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海和聲:浙江海絲文化調研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757224
- 條形碼:9787507757224 ; 978-7-5077-5722-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海和聲:浙江海絲文化調研文集 內容簡介
2018年初夏,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與浙江省民協聯合舉辦了“一帶一路”民間文化探源工程————浙江海絲文化調研考察活動。參加調研考察的專家學者有劉華、王錦強、孟慧英、仲富蘭、良警宇、畢旭玲、袁瑾、周靜書....他們從各自的專業特長出發,從不同的角度,對浙江海絲文化的自然背景、歷史狀況、地理概況、民族特色、民間信仰、人文精神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并記錄了自己很真實的感悟,提出了自己對于海絲文化保護和發展的獨到見解和建設性意見。從嘉興出發,經湖州、舟山,抵達海絲東方起點、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寧波。
大海和聲:浙江海絲文化調研文集 目錄
讓民間文化資源“活”起來
——“一帶一路”中國民間文化探源工程走進浙江
“海絲”與浙江人文傳統解析
中國古代海洋觀念的轉變與浙江海港的發展
——浙江海絲文化考察調研報告
海絲之路的起點
——杭嘉湖平原的蠶桑絲織文化空間
椒江“送大暑船”活動緣起與傳承述評
海港坐標
浙東饅頭與日本饅祖考
東海航路與民間的海神信仰
海絲之路傳播的梁祝文化
天童寺與海上絲綢之路佛教文化交流
寧波市鄞州區打造“中國海絲文化之鄉”的實踐與探索
“海上絲綢之路”與浙東媽祖信俗拓展
揚帆遠航
“海上絲綢之路”舟山段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福建與舟山海洋經濟交流史初探
古代朱家尖——浙東“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
舟山海島羊(楊)府官廟的信仰淵源探究
雙嶼港——曾是中國向歐洲國家開放的窗口之一
日本僧人與中國茶文化的傳播
……
聽海觀潮
大海和聲:浙江海絲文化調研文集 節選
三、“海絲”繁盛與浙江人文傳統 浙江“海絲”繁盛,并不僅僅是向外傳布或銷售絲綢,實際上它把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以及瓷器、醫學、中草藥等傳布到世界各地。同時也把外國的產品或商品,如珍珠、寶石、象牙、犀角、香料、金、銀、銅以及動植物和經濟作物等新品種傳人中國。這種雙向的互動與交流,總體上是民間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推進了人類歷史的前進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中國歷朝歷代的海商和民眾與農民,通過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到世界各地謀生并繁衍,對所在國家的發展都曾經起到過很大作用。研究國際關系與世界史專家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這條海上絲綢之路曾經是連接亞、非、歐、美的海上大動脈,這條海上大動脈給世界文化交流帶來了巨大影響。 說到浙江的“海絲”,就不能不說到浙江的人文傳統。浙江地偏東南一隅,自古以來“七山一水二份田”,自然條件惡劣。浙地大批民眾由山民、草民、漁民組成,民風剽悍,簡稱山越。正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后代,有人曾經寫過文章說到浙江人的性格特征,“如果說中國的制錢以‘外圓內方’為精神指向的話,那么這種精神指向恰恰暗合了浙江人的精神導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是不太重視商人群體的,“士農工商”,商居末流,一直處于受壓抑、受歧視的狀態。但浙江人才不屑于這種傳統偏見呢!浙江人的商業智慧,一直在全國獨領風騷。 就“海絲”而言,浙江省舟山市是海上絲綢之路東海航線的重要節點和樞紐,源源不斷地傳遞著中國的優秀文化,其中玉石文化、絲綢文化、陶瓷文化、茶葉文化、佛教文化順著東海航線在東亞、東北亞廣為傳播,可以說對東亞文化圈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自古以來,漁民的生活就從來沒有離開過一個“魚”字。《吳地記》載:“吳王歸,思海中所食魚,問所余,所司云:‘并曝干’。王索之,其味美,因書美下著魚,是為鲞字。”吳王在海上作戰時曾令兵士大量捕捉石首魚充軍食,吃剩剖曬后帶回。 在舟山各漁島,在漁港、漁家,特別是出海捕撈作業,或是正在航行途中的漁船,魚鮮食俗乃至日常飲食習俗中,都表現出許多與眾不同,是東海漁島特定環境下形成的殊風異俗。這些殊風異俗,不僅世代相傳,而且約束甚嚴,無論是島上、船上漁家自身,還是外來之客,都必須嚴格遵守,否則就被認為是大不尊,或是不吉利。前一時期,我在查閱上海早期漁民的資料中發現,從瀕臨海邊生活這一點上,早期的上海人與舟山人有相似的經歷和相同的性格特征,生長在海邊的人,以捕魚為生的漁民,他們的生存狀態因其所處地理環境的特殊性,置身海中或緊靠海邊,常受臺風襲擊,有時風急浪高,擊岸破堤,拔樹摧屋,險象環生。海上作業形成漁民的生產是流動的,這種流動的特點,常常帶有不可預測、不穩定和危險的性質,漁民與親人處于一種周期性離合,捕撈期、魚汛每年甚至每月都是周期、有節律的。 ……
大海和聲:浙江海絲文化調研文集 作者簡介
鄭蓉,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去何從——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鳴鶴)靠前高峰論壇論文集》主編,《一路山花不負儂——2016浙江省民間故事會獲獎作品集》主編,《第二屆浙江工藝美術雙年展作品集》主編。多次策劃組織各大文藝活動。策劃組織“書非書—靠前書法展”;首屆中國西湖靠前剪紙節;組織創作“京杭大運河”剪紙長卷。組織“第二屆、第三屆浙江工藝美術雙年展”,創辦“浙江雜技創新創意大講堂”和“浙江民間文藝映山紅講堂”,策劃組織“浙江民間故事會活動”,“中國傳統村落鳴鶴靠前高峰論壇”,“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