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山西票號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716061
- 條形碼:9787545716061 ; 978-7-5457-160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西票號史 內容簡介
明清晉商在中國近六百年經濟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影響到中國的政治、軍事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國古代向現代社會邁進中特別值得重視的商業力量。 對晉商的關注,起于清末民初,首先是晉商自我關注,有《晉商成敗記》等著述;其次是民國初年學術界的關注如梁啟超等學人。對晉商的學術研究,則似始于晉人衛聚賢。他是梁啟超的高足。非晉人,不能對晉商有體近的觀察;非衛先生這樣的有現代學術觀念的學者,則不能對晉商作現代學術意義上的研究,并作出《晉商票號史》這樣的學術著述。 衛聚賢(1899-1989),山西萬泉(今屬萬榮縣)人。初在山西商業專門學校就讀,后考入清華大學,師從梁啟超等國學大師學習,成為有現代學術觀念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統計學家、地方文化研究者,著有《中國考古小史》《中國開國學史》《歷史研究》(三集)《歷史統計學》《歷史統計學史》《十三經概論》等數十部著作,《晉商票號史》則是他對家鄉晉商歷史的開山性學術著作。 據《山西票號史》的序言稱,衛聚賢在太原讀書時,即對晉商有所聞,三十年代在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工作,正是太谷孔祥熙的下屬。孔祥熙知道衛聚賢的學術背景,且研究經濟史,乃命其于1936年回山西作票號的調查,庶有助于民國的財政經濟。
山西票號史 目錄
(一)票號的前身
(二)票號產生的原因與時代
(三)票號的盛衰
二 概況
(一)太谷幫
(二)祁縣幫
(三)平遙幫
(四)外幫
三 組織
(一)成立
(二)資本
(三)人員
(四)待遇
(五)紅利分配
(六)分號的設立
(七)賬簿
(八)各路平碼及會票
(九)號規
(十)行會
四 人事
(一)首創票號的雷履泰
(二)日升昌股東李二魔子
(三)繼創票號的毛鴻翔
(四)后起之秀的劉慶和
(五)票號*多的侯魁
(六)力主票號改為銀行的李宏齡
(七)主張改銀行不成退隱的張石麟
(八)天成亨經理侯王賓
(九)協成乾廣東分莊老板馬應彪
(十)志成信經理齊夢彪
(十一)調度適當使票號保存至今的高鈺
(十二)各票號經理事略
五 業務
(一)票莊的營業報告
(二)從往來信件中觀察營業狀況
山西票號史 節選
《山西票號史》: (三)票號的盛衰 山西票號史可分為四期:在道光四年以前為萌芽期,道光四年至光緒二十六年為成長期,光緒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為興盛期,宣統元年以后為衰亡期。這些事實,在前章都介紹過了,茲將票號的興盛與衰亡的背景,分言于下。 1.票號的興盛 票號營業所得的利,不外下列幾項: (1)平。過去交易,固有以庫平為準的,但各地有各地的平,而又有各號的平。票號每家自特置一平,凡收入銀兩,長千分之二三,積少成多,每年也算收入之一。 (2)色。銀的成色不一,而且無絕對的標準,任人估計。票號凡收入銀兩,總說成色不足,減低千分之五六。 (3)匯費。匯費視其銀根松緊而定,但平時總在千分之十以上。 (4)小存大放。存戶存款于票號,大半是二三厘利息,票號吸收了這些小利的款子,再放出去(放款則七八厘利息),這期間得利益很多。 (5)捐款。清廷設有捐虛銜一例,票號因與官場有往來,多托票號代捐。代捐亦有手續費,經手的多了,這筆手續費也不在少數。 尚有擇墊一種,即先擇候補有出官的可能性者,為之墊款運動。俟其掛牌,乃派人隨往到任,設立票號分號,將墊款陸續扣除,此中利息很大。 觀各家票號,原來資本并不豐裕,而當時定期存款為多,定期存款,始有利息;活期存款雖可隨時取款,但等于不提現,因山西商人向重信用,各處與之存款往來者都相信得過;而且所用銀兩,不是平色上吃虧,即是攜帶不便,乃將存款換得一存款條,在他處交易,以存款條給付,他人就可作為現金收付。是票號出了匯票,形同發行紙幣,票號無形中得到這一筆幫助,對于資本運用上,自然靈動。 以上是普通營業,若要擴大營業,則有下列各條件: (1)存人官款。官款原規定在京存戶部,在省存藩庫。如與官場有深的交情,此筆大款存人票號,可以不出利息。 (2)匯兌官款。人民及商家匯款,究竟不多,而宮廷的錢糧關稅以及陜甘協餉等,在先是宮廷自運,如與宮廷有交往,可以由票號代運。 至于捐項一宗,因與宮廷往來甚密,由虛銜亦有走到實缺的,是以收入更大。 但與官場往來,不便公開的,亦不是白白可往來的,總得有相當的交際費。直至光緒二十六年,乃由秘密而到了公開的地步。 義和團之亂,八國聯軍人京,清廷倉皇出走宣化,由大同經太原而長安。當其出走之時,衣物尚不及帶,金錢甚為缺乏,路過票號的總號所在地太谷、祁縣、平遙這三縣,與票號有往來的,雖無會票等,均可提款,接濟了清廷貴臣不少困難。因而到了事平后,對于票號大為信任,國庫使之代收,是以賦稅存款及匯解,與各省攤派的外債匯解,大宗款項,均歸票號,此票號營業在此時期所以興盛。 票號由光緒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為*發達之期,茲舉會通遠、大德通兩家為例。 會通遠于同治十三年開設,由同治十三年至光緒三年,除過四五兩年,每年股東每份使“俸股銀”六百兩;光緒十年至十二年,每年為三百兩;十三年為八千兩,而且有“收入來倍本銀”若干。知由同治十三年營業至光緒十三年,共十四年。開賬前后共計為一萬六千七百兩。 ……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