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經典譯林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第3版):經典譯林/(美國)歐.亨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75823
- 條形碼:9787544775823 ; 978-7-5447-7582-3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典譯林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第3版):經典譯林/(美國)歐.亨利 本書特色
比肩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巨匠,經典篇目42篇,精裝經典譯本 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巨匠,被譽為美國的莫泊桑。本書譯自《歐·亨利作品全集》,精選42篇經典篇目。特別收錄譯者序言。
經典譯林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第3版):經典譯林/(美國)歐.亨利 內容簡介
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巨匠,被譽為美國的莫泊桑。一生創作短篇小說近三百篇。他的小說情節生動,結構緊湊,故事奇特,可讀性強,而且經常有一個別出心裁、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尾。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對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影響很大,在文學目前占有不容忽視的地位。1918年美國設立“歐?亨利紀念獎”以獎勵每年度很好短篇小說。
經典譯林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第3版):經典譯林/(美國)歐.亨利 目錄
愛的犧牲
警察和贊美詩
艾克·舍恩斯坦的媚藥20
財神與愛神
菜單上的春天
綠色的門
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
二十年后
愛情信使
供家具的出租房
摯友忒勒馬科斯
杰夫·彼得斯的催眠術
賣官鬻爵
改邪歸正
本局專案
忘憂果與玻璃瓶
布萊克·比爾的藏身處
學校呀學校
并非特寫
紐約的偵探
同病相憐
喜劇演員哈格雷夫
磨坊教堂
紅毛酋長的贖金
生活的陀螺
我們選擇的道路
一元偽幣的作用
一份報紙的經歷
一毛不拔的情人
一千元
桃源小憩
紀念品
擦亮的燈
麥迪遜廣場的天方夜譚
鐘擺
來自卡克塔斯市的買主
哈萊姆區的悲劇
*后一片藤葉
伯爵和婚禮的貴賓
未知數
一位幽默家的自白
經典譯林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第3版):經典譯林/(美國)歐.亨利 節選
