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國學常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34179
- 條形碼:9787214234179 ; 978-7-214-23417-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常識 本書特色
本書是我國著名學者曹伯韓先生所著的一部國學知識讀物,涵蓋了中國傳統的語言學、文學、史學、考古學、哲學、科學、藝術等諸多門類,以淺顯暢達的文字逐一介紹了各門類的歷史源流、代表人物和學術特點。本書雖成書年代已久,但其學術理念和研究角度頗具現代性,語言淺顯易懂,堪為國學入門和研究**讀本。
國學常識 內容簡介
·著名語言學家、國學大師曹伯韓寫給大家的國學入門書,民國以來傳承70多年的經典啟蒙讀物,一本書快速掌握國學體系和基礎知識。
·內容豐富、體系完整,語言文字、金石古物、書籍版本、諸子百家、歷史地理、科學藝術等12大國學門類,142個重要知識點,盡得國學精髓。
·不作長篇大論,沒有拗口文言,用通俗的語言解讀國學的博大精深,見解高妙,深入淺出,具有現代視角。
·輕型紙印刷,輕巧便攜;采用內外雙封設計,裝幀精美,宜閱讀更宜收藏。
國學常識 目錄
一 所謂國學 1
二 國學在清代 2
三 國學的分科 4
四 國學的派別 5
五 進步的方法與貧乏的內容 7
六 歐美學術的影響 9
七 “五四”以后的國故整理 10
八 國學與世界學術 11
九 專門研究與基本知識 12
一〇 研究的態度及準備工作 13
第二章 語文
一一 研讀古籍的階梯 15
一二 所謂小學 16
一三 六書 17
一四 字形的演變 19
一五 字義的演變 20
一六 訓詁學 21
一七 文法學的先驅及其發展 23
一八 方言學 24
一九 字音的變遷 24
二〇 語言和文字的分離 25
二一 雙聲疊韻 26
二二 反切 27
二三 四聲 28
二四 音韻學 29
二五 字母 31
二六 韻部 33
二七 古音之推定 34
第三章 古物
二八 金石之學 36
二九 殷墟發掘 38
三〇 甲骨之學 38
三一 古物與社會學 40
三二 無文字的古物 41
三三 古物與考證學 42
三四 古物與古書 43
第四章 書籍
三五 傳寫本與刻本 46
三六 版本之學 48
三七 校讎之學 48
三八 章句之學 50
三九 目錄之學 51
四〇 圖書分類法 52
四一 輯佚及辨偽 54
四二 類書及叢書 55
四三 考證學與讀書法 57
第五章 經學
四四 五經、十三經、四書 59
四五 《易經》 61
四六 《書經》 62
四七 《詩經》 63
四八 三禮 64
四九 《春秋》 66
五〇 《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67
五一 經之傳授 68
五二 今文經學與讖緯 70
五三 古今文學派的斗爭 71
五四 漢以后的經學 72
五五 清代的經學 73
五六 經學的揚棄 75
第六章 史地
五七 所謂正史 77
五八 正史的內容 79
五九 編年史 80
六〇 紀事本末 81
六一 別史 81
六二 政書 82
六三 雜史傳記及其他 84
六四 學術史 84
六五 史評 85
六六 地理 87
六七 歷史哲學 88
六八 新史學的產生 89
六九 新史學的業績 90
第七章 諸子
七〇 諸子的學術派別 93
七一 儒家 95
七二 道家 97
七三 墨家 99
七四 別墨及名家 100
七五 法家 101
七六 兵家及其他 102
七七 王充之學 104
七八 魏晉時代的玄學 105
七九 子學之興起與消沉 106
第八章 佛學
八〇 初期的佛教 109
八一 佛教的中國化 111
八二 流傳中國諸宗派 112
八三 小乘諸宗 114
八四 傳自印度的大乘諸宗 115
八五 中國獨創的大乘諸宗 117
八六 佛學與儒學 118
八七 因明學 120
八八 唯識論中的心理學 121
八九 現時佛學的趨勢 123
第九章 理學
九〇 宋明理學的產生 124
九一 周敦頤與邵雍 126
九二 張載及二程 127
九三 集宋學大成的朱熹 129
九四 陸象山與楊慈湖 131
九五 浙東學派 133
九六 宋末至明初之理學 133
九七 王陽明之學 134
九八 清初各大師對于理學的批判 136
九九 理學批判的*高發展 138
一〇〇 宋明理學的沒落與新理學的產生 140
第十章 詩賦詞曲
一〇一 文學的范圍與類別 142
一〇二 *早的詩總集 143
一〇三 楚辭 145
一〇四 賦 146
一〇五 樂府 147
一〇六 五言詩 149
一〇七 陶淵明與南北朝詩 150
一〇八 唐詩 151
一〇九 李白、杜甫 153
一一〇 唐以后的重要詩人 154
一一一 詞 155
一一二 重要詞人 156
一一三 散曲 157
第十一章 散文和駢文
一一四 散文和駢文的分別 159
一一五 散文與駢文的分合 161
一一六 周秦漢的散文 162
一一七 六朝文 163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164
一一九 明清兩代的古文家 166
一二〇 所謂古文義法 168
一二一 駢文的標準化及其支流 169
一二二 八股文及對聯 170
一二三 文藝論評 172
一二四 文體解放和文學觀念的變動 173
第十二章 新被重視的文學
一二五 戲曲的搖籃期 174
一二六 戲曲的成長期 176
一二七 唐以前的小說 177
一二八 宋元明的小說 179
一二九 清代的小說 180
一三〇 寶卷、彈詞、鼓詞 181
一三一 中國文學與東方諸民族的相互影響 182
一三二 中國文學與西洋文學的關系 184
第十三章 科學及藝術
一三三 自然科學在國學中的地位 186
一三四 天文學和歷法 187
一三五 數學 189
一三六 物理學及化學 190
一三七 醫學 191
一三八 應用技術 193
一三九 科學與迷信 193
一四〇 藝術 194
一四一 繪畫及書法篆刻 195
一四二 音樂 198
國學常識 作者簡介
曹伯韓(1897—1959),湖南長沙人,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先后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漢字整理部副主任、第二研究室主任,《中國語文》編委等職。他一生致力于語言學研究和社會科學普及,撰寫了多部語言學專著和歷史文化方面的通俗讀物,代表作有《中國文字的演變》《語法初步》《國學常識》《世界歷史》《通俗社會科學二十講》等。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