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行走在書中的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07212
- 條形碼:9787521707212 ; 978-7-5217-0721-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走在書中的貓 本書特色
在這本由米歇爾?薩凱與譯者吳思博共同努力的作品中, 處處留下了歷史中有關貓的文化痕跡, 當4 000年來各類不同角度有關貓的圖畫及文字被一并呈現給我們時, 我們感嘆, 上蒼在垂青人類的同時, 同樣垂青了貓, 讓貓行走于文明、 文化、 文學之中,構成了紛繁的大千世界。 ——馬未都 雅克·卡洛特、歌川廣重、畢加索……在畫家們筆下,有的貓天真無邪,有的邪惡好色,姿態各異又遺世獨立;蒙田、雨果、艾略特、聶魯達……在作家們眼中,貓化身繆斯女神,用嬌媚的身姿和月色般的目光激發無限靈感。本書收錄了法國國家圖書館珍藏的大量圖書手稿,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看貓是如何穿梭歷史,征服人類的。 ——《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知名書評人,貝小戎 感謝米歇爾·薩凱女士為人們帶來的關于貓的前世今生。 感謝她讓我看到了數個世紀以來別的時空里關于貓的繪畫作品和文獻資料。 這些圖文資料都是難得一見的“貓生干貨”。 這本書會在我未來的創作中作為一本長期參考書。 如果你也是“吸貓”愛好者, 如果你想懂它們, 相信我, 你得花些時間去閱讀這本書。 ——白茶,青年漫畫家
行走在書中的貓 內容簡介
從埃及4 000年的養貓歷史,到古代廟宇中發現的貓圣像符號;從13世紀伊索寓言和童話故事中的貓,到當今風靡全球的音樂劇《貓》;從浮世繪中代表女性的挑逗之貓,到精致整潔而又遺世獨立的貓系女性……貓從歷史中走過,穿梭于文豪和藝術名流之間,*后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消費者中間,獲得了令人向往的地位。 在這本由法國國家圖書館手稿部的負責人米歇爾 · 薩凱女士所編著的書中,配有近200張關于貓的絕版手稿或圖片,是迄今為止含金量*高的貓文化簡史。翻開書頁,這里有數不盡的貓片兒,看不盡的貓文化。
行走在書中的貓 目錄
i 推薦序一 i
iii 推薦序二 iii
1 前言 1
貓的歷史 1 3
貓的故事 ? 7
貓之愛 8 5
貓的溫存 1 0 9
貓繆斯 1 5 3
后記 1 9 5
行走在書中的貓 節選
推薦序一 貓與人類的關系可以追溯得很久遠。按目前的考古成果來看,大約有一萬年的歷史了。這一萬年來,貓與人類若即若離,近時奉若神明,遠時視為惡魔。時至今天,在世界任何一座城市中,都可以看到貓的身影,它們或游走于街巷,或懶散于家中,我行我素,自視清高。 這就是貓,一個由人類馴養、培育、改造的精靈。盡管現有的貓的眾多品種都是這兩三百年來人類心血的結晶,但貓仍從內心保持著孤傲獨立的品性,即便撒嬌也會把握好分寸,保持著自尊。 這十分難得。人類馴養的兩大寵物,貓與狗,性格截然不同,狗在意主人的尊嚴,而貓注重自己的尊嚴。這一習性維持得久了,人們就會賦予它們社會學屬性,這是一種普遍的認知,東西方無異:狗的文學形象多是誠實忠厚,貓則是虛偽狡詐。至少在眾多的寓言中,貓都替人類扮演了不甚光彩的角色。 這非常有意思。從歐洲文藝復興初期起,貓就開始改變厄運,無論扮演什么角色,都已是人類關注的對象。它開始與狗平起平坐,進入人們的家庭生活,由捕鼠工具漸漸地成為寵物。所有這些都被記錄在不同的書籍之中,既有文字也有圖畫。某些時刻,貓為人類的行為與思想背負名聲,負面為多,正面為少,這讓聰明的貓情何以堪? 