麥琪的禮物 一塊八毛七。一共這么多,而且其中的六毛還是用小硬幣湊成的。這些分幣是向雜貨鋪、肉鋪和菜擔子買東西時討價還價,一分兩分地省下來的,當時難免落了個“死摳”的壞名聲,使她覺得兩頰發燒。黛拉數了三遍,數來數去一塊八毛七,而明天就是圣誕節了。 明擺著什么也辦不成,只好一下子坐在破舊的小沙發上默默地流淚。黛拉現在就是這個樣子。這情況不免使她想起,生活就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三者組成的,而抽噎總占優勢。 當這家的女主人心情逐漸平靜下來的時候,我們不妨看看她的家吧。那是一套每星期租金八元的供家具的房子,就現狀看還不能說破爛得難以描繪,不過跟貧民窟也相差不遠了。 樓下過道里有一個信箱,卻沒有一封信投進去。有一個電鈕,卻沒有一個活人的手指好意去摁一摁電鈴。信箱上還有一張卡片,寫著“詹姆士·迪林厄姆·揚先生”。 在從前興旺的年月,這家主人每星期掙三十元,卡片上的“迪林厄姆”曾經春風得意。而如今,當收入縮減到二十元,“迪林厄姆”的筆畫看上去也顯得模糊不清,似乎在認真考慮*好緊縮成一個“迪”字,顯得謙遜一些。可是,每當詹姆士·迪林厄姆·揚先生回家來到樓上的房間,詹姆士·迪林厄姆·揚太太(也就是前面介紹過的黛拉)一邊喊著“吉姆”,一邊緊緊地摟住他,一切又都很美好。 黛拉哭夠了,在臉上撲了點粉。她站在窗邊,呆呆地瞧著一只灰貓沿著灰蒙蒙的后院的灰籬笆走。明天就是圣誕節了,而她只有一塊八毛七好給吉姆買一件禮物。幾個月來她節省每一分錢,可結果就是這么一點點。一星期二十元派不上用場,用度比她算的要大,而且是經常如此。只有一塊八毛七給吉姆買件禮物。她的吉姆!她曾經花了好多時辰美美地籌劃著給吉姆買件好東西,要買一件好的、稀罕的、有價值的東西,一件多少能配得上他,讓他稱心如意的東西。 房間的兩扇窗子間有一面鏡子。你或許看見過租金八元的套間里的狹長的壁鏡吧?碰上一個精瘦而行動又極其敏捷的人,對著鏡子左右擺動,能看出一連串狹長的身影,合起來就能對他的容貌獲得一個相當準確的印象了。黛拉身材苗條,已經掌握了這種技術。 她突然從窗前轉過身子站在鏡子面前。她的眼睛閃亮,可是她的面孔陡然失色有二十秒之久,她飛快地打散頭發,讓它披了下來。 要曉得,詹姆士·迪林厄姆·揚一家有兩件東西是他們兩人都引以為榮的。一件是吉姆的金表,那是他祖父傳給他父親,父親又傳給他的;另一件就是黛拉的頭發。倘若示巴女王住在風井對面的套間里,黛拉哪天洗完頭后把頭發甩到窗外去晾干,也會讓她的一切珠寶和飾物相形見絀。倘若所羅門國王當上一名守門人,他的全部財寶都堆放在地下室里,吉姆每次經過時掏出他的懷表來看看,就會讓他嫉妒得直扯自己的胡子。 你看此刻黛拉的長發披散開來,搖曳生姿,閃閃發亮,像一道棕色的瀑布。頭發一直拖到她膝蓋下面,簡直變成一件衫子罩著她。接著她又神經質似地飛快地將頭發理好,一動不動地站著,躊躇了一會,不覺一兩滴眼淚滴在磨光了的紅地毯上。 她立即穿上棕色舊外套,戴上棕色的帽子,眼睛還留著晶瑩的淚光,裙子一擺,眸子一閃,飛一般地出門下樓,來到街上。 她在一塊店招前停住腳步,那上面寫著:“莎弗朗尼夫人。經營各色毛發類商品”。黛拉奔上幾級臺階,鎮定下來,喘著氣。那位夫人胖胖大大,皮膚雪白,神情冷冰冰的,跟“莎弗朗尼”這樣的美名簡直不稱。 “你愿意買我的頭發嗎?”黛拉問。 “我買頭發。”夫人說,“脫掉帽子,讓我瞧瞧是什么模樣。” 棕色的瀑布搖曳而下。 “二十塊錢。”