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安徽民俗的教育意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417503
- 條形碼:9787566417503 ; 978-7-5664-175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徽民俗的教育意蘊 本書特色
本書立足于安徽,并突出“民俗的現代教育價值”這一主題,既注重全面收集資料,又兼顧民俗文化的多樣性和地區分布的廣泛性。從安徽省內眾多的民俗事項中精選了160余個民俗事項,側重于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教育內涵的挖掘與分析,或直接將民俗事項的內容呈現給讀者,由讀者自行體悟其中的教育意蘊。全書共分為五個部分:安徽民間傳說信仰民俗與教育;安徽民間生活生產民俗與教育;安徽民間戲曲歌舞民俗與教育;安徽民間語言書畫民俗與教育;安徽民間休閑雜藝民俗與教育。同時,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附于書后,便于大家學習和了解,以促進對國家和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宣傳與傳承。
安徽民俗的教育意蘊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100個安徽省內的民俗事項進行德、智、體、美等方面教育內涵的挖掘和解析, 具體包括如下內容: 安徽民間傳說信仰民俗與教育、安徽民間生活生產民俗與教育、安徽民間戲劇歌舞民俗與教育、安徽民間語言書畫民俗與教育、安徽民間休閑雜藝民俗與教育。
安徽民俗的教育意蘊 目錄
1 不持一硯無絲藕
2 昭關難過走太平
3 合肥地名傳孝道
4 棄官尋母孝先行
5 管仲甘羅潁上生
6 老子莊子亳州人
7 張遼威震逍遙津
8 銘傳大敗法國軍
9 三過家門而不入
10 讓他三尺又何妨
11 劉邦入洞項羽刎
12 鞭打蘆花問后媽
13 廟會首推大九華
14 壽縣廟會四頂山
15 瑯琊廟會初九日
16 祭祖祭社寄深情
17 桐城文廟興文教
18 孤山小姑愛彭郎
19 潛山孔雀東南飛
20 舒城梁祝蝶雙飛
第二章 安徽民間生活生產民俗與教育
21 起名抓周寄希望
22 成年禮儀促成長
23 婚禮夫妻誓恩愛
24 壽禮葬禮敬尊長
25 歲時節日年年有
26 紅色家風傳初心
27 中山裝與虎頭鞋
28 羽扇折扇涼風來
29 祠堂牌坊馬頭墻
30 上梁喬遷福滿堂
31 打棍求雨安苗節
32 牛歌儺舞祈豐年
33 吳山貢鵝無為鴨
34 符離燒雞老鄉雞
35 大雜燴與一品鍋
36 臭鱖魚與枕頭饃
37 八公豆腐身自白
38 九華佛齋心自清
39 古井口子醉三秋
40 毛峰瓜片祁門紅
第三章 安徽民間戲曲歌舞民俗與教育
41 廬劇黃梅安徽粹
42 鳳陽花鼓天下名
43 國劇源于青陽腔
44 碭山四平學眾長
45 肘歌抬歌兒童戲
46 梆子墜子泗州戲
47 目連救母倡善行
48 漁鼓道情唱道情
49 酉華唱經伴鑼鼓
50 古碑絲弦鑼鼓聲
51 跳旱船與踩高蹺
52 手龍舞與火老虎
53 舞獅子與玩龍燈
54 魚燈蛇燈十獸燈
55 皖東民歌唱人生
56 皖西民歌獻新人
57 秧歌號子唱勞動
58 民謠兒歌伴童真
59 墳臺菠林吹喇叭
60 佛歌道曲唱三生
第四章 安徽民間語言書畫民俗與教育
61 安徽大鼓百姓愛
62 苗湖書會聽眾多
63 民間諺語多智慧
64 詩意對聯育民魂
65 “文房四寶”國之寶
66 年畫年畫年年畫
67 鳳畫源于朱元璋
68 吳山鐵字耀中華
69 蕪湖鐵畫傳世界
70 阜陽剪紙美名揚
71 葫蘆烙畫火筆畫
72 和縣羽毛廬州蛋
73 旌德漆畫細陽繡
74 靈璧石刻磬聲揚
75 界首彩陶工藝精
76 根雕玉雕顯神功
77 皖南竹雕技精湛
78 皖北面塑情意長
79 “徽州三雕”秀絕活
80 沿淮泥塑逗人樂
第五章 安徽民間休閑雜藝民俗與教育
81 亳州華佗五禽戲
82 徽拳洪拳東鄉拳
83 利辛猴戲扁擔戲
84 臨泉雜技與馬戲
85 足球老祖是蹴鞠
86 老少皆宜打木球
87 花棍原是霸王鞭
88 龍舟競渡祭屈原
89 清早茶館嘮家常
90 夜市歡聲品龍蝦
91 柳編竹編工藝良
92 碭山印染愛藍花
93 圍棋象棋六洲棋
94 珠算紙牌與麻將
95 斗雞斗羊斗蟋蟀
96 抵棍拔河頂拐拐
97 沙包皮筋丟手絹
98 抓雞吃羊捉迷藏
99 挑兵跳繩踢毽子
100 陀螺滾圈放風箏
附錄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
附錄二 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附錄三 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附錄四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參考文獻
后記
安徽民俗的教育意蘊 作者簡介
伍德勤,合肥學院教育系教授、安徽省教育史專業研究會副會長。主持教育部規劃課題、省和教育廳課題8項,出版《新編教育學》《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理論與實踐》《中外教育簡史》等專著和教材10余部,在《教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等學術雜志公開發表論文50余篇。 毛新梅,合肥學院教育系副教授。主持教育部規劃課題和教育廳課題等5項,出版專著《教作文與教做人——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德育工作研究》和在《課程·教材·教法》、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學語文教學》等學術雜志發表論文20余篇。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