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就業促進政策評估與組合優化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206489
- 條形碼:9787307206489 ; 978-7-307-20648-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就業促進政策評估與組合優化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就業促進政策評估與組合優化問題研究》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微觀質量評估導向下的就業促進政策組合優化問題研究”報告基礎上修改完善而成,該項目主持人同時享受了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管理學院開展相關研究,目前積極就業政策評估是世界各國研究熱點,我國各級政府目前都在嘗試著對對積極就業政策進行評估,《就業促進政策評估與組合優化問題研究》為目前該領域專享專著。該研究利用了世界銀行調查數據,構建了完善的政策評估方法體系,具有相當的借鑒價值。
就業促進政策評估與組合優化問題研究就業促進政策評估與組合優化問題研究 前言
積極就業政策領域一直都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我很幸運能參與到積極就業政策項目中,并且和我的研究生們一起在這個領域辛勤地耕耘。進入積極就業政策評估領域已經有將近10個年頭了。在這些年里,我從*初在機緣巧合下加人世界銀行項目課題組到現在深深地熱愛上評估領域,離不開每一位師長的教導:我從我的碩士生導師侯振挺教授那里真正學會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理論和方法;從博士生導師向書堅老師那里懂得了經濟學和統計技術的結合;從趙曼教授那里認識到了無論技術還是理論都必須著眼于現實,以及學會了如何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呂國營教授和蔣天文教授在我剛進入這個領域時給予了很多指導;還有很多師長都啟發了我在評估領域的研究靈感。
就業促進政策覆蓋范圍廣、影響人群多,但績效評估工作卻相對滯后,以至于政策無法有效實現項目的組合優化,其實施效果較差。主要表現為:**,政策績效經驗分析少,大部分評估以宏觀指標為主,欠缺與微觀信息的結合,因而無法反映績效發生機制,評估也缺乏穩定性;第二,僅存的少數微觀評估只以個體信息為基礎,忽視了區域異質性問題,導致評估結果有偏差,沒有真正反映項目效果;第三,忽視了政府可能存在的選擇偏差問題,在資源配置中也忽視了政府的作用;第四,一味以經濟結果為導向的績效評估體系嚴重忽略了公平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書以中國勞動力市場為背景,利用世界銀行2008年對我國積極就業項目的抽樣調查數據以及2014-2015年補充調研資料,主要以職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職業介紹、公益性崗位、社會保險補貼五項積極就業政策為例,研究政策影響機制以及實施效果,以期建立與我國實際情況相適應的積極就業政策績效評估框架,從而實現就業促進政策的組合優化。
本書**章、第二章、第三章的寫作中,張甦、常然君、袁軍是重要的參與者;第四章關于滿意度評估以及第六章不平等分析的部分,常然君是重要的參與者;第四章、第五章,黃金鵬、張甦、常然君是重要的參與者:還有侯菁、趙妍、傅曉燕、徐夢妮、晏理慧子、陳顧、張謀等,他們都對本書的成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本書是在報告的基礎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因此書中還有很多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
書中如有錯誤與不妥之處,敬請學術同仁與讀者不吝賜教。
就業促進政策評估與組合優化問題研究 目錄
1.1 提出問題
1.2 研究思路
1.3 內容結構
1.4 創新之處
2 積極就業促進政策及數據簡介
2.1 積極就業促進政策簡介
2.1.1 政策背景
2.1.2 積極就業促進政策實施的總體現狀
2.2 積極就業促進政策績效評估
2.2.1 積極就業促進政策績效評價指標
2.2.2 積極就業促進政策績效的評估方法
2.2.3 積極就業促進政策的績效狀況
2.2.4 積極就業促進政策績效的地區差異
2.3 相關實證研究的數據
3 政策績效評估理論基礎和方法選擇
3.1 理論基礎
3.1.1 人力資本投資理論
3.1.2 自雇傭理論
3.1.3 工作搜尋理論
3.2 評估中的基本問題
3.2.1 因果推斷和反事實問題
3.2.2 選擇性偏差問題
3.2.3 評估的層次問題
3.2.4 政策效應類型問題
3.3 結構法
3.3.1 樣本選擇模型
3.3.2 工具變量法
3.3.3 雙重差分模型
3.3.4 斷點回歸方法
3.4 簡約法
3.4.1 傾向值匹配法
3.4.2 傾向值分層法
3.4.3 傾向值加權法
3.5 小結
4 特定項目和多項目的政策績效評估及組合優化
4.1 特定項目區域間政策相對績效評估與政策優化
4.1.1 研究背景
4.1.2 特定項目區域相對績效差異評估模型構建
4.1.3 職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區域相對績效評估與政策優化
4.1.4 特定項目區域間政策相對績效評估結論與政策優化建議
4.2 多項目的政策相對績效評估和優化選擇
4.2.1 研究背景
4.2.2 多項目廣義傾向得分評估方法
4.2.3 基于廣義傾向得分法的多項目政策評估
4.2.4 基于廣義傾向得分法的多項目相對績效評估結論及其建議
5 微宏觀信息結合的就業政策組合優化
5.1 區域差異、自選擇與政策相對績效評估
5.1.1 研究背景
5.1.2 微宏觀信息結合的多層傾向值模型
5.1.3 職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項目的微宏觀信息結合的多層傾向值分析
5.1.4 結合微宏觀信息的相對績效評估結論及政策建議
5.2 滿意度評估、區域異質性和就業政策組合優化
5.2.1 研究背景
5.2.2 滿意度多層傾向值模型
5.2.3 基于滿意度多層傾向值模型的政策
5.2.4 滿意度導向下的多項目政策評估結論與政策優化建議
6 市場與政府的角逐
6.1 市場“效率”和政府“公平”的協同
6.1.1 研究背景
6.1.2 市場與政府雙選擇模型的主客觀績效評估模型
6.1.3 基于市場與政府雙選擇模型的主客觀績效評估分析
6.1.4 第三方評估結論與優化政策建議
6.2 政府在資源再分配中的正向效應研究
6.2.1 研究背景
6.2.2 數據、變量及政府選擇力度因子的構建
6.2.3 政府選擇力度因子分析
6.2.4 結論與政策優化建議
6.3 個體選擇、政府行為與撇脂效應
6.3.1 研究背景
6.3.2 本質異質性雙選擇績效評估模型及其構建
6.3.3 數據、變量選擇與本質異質性雙選擇績效評估
6.3.4 結論與政策優化建議
7 政府選擇機制、收入流動性與不平等
7.1 研究背景
7.2 文獻回顧
7.3 Rubin因果模型框架下的不平等評估方法
7.3.1 Rubin因果模型框架
7.3.2 反事實分布
7.3.3 異質性和不確定性的區分——政府選擇
7.4 積極就業促進政策不平等分析
7.4.1 數據、變量和描述性統計分析
7.4.2 項目選擇過程分析
7.4.3 項目效果的反事實評估
7.4.4 收入流動性分析
7.5 不平等評估結論與政策優化建議
8 總結性評論
8.1 簡要回顧
8.2 就業促進政策組合優化的建議
8.3 研究的不足
參考文獻
就業促進政策評估與組合優化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李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城鄉社區社會管理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就業與再就業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社會保障專業博士生導師,國民經濟學、社會保障、社會醫學與公共事業管理、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養老金,保險精算、經濟政策評估。先后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等各類刊物發表大量論文。出版《非平穩金融時間序列問題研究》、《養老保險制度轉軌評估》、《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問題研究》等四部專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課題。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