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wǎng)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tǒng)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zhèn)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高海拔隧道工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04354
- 條形碼:9787030604354 ; 978-7-03-060435-4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海拔隧道工程 內容簡介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 我國公路隧道建設已經(jīng)逐漸開始向高海拔地區(qū)擴展。目前, 四川省內的雀兒山隧道、巴朗山隧道、雪山梁隧道、二郎山隧道、汶馬高速鷓鴣山隧道 ; 在鐵路方面, 有已經(jīng)運營通車的長度*長的新關角隧道, 也有正在大量修建的川藏鐵路隧道。大量高海拔隧道的陸續(xù)建成, 為高海拔隧道的建設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緒論 ; 高海拔氣象條件對人和機械作用的理論基礎 ; 高海拔隧道建設的測試技術 ;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運營照明設計方法及控制技術等。
高海拔隧道工程 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高海拔隧道建設的技術關鍵 3
1.1.1 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員安全防護技術關鍵 3
1.1.2 高海拔隧道施工機械升效技術關鍵 4
1.1.3 高海拔隧道運營通風和照明技術關鍵 4
1.1.4 高海拔隧道節(jié)能技術關鍵 5
1.2 高海拔隧道關鍵技術研究進展 5
1.2.1 高海拔對施工人員和機械效率影響研究現(xiàn)狀 5
1.2.2 高海拔隧道運營期關鍵問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7
1.2.3 高海拔隧道節(jié)能技術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9
第2章 高海拔氣象條件對人和機械作用的理論基礎 12
2.1 高海拔氣象條件 12
2.1.1 隧道洞外氣象條件隨海拔高度變化規(guī)律 12
2.1.2 隧道洞內氣象條件隨隧道進尺變化規(guī)律 16
2.2 高海拔環(huán)境對人體機能的作用機理 17
2.2.1 施工階段高海拔環(huán)境對人體機能的作用機理 17
2.2.2 運營階段高海拔環(huán)境對人體機能的作用機理 19
2.3 高海拔環(huán)境對機械作用機理 20
2.3.1 施工期高海拔環(huán)境對機械作用機理 20
2.3.2 運營期高海拔環(huán)境對機械作用機理 22
第3章 高海拔隧道建設的測試技術 28
3.1 高海拔環(huán)境測試技術 28
3.2 隧道內環(huán)境測試技術 29
3.2.1 隧道外氣象長期數(shù)據(jù)采集和分析 29
3.2.2 施工期隧道內氧氣濃度測試 33
3.2.3 運營期隧道內照明亮度測試 37
3.3 高海拔人員測試 39
3.3.1 施工期人員勞動能力測試 39
3.3.2 運營期人眼反應時間測試 47
3.4 高海拔機械測試技術 52
3.4.1 施工期風機功率及風管漏風率測試 52
3.4.2 運營期汽車污染物排放測試 55
第4章 高海拔長大隧道施工人員需氧量計算方法及供氧技術 58
4.1 高海拔隧道供氧的臨界海拔高度 58
4.1.1 基于空氣密度改變的臨界供氧海拔計算方法 58
4.1.2 基于等效氣管氣氧分壓的臨界供氧海拔計算方法 59
4.2 高海拔隧道內人員勞動能力降低預測 62
4.2.1 高海拔地區(qū)勞動強度修正系數(shù) 62
4.2.2 高海拔地區(qū)勞動強度降低系數(shù) 65
4.3 隧道內需氧量計算方法 68
4.3.1 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員供氧量計算 68
4.3.2 高海拔隧道施工彌散式供氧量分析 70
4.3.3 高海拔隧道施工個體式供氧量分析 71
4.3.4 高海拔隧道供氧量的確定 71
4.4 隧道內供氧技術 72
4.4.1 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系統(tǒng)組成 72
4.4.2 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系統(tǒng)供氧方式 72
4.4.3 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統(tǒng)主要參數(shù) 73
第5章 高海拔長大隧道施工機械效率預測方法及升效技術 75
5.1 高海拔隧道內CO控制標淮 75
5.1.1 CO作用機理及CFK理論模型 75
5.1.2 CO對人體毒性影響 76