夫人說,一只老練的手提著頭發。 “馬上給我錢。”黛拉說。 啊!接下來的兩個小時黛拉像張開玫瑰色的翅膀飛來飛去。別理會這糟糕的比喻吧,事實上她跑遍各個商店為吉姆搜索合適的禮物。 她終于找到了,那肯定是專為吉姆而不是為別的什么人造的。在別的任何一家鋪子里都沒有找到像這樣的一件,因為她在所有的鋪子里都翻了個遍。這是一條帶飾物的白金表鏈,式樣樸素高雅,純粹以質地取勝而不是靠耀眼的裝璜——一切好東西本該是這樣的。它正配得上那塊懷表。她一見到它就知道那該是吉姆的。這表鏈就像他本人,素靜而有價值,這樣形容對表和人都合適。鋪子從她手里收下了二十一元,她就懷著八毛七匆匆趕回家了。配上這條表鏈,吉姆就能在任何人面前掏出表來看看鐘點了。原來他的表雖然了不起,但由于沒有表鏈,只串著一根舊皮帶,有時候他只敢偷偷地瞧上一眼。 黛拉到家以后,從陶醉中清醒了一些,開始了審慎的思考。她取出了卷發鉗,點上煤氣燈,開始補救出于愛情和慷慨而造成的災害。親愛的朋友,你知道,這一向是一件細巧的工作——一件艱巨的工作。 忙了不到四十分鐘,她的頭上平平整整蓋上了細小的發卷,使她看上去活像一個逃學的中學生。她在鏡子里帶著挑剔的眼光仔細地看了好久。 “要是吉姆瞧我一眼沒有立即殺死我,”她自言自語道,“他會說我倒像科尼島上歌劇合唱隊的歌手。可是我還能怎么辦——一塊八毛七叫我買得成什么?” 到七點鐘,咖啡煮好了,煎鍋也坐在爐子上烤熱了準備煎牛排。 吉姆回家一向很準時。黛拉將帶飾物的表鏈疊起來抓在手上,坐在近門的桌角上,吉姆總是從這道門進屋的。接著她就聽到上樓的腳步聲。她的臉色剎那間發白。她一向有個習慣,對日常生活中哪怕是*簡單的事情都要默默地祈禱一聲,而這會兒她的祈禱是“上帝慈悲,讓他覺得我這模樣依然漂亮”。 房門開了,吉姆走了進來又隨手關上。他看上去瘦而莊重。可憐的人,他才二十二歲,卻要負擔一個家庭!他該買一件新外套了,而且連手套都沒有。 吉姆停在門內,像一只獵狗聞到鵪鶉的氣味那樣一動不動。他的眼睛盯住了黛拉,里面有一種她無法理解的表情,叫她害怕。這表情既不是發怒,也不是驚訝,也不是贊成,也不是恐懼,不是她預料中的任何表情。不過他帶著這種奇特的表情死死地盯住她看。 “吉姆,親愛的,”她叫著,“不要這樣子瞧著我。我把頭發剪掉賣了,因為我不送你件禮物就沒法過圣誕節。頭發又會長出來的,你不會介意吧?我這是非做不可的。而且我頭發長得特快。吉姆,道一聲‘圣誕節快樂!’讓我們倆快快活活的。你還不知道我為你買了一件多么好、多么漂亮的禮物哩!” “你剪掉了頭發?”吉姆結結巴巴地問,仿佛他苦苦思索之后還沒有搞清楚這明擺著的事實。 “剪掉賣了。”黛拉說,“不管怎樣,你還是照樣愛我,不是嗎?沒了頭發我不照樣是我嗎?” 吉姆好奇地四下張望。 “你說你的頭發不在了?”他幾乎帶著一個白癡的神情問。 “你用不著找,”黛拉說,“已經賣掉了,我跟你說——賣掉了,再也沒有了。今天是圣誕前夜,親愛的,待我好一點,因為我是為你才賣掉它的。”她突然用又認真又甜蜜的調子說,“或許我頭上的頭發是數得清的,可是任憑誰也數不清我對你的愛。我去煎牛排好嗎,吉姆?” 吉姆似乎立即從恍恍惚惚的狀態中清醒過來。他擁抱住黛拉。就在這十秒鐘的時間里,讓我們從另一方面來仔細審查某種無關緊要的事物。每星期八元的或一年一百萬的房租——這其間有什么差別?一名數學家或一名才子會給你一個錯誤的答案。《圣經》里講的三位賢人給圣嬰帶來了寶貴的禮物,但這件禮物不在其內。