簡介
常盤大定,日本宮城縣人,研究中國佛教之學者。歷任日本真宗中學、天臺宗大學、日蓮宗大學、真宗大學、豐山大學、東京大學等校教師。1920年以后五次來華,研究敦煌、云岡、龍門諸石窟及房山石經等佛教史跡。主要著作有《印度文明史》、《釋迦牟尼傳》、《中國佛教史跡》、《中國佛教史跡英文評解》五冊、《中國文化史跡》十二冊等。 關野貞,日本近代著名建筑史研究家,生前為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筑學科教授。不僅在日本建筑史方面造詣很深,而且在中國、朝鮮等國的建筑與美術史研究界也享有盛名。曾多次到中國、朝鮮及印度等國實地考察,撰寫了一批影響深遠的考察報告和學術論著。主要著作有《日本的建筑與藝術》、《朝鮮的建筑與藝術》、《中國的建筑與藝術》、《中國文化史跡》十二冊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