5.1.3 不同海拔高度CO控制標準模型 81
5.1.4 不同CO濃度下安全工作時間 84
5.2 隧道內機械排放預測方法 86
5.2.1 高海拔地區(qū)煙霧排放量研究 86
5.2.2 高海拔地區(qū)CO排放量研究 88
5.3 隧道內風管漏風率計算方法 91
5.3.1 風管漏風的原理 91
5.3.2 風管沿程漏風率理論計算 92
5.3.3 風管沿程漏風率驗證 96
5.3.4 高海拔風管漏風率修正 99
5.4 隧道內機械升效技術 100
5.4.1 軸流風機工作原理 101
5.4.2 高海拔軸流風機參數(shù)修正 102
5.4.3 高原軸流風機結構優(yōu)化 104
第6章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運營通風設計方法及控制技術 115
6.1 汽油車污染物CO排放標準 115
6.1.1 人體與CO接觸時間限值的影響因素 115
6.1.2 基于接觸時間限值的洞內CO濃度控制標準 117
6.2 柴油車污染物VI排放標準 121
6.2.1 安全停車視距的影響因素 121
6.2.2 基于安全停車視距的VI濃度控制標準 125
6.3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通風控制標準 140
6.3.1 地下空間工程換氣控制因素及標準 140
6.3.2 隧道異味氣體成分組成 142
6.3.3 隧道異味氣體對人體健康影響機理 143
6.3.4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異味氣體分布影響因素 145
6.4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運營通風換氣臨界條件 150
6.4.1 隧道異味氣體濃度計算方法 150
6.4.2 基于異味氣體濃度控制標準的換氣頻率 153
6.4.3 基于異味氣體濃度控制標準的換氣臨界條件 153
6.5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運營換氣頻率控制技術 155
6.5.1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交通流分布特征 155
6.5.2 川西高原低交通量隧道運營通風換氣標準 157
第7章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運營照明設計方法及控制技術 164
7.1 汽車燈發(fā)光照度計算方法 164
7.1.1 汽車燈具照明效果 164
7.1.2 汽車燈具照明與隧道燈具照明效果對比 167
7.1.3 中間段僅車燈照明條件下行車安全性分析 168
7.2 隧道內照度規(guī)律計算方法 169
7.2.1 高海拔隧道中間段布燈形式 169
7.2.2 高海拔隧道中間段燈具間距 176
7.2.3 高海拔隧道中間段工程經(jīng)濟性分析 177
7.3 高海拔隧道照明控制標準 178
7.3.1 高海拔隧道安全停車視距確定 178
7.3.2 高海拔隧道停車視距確定 181
7.3.3 高海拔隧道中間段照明標準 196
7.4 高海拔隧道照明設計方法 196
7.4.1 高海拔隧道進出口加強段長度確定 198
7.4.2 高海拔隧道進出口段燈具布置形式及數(shù)量 204
7.4.3 高海拔隧道進出口燈具布置 208
7.5 高海拔隧道照明控制技術 209
7.5.1 公路隧道照明控制技術 209
7.5.2 高海拔隧道燈具布置方法 210
7.5.3 高海拔隧道照明調控技術 211
主要參考文獻 214
第1章 緒論 1
1.1 高海拔隧道建設的技術關鍵 3
1.1.1 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員安全防護技術關鍵 3
1.1.2 高海拔隧道施工機械升效技術關鍵 4
1.1.3 高海拔隧道運營通風和照明技術關鍵 4
1.1.4 高海拔隧道節(jié)能技術關鍵 5
1.2 高海拔隧道關鍵技術研究進展 5
1.2.1 高海拔對施工人員和機械效率影響研究現(xiàn)狀 5
1.2.2 高海拔隧道運營期關鍵問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7
1.2.3 高海拔隧道節(jié)能技術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9
第2章 高海拔氣象條件對人和機械作用的理論基礎 12
2.1 高海拔氣象條件 12
2.1.1 隧道洞外氣象條件隨海拔高度變化規(guī)律 12
2.1.2 隧道洞內氣象條件隨隧道進尺變化規(guī)律 16
2.2 高海拔環(huán)境對人體機能的作用機理 17
2.2.1 施工階段高海拔環(huán)境對人體機能的作用機理 17
2.2.2 運營階段高海拔環(huán)境對人體機能的作用機理 19
2.3 高海拔環(huán)境對機械作用機理 20
2.3.1 施工期高海拔環(huán)境對機械作用機理 20
2.3.2 運營期高海拔環(huán)境對機械作用機理 22
第3章 高海拔隧道建設的測試技術 28
3.1 高海拔環(huán)境測試技術 28
3.2 隧道內環(huán)境測試技術 29
3.2.1 隧道外氣象長期數(shù)據(jù)采集和分析 29
3.2.2 施工期隧道內氧氣濃度測試 33
3.2.3 運營期隧道內照明亮度測試 37
3.3 高海拔人員測試 39
