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課堂參與:沉默與喧嘩:listening to silent voices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82248
- 條形碼:9787567582248 ; 978-7-5675-822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課堂參與:沉默與喧嘩:listening to silent voices 本書特色
長期以來,教師對于課堂上的“沉默”有著狹隘的理解,那些面向全班大聲說話的學生被認為是參與者;而那些保持沉默的學生,則不會被認為是參與者。作者在書中探討了理解沉默的若干視角,總結了沉默的各種形式和功能,認為教師應該正確對待課堂上沉默的學生,學會解讀、觀察學生的沉默,把他們的沉默視為一種線索,去了解如何給學生參與提供更多可能。
課堂參與:沉默與喧嘩:listening to silent voices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教師對于課堂上的“沉默”有著狹隘的理解,那些面向全班大聲說話的學生被認為是參與者;而那些保持沉默的學生,則不會被認為是參與者。作者在書中探討了理解沉默的若干視角,總結了沉默的各種形式和功能,認為教師應該正確對待課堂上沉默的學生,學會解讀、觀察學生的沉默,把他們的沉默視為一種線索,去了解如何給學生參與提供更多可能。
課堂參與:沉默與喧嘩:listening to silent voices 目錄
前言 走上前臺的沉默 005
**章 課堂中的參與和沉默 001
一、擴展課堂沉默的觀念 008
二、把沉默作為一種參與 015
三、理解課堂沉默的若干視角 018
四、把關于沉默的若干社會文化理論應用于課堂環境 025
五、本書的組織 032
第二章 沉默的各種形式和功能 035
一、沉默作為抵抗 040
二、沉默作為權力 044
三、沉默作為保護 053
四、沉默作為對創傷的回應 059
五、沉默作為創造性和學習的時間及空間 065
六、結論:擴展我們的概念框架 070
第三章 課堂中的沉默和發言 075
一、教和學之中的沉默 080
二、沉默與課堂常規 097
三、結論:把沉默和學習聯系起來 108
第四章 學生的沉默與課程參與 111
一、多元文化課程在應對學生沉默上的局限性 116
二、課堂環境與課程干預 121
三、把課程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 125
四、使用多模塊課程應對學生沉默 129
五、結論:向所有學生開放課程 141
第五章 來自學生沉默的啟示 147
一、課堂中學生沉默的意義 153
二、沉默、參與及民主實踐 155
三、以研究的立場來研究沉默 159
四、理解學生沉默的工具 163
五、借助課程革新來反思參與 173
六、對學生沉默作出反應 178
七、在學習如何教的過程中研究沉默 185
八、重新思考參與 186
附錄 作者現場記錄的實錄片段 189
致 謝 193
參考文獻 197
課堂參與:沉默與喧嘩:listening to silent voices 作者簡介
舒爾茨(Katherine Schultz),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1991年),2016年至今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教育學院院長。此前,她曾出任位于加州奧克蘭的米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教育學院院長(2010-2016年)、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教師教育方向主任(1997-2010年)。她目前的學術工作,主要是研究、開發和傳播那些能夠為貧困地區的新、老教師提供支持的各類實踐。舒爾茨的新簡況,可見于:https://www.colorado.edu/education/kathy-schultz
譯者簡介
丁道勇,香港中文大學博士(2009年),此后開始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工作。他的學術和教學工作,主要在教育哲學領域。他近年來出版的有關兒童參與的作品包括:《中國兒童參與狀況報告》(編)、《以兒童為中心的學習環境的設計與實施:室外課堂》(譯)以及《警惕“做中學”:杜威參與理論辯正》、《兒童不是中心:對杜威教學思想的再認識》、《兒童的日常參與》等文。丁道勇的新簡況,可見于:http://fe.bnu.edu.cn/ti-1-173.htm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