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知日.便利店全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90544
- 條形碼:9787508690544 ; 978-7-5086-9054-4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日.便利店全解讀 本書特色
專門關注日本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ZHIJAPAN」第56彈《知日•便利店全解讀》特集!
隨著便利店的普及,它已經成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琳瑯滿目的貨架,提供著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新鮮的餐點、隨季節變換的商品、貼心的服務,帶給人們無限的新鮮感。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離不開便利店了。
便利店文化,從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開始,逐漸蔓延至亞洲甚至全世界。隨著便利店品牌的激烈競爭,便利店的服務范圍、商品種類以及更新速度也在不斷刷新。在這一方小小的便利店里,你總能發現一些驚喜,它總是扮演著生活守護者的角色。
日本便利店有怎樣的發展歷程?它有哪些特征?便利店巨頭品牌有怎樣的經營秘訣?日本便利店有哪些特別的服務?便利店商品為何如此吸引人?便利店店員如何工作?
*便利店歷史、數據庫、品牌圖鑒、便利店空間,圖像化呈現產業全貌!
*7-Eleven、全家、羅森,便利店三大巨頭經營秘訣!專門關注日本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ZHIJAPAN」第56彈《知日•便利店全解讀》特集!
隨著便利店的普及,它已經成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琳瑯滿目的貨架,提供著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新鮮的餐點、隨季節變換的商品、貼心的服務,帶給人們無限的新鮮感。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離不開便利店了。
便利店文化,從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開始,逐漸蔓延至亞洲甚至全世界。隨著便利店品牌的激烈競爭,便利店的服務范圍、商品種類以及更新速度也在不斷刷新。在這一方小小的便利店里,你總能發現一些驚喜,它總是扮演著生活守護者的角色。
日本便利店有怎樣的發展歷程?它有哪些特征?便利店巨頭品牌有怎樣的經營秘訣?日本便利店有哪些特別的服務?便利店商品為何如此吸引人?便利店店員如何工作?
*便利店歷史、數據庫、品牌圖鑒、便利店空間,圖像化呈現產業全貌!
*7-Eleven、全家、羅森,便利店三大巨頭經營秘訣!
*便利店熱門商品、期間限定,“卡哇伊”元素,讓人愛不釋手的原因!
*便利店研究家、便利店店員的一天,透視便利店人間!
*便利店之*、自販機便利店、便利店的空間設計,定義便利店新形態!
日本便利店為何如此發達?一本了解背后的文化!
知日.便利店全解讀 內容簡介
《知日·便利店全解讀》為《知日》系列圖書的第56本特集,是一本社科人文類普及讀物。本書以日本便利店文化為主題,全面介紹了日本便利店的歷史、便利店品牌、經營模式、品牌特點、布局、商品企劃與設計、營銷方式、店員,以及相關生活方式等,以豐富的圖文立體呈現了日本獨特的便利店文化的發展與演變,以及便利店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
知日.便利店全解讀 目錄
便利店的歷史縱貫線
便利店數據庫
便利店是怎樣的存在?
我的便利店故事
便利店出現前,日本人都去哪里購物?