這種含糊其辭的說法待會兒將給你挑明。 吉姆從外套口袋里掏出一個小包放在桌上。 “別誤解了我,黛兒。”他說,“我覺得不管是剪發也好,修發也好,都不能叫我對妻子的愛減少一絲一毫。不過,如果你打開這個小包,你就會知道為什么你讓我一下子愣住了。” 雪白的手指靈活地扯開了繩子和包裝紙,接著是一聲狂喜的叫喊,隨即,哎喲,突然又變成女人神經質的眼淚和哭泣,使得這一家之主不得不立即用盡各種方法來撫慰她。 因為擺在桌上的是一套梳子——整套的梳子,插在兩鬢的,插在腦后的,正是黛拉好久以來在百老匯大街櫥窗里看得不勝羨慕的那一種,用玳瑁制成的漂亮的梳子,邊上嵌著寶石,那色彩正好配美麗而光澤的頭發。她知道這套梳子很貴,她只不過是心向往之,沒有一點會得到它的希望。而現在,她有了梳子,可是這些癡心妄想的裝飾品用以裝飾的長發卻不存在了。 可是她還是將吉姆緊緊地摟住,隔了好一會兒,她才淚眼蒙地帶著微笑對他說,“我頭發長得特快,吉姆!” 然后,黛拉像一只給燙著了的小貓一樣跳了起來叫道:“啊,啊!” 吉姆還沒有見到他的漂亮禮物哩。黛拉張開手掌熱切地伸向他。那默默無言的貴重金屬似乎反射著她明媚而熱情的神情。 “這是不是上等的,吉姆?我走遍了全城才找到的。現在你可以每天將表掏出來看上百來遍啦。把你的表給我,我要看看它裝上表鏈是什么樣子。” 吉姆沒有聽她的,而是一下子坐到沙發上,雙手擱到腦后微笑著。 “黛拉,”他說,“我們把圣誕節禮物放到一邊,暫時保留著吧。這兩件禮物太好了,只是目前還不能用。我將表賣了錢給你買了梳子。噢,現在請你去煎牛排吧。” 你知道,《圣經》里說的三個賢人都是聰明人——絕頂聰明的人,他們帶了禮物去送給生在馬槽里的圣嬰。贈送圣誕禮物這件事就是他們首創的。因為是聰明人,他們送的禮物無疑也是聰明的,若是送了重復的東西,可能還有調換的權利。而我在這里跟你笨嘴拙舌地講述了這間屋子里兩個笨孩子的不足為奇的掌故,他們*不明智地為對方犧牲了他們家的*寶貴的財富。但是,我要對當今的聰明人*后說一句,對所有送禮的人而言,他們倆是**聰明的。他倆到哪里都是聰明的。這兩個人就是《圣經》里提到的賢人。 警察和贊美詩 蘇比躺在麥迪遜廣場的長凳上睡不安穩。當雁群高叫著飛過夜空,當缺少海豹皮外套的女人對丈夫親熱起來,當蘇比在公園里的長凳上難以睡穩的時候,你知道冬天很快就要到了。 一片枯葉飄落在蘇比的膝蓋上,那是寒霜先生的名片。他對麥迪遜廣場的常客很講交情,每年來訪都預先提醒。在十字街頭他將名片交給朔風先生,他原是露天大廈的信使,好讓大廈里的房客們作好準備。 蘇比心里明白,為了抵御即將來臨的嚴寒,由他本人組成一個單人行動委員會的日子已經到來,因此他在長凳上輾轉難安。 蘇比避寒的愿望不算太高。他既不考慮到地中海一帶旅游,也不考慮熏人欲睡的南方的天空,或者去維蘇威海灣巡回。到島上去住三個月于愿已足。三個月不愁食宿,又有意氣相投的人做伴,北風之神玻瑞阿斯和巡警都不來打擾,對蘇比而言也就百事俱備了。 多年來好客的布萊克威爾監獄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就像比他更幸運的紐約佬每年冬天買票去南方的棕櫚灘或里維埃拉一樣,蘇比要求不高,只要能作好安排,每年上島一次,也就夠了。現在是時候了。前一天夜里,他睡在古老的廣場噴泉旁的長凳上,三疊厚厚的星期日報紙,一份墊在外套下面,兩份蓋著腳踝和膝蓋,都抵不住寒冷,那島就及時涌現在心頭。