貓與人類的接觸史有幾個不可忽視的節點。*初對貓的馴養,于一萬年前出現在塞浦路斯,這十分合情合理——有一只貓的遺骸溫馨地陪伴著人類出土于塞浦路斯。因為塞浦路斯地處亞非歐三洲交界之處,而貓由于至今畏寒的特性,它的祖先源于非洲野貓是基本共識。第二個節點是古埃及人養貓,貓在古埃及的地位極高,殺貓者如同殺人。貓在古埃及文明中是女神貝斯特,這距離今天將近五千年了,世界許多博物館里都有埃及貓神的形象,說明古埃及農業文明的成就——糧多需避鼠害。第三個節點可以具體說是1598年的英國曼徹斯特的首個貓展,這是貓作為寵物公開登上歷史舞臺。這是人類對自己以往無知的懺悔。度過歐洲中世紀的黑暗,貓也看到了光明,感覺到了溫暖。從此貓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開始大量地進入文學領域。 我們今天是沒有那么多時間、精力翻閱古人的書了,但總有有心人愿意吃苦盡心,在浩如煙海的圖書館幫人們找出歷史的痕跡,讓人類對貓這一特定的動物的情感再次展現,有愛有恨,有誤解有懺悔。當四千年來各類不同角度有關貓的圖畫及文字被一并呈現給我們時,我們才知道文化積累的魅力。 這本書就是作者米歇爾?薩凱與譯者吳思博的共同努力。在我的閱讀經歷中,讀這類書會事半功倍,這其實就是作者的心思。書中處處留下了歷史中有關貓的文化痕跡,比如1415年前后創作的《杜貝里公爵的豪華描金日課經》中,我們可以看見一只白貓倚在主人身邊對著爐火取暖,這說明貓的地位已提高至家庭成員,不再是單純的捕鼠工具。到了18世紀,貓已經徹底變身為寵物,人們甚至把貓裹在襁褓里,其宗教含義和社會含義合一,于溫情之中體現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我自幼受父親影響,十分喜歡動物。中年以后,愛貓尤甚。思來想去,可能是貓的個性與習性與中年以后的我吻合,所以貓在我的生活與工作中無處不在,我對貓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又由于觀復博物館養了幾十只貓,每天都有故事發生,讓我覺得我有義務為貓多說幾句。 貓是以人類生活的物質幫手出現于我們之中的,今天它卻以人類的精神幫手大顯才華。上蒼在垂青人類的同時,同樣垂青了貓,讓貓行走于文明、文化、文學之中,構成了紛繁的大千世界。 是為序。 馬未都 己亥初夏 推薦序二 我很榮幸能為這本書作序,但更多的是慚愧,與這本書里的貓兒們相比,顯然吾皇需要更多的成長和歷練。當然,貓兒們完全不會在意我們想了什么,為它們做了什么。這樣挺好,我愿意做一個侍奉它的“鏟屎官”,“主子”在思考什么,這都不是我該在意的,我要做的就是愛它。這讓我想起歌德的一首詩里講到的:我愛你,與你無關。(偷笑) 感謝米歇爾·薩凱女士為人們帶來的關于貓的前世今生。感謝她讓我看到了數個世紀以來別的時空里關于貓的繪畫作品和文獻資料。很多時候,貓的生存狀態也是人類文明進程的縮影。它們扮演過太多的角色。人類根據自己的想象賦予它們各種屬性,有人要封它們為神,有人要燒掉它們的身軀辟邪。我在想,古人啊,真是幼稚的家伙,怎會被一只貓左右了思想,甚至左右了歷史進程,生活在文明時代的我們才不會這樣……我邊想邊盤腿坐下俯身親吻我的貓咪,我是不是該給它買個更大更好的窩了呢。 關于貓,我了解的非常有限。通常情況下,我是在通過貓講點人類的趣事,被大家喜歡也是受寵若驚。米歇爾·薩凱向我們展示的是關于貓幾千年來的命運,這些圖文資料都是難得一見的“貓生干貨”。這本書會在我未來的創作中作為一本長期參考書。如果你也是“吸貓”愛好者,如果你想懂它們,相信我,你得花些時間去閱讀這本書。 白茶,青年漫畫師
行走在書中的貓 作者簡介
Michèle Sacquin,法國卡昂大學史學博士,1994年擔任法國國家圖書館手稿館館長,著有《圖書館里的貓》等。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