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大歷詩風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的代表作,運用文獻學 文藝學的方法,研究了唐大歷時期的詩歌風貌與表現
大歷詩風 內容簡介
本書將大歷詩界定為至德元年(756)至貞元八年(792)間的創作,確定現有唐詩中屬于討論范圍的詩人和作品,在堅實的文獻考證基礎上,對作品作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逐步揭示“大歷詩風”的內涵。作者將歷來不受人重視的大歷詩歌作為唐詩目前的一個特殊時段研究,通過開元、元和兩個高峰的比較,以詩人的感受方式、表現方式為核心,從心態史、時空觀、意象結構等新的視角進行研究,揭示大歷詩歌的獨優惠值及作為由盛轉中的轉折點在唐詩乃至整個中國詩目前的意義。本書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初版,此次再版,作者對其進行了精心的修訂。
大歷詩風 目錄
導言
**章 從《河岳英靈集》到《中興問氣集》——由唐人選唐詩所作的抽樣分析
《河岳英靈集》的傾向
關于《篋中集》
《中興間氣集》的新變
第二章 “氣骨頓衰”——時代精神的變遷
第三章 時代的偶像——大歷詩風與謝眺
第四章 主題的取向
迷惘和反思
衰老的感嘆
孤獨與友情
鄉愁羈恨
隱逸的旋律
自然的新發現
第五章 時間與空問
空間:外向與內向
時間:歷史與現實
客體:設想與知覺
主體:彼岸與此岸
第六章 感受與表現
感受與對象
表現與動機
情景交融的歷程
移情·烘托·象征
第七章 意象與結構
意象的類別
意象的性狀
意象結構與表述結構
第八章 體式與語言
體式方面的評價
語言的風格特征
第九章 大歷詩風的內涵及大歷詩的地位
附錄一 大歷詩人名錄及作品數量
附錄二 大歷詩研究參考文獻一覽
附錄三 征引書目
附錄四 不說破一“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內涵增值過程
后記
重版后記
**章 從《河岳英靈集》到《中興問氣集》——由唐人選唐詩所作的抽樣分析
《河岳英靈集》的傾向
關于《篋中集》
《中興間氣集》的新變
第二章 “氣骨頓衰”——時代精神的變遷
第三章 時代的偶像——大歷詩風與謝眺
第四章 主題的取向
迷惘和反思
衰老的感嘆
孤獨與友情
鄉愁羈恨
隱逸的旋律
自然的新發現
第五章 時間與空問
空間:外向與內向
時間:歷史與現實
客體:設想與知覺
主體:彼岸與此岸
第六章 感受與表現
感受與對象
表現與動機
情景交融的歷程
移情·烘托·象征
第七章 意象與結構
意象的類別
意象的性狀
意象結構與表述結構
第八章 體式與語言
體式方面的評價
語言的風格特征
第九章 大歷詩風的內涵及大歷詩的地位
附錄一 大歷詩人名錄及作品數量
附錄二 大歷詩研究參考文獻一覽
附錄三 征引書目
附錄四 不說破一“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內涵增值過程
后記
重版后記
展開全部
大歷詩風 作者簡介
蔣寅,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詩學、清代文學與文獻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