蘇比瞧不上以慈善為名給城市里無依無靠的人提供的布施。在他心目中,法律比慈善事業更仁慈。這里有許許多多機構,無論是市政府機關的還是慈善機關的,他都可以去申請,然后獲得符合簡單生活的食宿。可是蘇比生性高傲,將這些施舍看成負擔。從慈善團體那里得到的每一次恩惠,雖說不要你破費分文,卻要用精神上的屈辱作補償。凡事有得必有失愷撒原是羅馬元首,宣布當皇帝后為其好友和大臣布魯特斯所刺殺。。慈善機關給你提供一個鋪位,你就得先去洗個澡;它給你一塊面包,你就得接受對你的私事盤問。由此看來,倒是當法律的客人合算一些。法律雖說不講情面,總不會無緣無故干涉堂堂男子漢的私事。 既然決定了要上島,蘇比立即著手來實現他的愿望。這事易如反掌,*稱心的辦法是到一家高級的餐館大吃一頓,酒足飯飽之后宣稱無力支付餐費,就會被不聲不響地交給警察,剩下來的事自會有爽快的地方官去處理。 蘇比離開長凳,踱出廣場,穿過平坦的柏油馬路,來到百老匯大街同第五大道的交匯處。他轉彎走上百老匯大街,在一家燈火通明的餐館前停下步,那里每夜都聚集著上等的葡萄酒、綾羅綢緞的服裝和人類的精英。 蘇比對自己的上半身頗有信心。他刮過臉,上裝夠體面,黑色的領結也很干凈,那還是感恩節那天一位修女送給他的。他只要能混到餐廳里的桌邊坐下而沒有被人懷疑,那就成功在握了。在餐桌桌面以上顯露出的那部分不會引起侍者的懷疑。蘇比估量,一只烤野鴨,再加上一瓶法國夏布利出產的白葡萄酒,也就差不多了。哦,再來點法國凱曼堡的乳酪,一小杯咖啡,帶一支雪茄,雪茄要一塊錢一支的就行。這樣,餐費總數不會太大,不致引起餐廳掌柜惡狠狠的報復,而野鴨肉卻能在他到冬季避難所的旅途中填飽肚子,而且其樂融融。 可是,蘇比一條腿才跨進餐廳大門,侍者領班的眼光就落在他磨通了的褲子和邋遢皮鞋上,一雙力大無窮的手立即將他兜了個轉,不聲不響地推到人行道上,從而扭轉了那只受到威脅的野鴨的命運。 蘇比離開了百老匯大街。看來他到心向往之的海島的道路并不平坦,不是靠美餐一頓所能實現的。要進監獄還得另想別法。 在第六大道拐角處,一家店鋪櫥窗里陳列的商品在電燈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蘇比撿起一塊街石砸破了玻璃,好多人隨著一名警察奔向拐角處。蘇比不聲不響地站著,兩手插在口袋里,一見到警察的銅鈕扣就露出微笑。 “干這勾當的人哪里去了?”警察氣急敗壞地問。 “你算不到我同這件事有點關系吧。”蘇比說,不無諷刺意味,可是態度和氣,像是要交好運的人。 警察心里不肯承認蘇比是案犯,甚至不想從他這兒找到線索。一個砸破櫥窗的人不會留在現場同法律的爪牙談判,他一定早就逃之夭夭了。警察瞧見半條街以外有個人奔著去搭車,就抽出警棍追了上去。蘇比滿肚子不高興,懶洋洋走開,第二次又失算了。 街對面有一家沒有什么裝修的普通餐館,它是投合食量大而錢包小的顧客的。這里的盆盞和氣氛厚實而湯汁和餐巾稀薄。走進這家館子,蘇比那該死的鞋和泄密的褲子沒有遇到挑戰,他坐下來吃了牛排、煎餅、炸面包圈和餡餅,臨了他向侍者道出實情,說自己和錢財緣慳一面,已是身無分文。 “得了,快去叫警察吧,”蘇比說,“可別讓大爺久等。” “用不著警察來伺候你,”侍者說,聲音像奶油蛋糕,眼睛像曼哈頓雞尾酒里的紅櫻桃。他喊道:“來,阿康!” 兩個侍者夾著蘇比拋向門外,他的左耳貼地撞在粗糙的人行道上。他像木匠師傅打開曲尺那樣,一個關節一個關節地撐了起來,拍打著衣服上的塵土。要給逮捕似乎是個玫瑰色的美夢,那座島離他太遠太遠了。