3.3.1 施工期人員勞動能力測試 39
3.3.2 運營期人眼反應時間測試 47
3.4 高海拔機械測試技術 52
3.4.1 施工期風機功率及風管漏風率測試 52
3.4.2 運營期汽車污染物排放測試 55
第4章 高海拔長大隧道施工人員需氧量計算方法及供氧技術 58
4.1 高海拔隧道供氧的臨界海拔高度 58
4.1.1 基于空氣密度改變的臨界供氧海拔計算方法 58
4.1.2 基于等效氣管氣氧分壓的臨界供氧海拔計算方法 59
4.2 高海拔隧道內人員勞動能力降低預測 62
4.2.1 高海拔地區(qū)勞動強度修正系數(shù) 62
4.2.2 高海拔地區(qū)勞動強度降低系數(shù) 65
4.3 隧道內需氧量計算方法 68
4.3.1 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員供氧量計算 68
4.3.2 高海拔隧道施工彌散式供氧量分析 70
4.3.3 高海拔隧道施工個體式供氧量分析 71
4.3.4 高海拔隧道供氧量的確定 71
4.4 隧道內供氧技術 72
4.4.1 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系統(tǒng)組成 72
4.4.2 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系統(tǒng)供氧方式 72
4.4.3 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統(tǒng)主要參數(shù) 73
第5章 高海拔長大隧道施工機械效率預測方法及升效技術 75
5.1 高海拔隧道內CO控制標淮 75
5.1.1 CO作用機理及CFK理論模型 75
5.1.2 CO對人體毒性影響 76
5.1.3 不同海拔高度CO控制標準模型 81
5.1.4 不同CO濃度下安全工作時間 84
5.2 隧道內機械排放預測方法 86
5.2.1 高海拔地區(qū)煙霧排放量研究 86
5.2.2 高海拔地區(qū)CO排放量研究 88
5.3 隧道內風管漏風率計算方法 91
5.3.1 風管漏風的原理 91
5.3.2 風管沿程漏風率理論計算 92
5.3.3 風管沿程漏風率驗證 96
5.3.4 高海拔風管漏風率修正 99
5.4 隧道內機械升效技術 100
5.4.1 軸流風機工作原理 101
5.4.2 高海拔軸流風機參數(shù)修正 102
5.4.3 高原軸流風機結構優(yōu)化 104
第6章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運營通風設計方法及控制技術 115
6.1 汽油車污染物CO排放標準 115
6.1.1 人體與CO接觸時間限值的影響因素 115
6.1.2 基于接觸時間限值的洞內CO濃度控制標準 117
6.2 柴油車污染物VI排放標準 121
6.2.1 安全停車視距的影響因素 121
6.2.2 基于安全停車視距的VI濃度控制標準 125
6.3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通風控制標準 140
6.3.1 地下空間工程換氣控制因素及標準 140
6.3.2 隧道異味氣體成分組成 142
6.3.3 隧道異味氣體對人體健康影響機理 143
6.3.4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異味氣體分布影響因素 145
6.4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運營通風換氣臨界條件 150
6.4.1 隧道異味氣體濃度計算方法 150
6.4.2 基于異味氣體濃度控制標準的換氣頻率 153
6.4.3 基于異味氣體濃度控制標準的換氣臨界條件 153
6.5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運營換氣頻率控制技術 155
6.5.1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交通流分布特征 155
6.5.2 川西高原低交通量隧道運營通風換氣標準 157
第7章 高海拔低交通量隧道運營照明設計方法及控制技術 164
7.1 汽車燈發(fā)光照度計算方法 164
7.1.1 汽車燈具照明效果 164
7.1.2 汽車燈具照明與隧道燈具照明效果對比 167
7.1.3 中間段僅車燈照明條件下行車安全性分析 168
7.2 隧道內照度規(guī)律計算方法 169
7.2.1 高海拔隧道中間段布燈形式 169
7.2.2 高海拔隧道中間段燈具間距 176
7.2.3 高海拔隧道中間段工程經(jīng)濟性分析 177
7.3 高海拔隧道照明控制標準 178
7.3.1 高海拔隧道安全停車視距確定 178
7.3.2 高海拔隧道停車視距確定 181
7.3.3 高海拔隧道中間段照明標準 196
7.4 高海拔隧道照明設計方法 196
7.4.1 高海拔隧道進出口加強段長度確定 198
7.4.2 高海拔隧道進出口段燈具布置形式及數(shù)量 204
7.4.3 高海拔隧道進出口燈具布置 208
7.5 高海拔隧道照明控制技術 209
7.5.1 公路隧道照明控制技術 209
7.5.2 高海拔隧道燈具布置方法 210
7.5.3 高海拔隧道照明調控技術 211
主要參考文獻 214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