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趙鐵山書法刻石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716429
- 條形碼:9787545716429 ; 978-7-5457-164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趙鐵山書法刻石選 內容簡介
趙鐵山(一八七七-一九四五),名昌燮,鐵山其字也,又書惕山、鐵珊,號漢持,別號綱齋。六十一歲后更名詧,字省齋,又署舊鐵、錯鐵,晚年號柴翁、孑然,或署漢持道人,心隱庵主人。山西太谷人,宣統元年(己酉),清王朝*后一次科舉取士,得選拔貢(時年三十三歲),以錄事分吏部;不久改制,捐農工商部庶務主事。不足一年,值辛亥革命,遂歸家,深居筒出,與兄弟師友辨析經史詩文,研究金石書畫,數十年如一日,終以書法名世。一九二六年,焉悼念孫中山先生,鐵山代太谷銘賢學堂書寫隸書挽聯,在上海舉辦孫中山奉安典禮時展出,被康有為評為“大江以北無出其右者”。至是聲譽鵲起,遂有“南昊北趙”(昊即昊昌碩,趙即趙鐵山)之說。其實,先生書法的成就在一九二六年以后的十九年之間。筆者研究鐵山先生的書法,曾在拙著《鐵筆松風趙鐵山》(二〇〇八年,三晉出版社出版)一書中提出三段論,即: **階段,一八八六年-一九〇六年,十歲至三十歲,為早期。書法由啟蒙而漸臻成熟。這一階段,歐體與魏體楷書根基已定,小楷尤精。開始廣涉古代名家碑版,其楷書代表作有《武育堂墓志》。 第二階段,一九〇七年-一九二六年,三十一歲至五十歲。焉中期。魏楷、漢分、小篆均出新意,結體精美,筆力沉穩。這一階段,鐵山以歐、魏兩體書墓志特多,而隸書亦由漠分諸家凝練出自己的面目,隨心為之,皆達化境。康有為“大江以北無出其右者”之評,以及“南昊北趟”之說,均起于此時。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小楷有《王武氏墓志銘》《成都夏勉山右書風,歷來以雄勁著稱。清代以來,前以傅山為代表,清末民初則以趙鐵山為代表。二山聳立,雙峰并峙。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生逢亂世,珍惜名節,不偷生,不茍且,人格高古,故至今為人景仰。而其書法,也貫穿其精神,至今鼓舞著三晉學書人砥礪品格,不隨世俗俯仰沉浮。趙鐵山與傅山又有不同,他生于太谷巨賈之家,自幼生活優越,有條件沉港于文史研究,對書法更是醉迷其中。其成名甚早,在一九〇三年即焉逝者作墓志銘,近四十歲,代太谷銘賢學校作聯,紀念孫中山先生,其書法獲康有為稱贊,書名大振。之后,越發砥礪,晉南晉北,莫不存其所書碑銘。日軍入侵山西,趙鐵山隱居不出,直至去世,錚錚鐵骨為世人所敬重。趙鐵山的書體,以重法為上,多寫篆隸、魏碑及楷書,少寫行書,更絕少作草書,此或許與其性情沉穩相關,也與其剛正的品格相關。傅山以行草為主,在抒發其狂放之情,人謂有山林氣;鐵山則以嚴謹中正焉上,有貴家氣。二山之氣,仰之可以勵名節,俯之可以增涵養。今編輯《山西文華》之《山西歷代書法作品大系》,鐵山作品,理當入選。太谷郭齊文先生,一生愛好書法,重鄉邦文獻,重鄉中名賢。他與鐵山先生同鄉,早聞其名,景仰其節,重其書品,著有《鐵筆松風趙鐵山》一書,以旌先生品節。多年采發奮收集鐵山作品,珍藏豐富,其所藏以鐵山書碑銘摹拓多,故本社邀郭齊文先生精選鐵山先生所書碑銘拓本八種,成《趙鐵山書法刻石選》奉于世人。此為鐵山先生書法刻石首次結集出版,其中包括篆隸、魏、楷諸體,郭齊文先生作文介紹,列數收藏來歷,評論書法長短,兼述逸事與藝品,為欣賞鐵山書法作品之助。鑒于編輯內容所限,趙鐵山書法刻石不能盡收其中,請俟良機于將來。
趙鐵山書法刻石選 目錄
編輯說明
渠公星海暨德配李宜人墓表
車氏觀音堂碑記
清奉直大夫武介仁墓志銘
關岳廟碑記
成都夏勉吾先生墓志銘
清封宜人金母田宜人墓志銘
舉人次廉曹君墓志銘
平陸張公家傳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