兩家門面以外的雜貨鋪前面倒站著一名警察,看到這情景笑了笑走開了。 蘇比又走了五個街區,才再鼓起勇氣去追求逮捕。這次機會很好,他得意洋洋地認為被捕會輕而易舉。一個服裝樸素相貌動人的少婦站在一家鋪子櫥窗前,興致勃勃地瞧著刮胡須用的水罐和墨水缸,而兩碼之外有一個魁梧的警察,靠在消防龍頭上,臉色嚴峻。 蘇比的圖謀是裝成個為人不齒的拈花惹草的角色。他要獵取的對象有高雅的外表,忠于職守的警察又近在咫尺,使他相信他馬上就會美美地嘗到警察的手抓住他的臂膀的滋味,這就保證他能到島上的小安樂窩里去過冬了。 蘇比將修女送給他的領結理正了,把縮進去的襯衣袖口拉出來,又把帽子拉成迷人的角度,側身挨近那位少婦。他先是向她擠眉弄眼,又突然咳嗽兩聲清清嗓子,嬉皮笑臉、厚顏無恥地擺出一副浪蕩子的丑態。他從眼角看到,警察正死死地盯著他。那少婦挪開兩三步,仍舊聚精會神地瞧著刮胡須用的大口杯。蘇比跟上去,大膽地站到她身邊,舉起帽子對她說: “啊,美人兒,要不要跟我到我家去玩玩?” 警察還在瞧著。那受窘的少婦只消做個手勢招呼一下,蘇比就差不多要走向島國天堂了。在他想象中他已經感受到警察局的溫暖舒適。那少婦朝他看看,伸出一只手拉住蘇比的外衣衣袖。 “當然,邁克,”她高興地說,“只要你肯帶我去喝杯啤酒。要不是那警察老盯著,我早就跟你說了。” 那少婦偎著他就像長春藤纏著橡樹。蘇比悶悶不樂地從警察身邊走過。他大概命中注定永做自由人。 在下一個拐彎處他甩開伴侶溜掉了。他一口氣跑到一個地方才停下腳步,那里每逢夜晚有*明亮的街道,*輕松的心情,*輕率的誓言和*輕快的歌劇。穿著裘皮大衣的婦女和穿著大禮服的男子在冬夜的空氣中踏著歡快的步伐。蘇比突然感到一陣恐懼:他大概陷入了一種可怕的魔法,得以免遭逮捕。這個念頭讓他苦惱了一陣子,而當他遇到另一個警察趾高氣揚地在一家燈火輝煌的劇院門前巡邏時,他立即抓住了“擾亂治安”這根救命稻草。 蘇比在人行道上扯開破嗓子尖聲怪叫,一派喝醉酒胡言亂語的模樣。他手舞足蹈,大叫大鬧,簡直攪得天翻地覆。 警察揮舞警棍,背朝蘇比,對一個市民說: “這是一個耶魯大學隊的家伙,慶祝他們讓哈特福德大學吃了個鴨蛋。吵吵鬧鬧的,不過不要緊。我們已得到指示,隨他們去。” 蘇比懊喪得很,也就不再作無謂的喧鬧。難道永遠不會有一個警察來抓他么?他想象中的島嶼簡直成了沒法到達的桃源仙境了。他將薄外衣的紐扣扣起來抵擋寒風。 在一家雪茄煙鋪前他看見了一個衣冠楚楚的人舉著搖曳的火在點雪茄。進鋪子的時候他將綢傘擱在門口。蘇比走進去,抓住綢傘慢條斯理地踱開去。點煙的人急匆匆趕了上來。 “那是我的傘。”他厲聲說。 “哦,是嗎?”蘇比冷笑著,這就可以在小偷的罪名上又加上侮辱罪。“好啊,怎么不叫個警察來?你的傘,讓我拿了,干嗎不叫個警察?那邊街口上就站著一個。” 傘主人的腳步慢了下來,蘇比也跟著慢下來,預感到命運又會跟他作對。那警察卻好奇地瞧著他們倆。 “當然,”傘主人說,“我說——嗯,你知道這些誤會是怎樣發生的——如果那是你的傘,我希望能得到你的原諒——我是今天早晨在一家餐館里撿到的——如果你認出是你的傘,可不,我希望你——” “當然是我的傘。”蘇比不懷好意地說。 這把傘的前任主人撤退了。那名警察趕急趕忙去攙扶一個穿禮服的身材高高的金發女子橫穿馬路,因為一輛街車正從第二個路口那邊開過來。 蘇比往東走去,經過一條因修路而給刨開的街道。他怒氣沖沖地將傘丟進一個大坑里,嘰嘰咕咕地咒罵那些戴著頭盔、手持警棍的家伙,因為他一心想讓他們逮住,而他們卻將他看成一位從來不做壞事的國王。 后來蘇比來到東邊的一條大道上,那里燈光暗淡,也比較安靜。他面對著麥迪遜廣場的方向,因為戀家的本性難移,盡管那家不過是公園里的一條長凳。 走到一個非常安靜的街角蘇比停下腳步,這里有一座老教堂,式樣古雅,有山墻,不甚整齊,一扇紫羅蘭色的窗戶透出淡淡的燈光。毫無疑問,里面有一位風琴師擺弄著琴鍵,以保證下一個禮拜天彈奏贊美詩的時候能夠得心應手。美妙的音樂飄進蘇比的耳中,令他感動,將他死死釘在羅圈紋的鐵欄桿上。 皓月當空,一片澄澈,車馬稀疏,行人寥落,麻雀在屋檐里帶著睡意啁啾——剎那間,這景物倒像是鄉間的墓園。風琴師演奏的贊美詩將蘇比牢牢地貼在鐵欄桿上,因為從前當他的生活里盡是母愛、玫瑰、友誼、雄心、純潔的思想和潔凈的服裝時,他就熟悉了贊美詩的曲調。 蘇比這當兒的敏感的心情同老教堂的影響連在一起,使他的心靈突然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他懷著突如其來的恐懼回憶起他摔進去的泥淖,不光彩的日子,卑劣的欲望,幻滅的希望,受損的才能和卑鄙的動機——就是這一切構成了他的生活。 也就在這一刻他的內心對這種新的感受起了激烈的反應。一股強烈的沖動迫不及待地要推動他同厄運斗爭。他要將自己拔出泥淖,他要活得像條漢子,他要征服那將他控制住的邪惡。時間還來得及,他還算年輕,他要重新建立往日的雄心,勇往直前地去追求。那莊嚴而美妙的風琴曲調在他內心引起了一場革命,明天他就去喧囂的市區找個工作。以前有一個皮毛進口商曾經給他提供一份工作,讓他趕車。他明天就去找他要求這份工作。他要在世上活得像個樣,他要……蘇比覺得有一只手擱上他的臂膀。他立即轉過臉,看見一名警察的闊臉盤。 “你在這兒干嗎?”警察問。 “沒干什么。”蘇比回答。 “那就跟我走。”警察說。 “到島上去關三個月。”第二天早晨警庭的長官說。 ……
經典譯林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第3版):經典譯林/(美國)歐.亨利 作者簡介
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巨匠,被譽為美國的莫泊桑。一生創作短篇小說近三百篇。他的小說情節生動,結構緊湊,故事奇特,可讀性強,而且經常有一個別出心裁、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尾。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對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影響很大,在文學史上占有不容忽視的地位。1918年美國設立“歐·亨利紀念獎”以獎勵每年度最佳短篇小說。 王楫,教授,翻譯家。畢業于西南聯大外文系,曾在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任職。 康明強,教授,翻譯家。曾在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任職,長期從事翻譯研究和翻譯實踐。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