7-Eleven: 書寫便利店的傳奇
全家: 有你才有全家
羅森: 從“牛奶家”成為“不可缺少的存在”
日本便利店品牌圖鑒
便利店人間: 從便利店透視日本社會
“孤獨”研究家田矢信二:日本便利店研究**人
interview 田矢信二
現代日本社會風向標: 那些令人懷念的便利店廣告
我在便利店買了這些
今天也去便利店購物吧: 便利店的熱門商品
這才是讓人愛不釋手的原因: 便利店商品中的“卡哇伊”元素
便利店新形態: 自販機便利店
空間利用的極致: 便利店布局與商品陳列
Torafu 建筑設計事務所: 便利店的空間新定義
interview 鈴野浩一
在便利店工作的一天
便利店之*
電影鏡頭中的便利店人生百態
別冊
知日 日語 き
regulars
photographer
梅佳代:奇跡的瞬間
interview 梅佳代
manga
柘植義春《 無能的人》
book 水戶部功的書籍設計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
magzine 彼得貓的雜志屋
《東京人》 值得尊敬的散步者永井荷風
俳句
近江風情
知日.便利店全解讀 作者簡介
feature
撰稿人
根岸月華
漢語、英語、日語翻譯者。曾在紐約的日系出版社工作,負責周刊的特輯欄目編輯。現居于東京,就讀于上智大學文學部新聞系。
戴寧
大連人,定居日本,心在世界。教育學在讀博士,松下獎學金獲得者,人類學研究團體“仙人會”干事。從大學時代開始游學日、澳、美,在中西方之間深度感受各類文化,擁有文化觀察員、同聲傳譯、教師、留學顧問、自由撰稿人等跨界職場體驗。
feature
撰稿人
根岸月華
漢語、英語、日語翻譯者。曾在紐約的日系出版社工作,負責周刊的特輯欄目編輯。現居于東京,就讀于上智大學文學部新聞系。
戴寧
大連人,定居日本,心在世界。教育學在讀博士,松下獎學金獲得者,人類學研究團體“仙人會”干事。從大學時代開始游學日、澳、美,在中西方之間深度感受各類文化,擁有文化觀察員、同聲傳譯、教師、留學顧問、自由撰稿人等跨界職場體驗。
楊安琪
北海道大學碩士。北海道開發技術中心兼職翻譯。在微博“千夜zerose”分享留學生活及自己眼中的日本社會。吃太多的時候總會去7-Eleven 買173 日元的酸奶。
莊悅
自由撰稿人,上智大學新聞學碩士,現居日本。曾任日本藝術家丸山純子駐留項目《野花畑》日語翻譯,并參與拍攝該項目的紀錄片《吉磊和丸山的六天》。留學日本后作為藝術家助手參與“5 Rooms”橫濱五人展、“觀光BankArt Live V”等展覽的布展工作。
森井yuka
立體造型家兼雜貨收藏家。畢業于桑澤設計研究所,東京造型大學碩士。主要研究粘土造型設計與各種日用品。代表作“超市迷”系列(講談社)。2017 年1月出版《旅行、雜貨與設計》(鉆石社)。www.yuka-design.com
ICHI
畢業于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專業,本科主修信息設計媒體藝術,現居東京。2011 年加入國際藝術組織hakushi,并多次攜作品于原宿vancant、中國臺灣臺北華山1914、東京橫濱BankART、紐約Williamsburg Art & Historical Center(威廉斯堡藝術與歷史中心)出展。現為科技藝術團隊teamLab 成員。
魏立云
攝影師,公眾平臺寫手。現居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碩士,上田義彥別組成員。
璐不鹿
半個電影藝術工作者,半個設計工作室主理人。長期迷影,閑時愛書,日本電影深度愛好者,北野武的死忠粉。本科學音樂,碩士讀經濟,希望未來能考上一個電影相關專業的博士。
regulars
不存在的盒子
90 后,O型血,巨蟹座。書蟲,電影愛好者,癡迷音樂,不專業攝影愛好者。截圖控,臺詞控,考據黨。老派動漫宅,偶像觀察員,日本文化愛好者。迷戀上世紀末。自學日語。自由撰稿。
彼得貓(彭永堅)
從佛山、東京、廣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屬AB 型。《周末畫報》前生活方式創意總監,南方電影論壇、廣州書墟發起人,于2009 年創辦“彼得貓· 古本店”。現任唯品生活創意總監。
李長聲
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專家。曾任日本文學雜志副主編,著有《哈,日本》《日下書》《枕日閑談》《紙上聲》等。
受訪人
田矢信二
出生于日本大阪,便利店研究家。1999 年從近畿大學畢業后,先后在7-Eleven 日本、羅森就職。 曾為便利店提出過各種方案, 并從自身經驗發展出一套自己獨特的管理技巧。在此之后,于2013 年加入船井綜合研究所,擔任流通業、餐飲業的特許加盟商的培訓講師。現正以便利店研究專家的身份活躍在零售行業。著有《為什么在7-Eleven工作的人會變的搶手呢?》等書。現任職于株式會社SURVEY RESEARCH CENTER(調查研究中心)。
鈴野浩一
1973 年生于神奈川縣。設計師,與禿真哉于2004 年創立Torafu建筑設計事務所。以建筑設計的思考方式為基礎,參與室內裝飾、展覽陳列、產品設計、電影制作等多個領域。主要作品有《模板》、《空氣之器》、《光的織機》、Trunk Store。其中《光的織機》被評選為埃里達設計獎最佳獎,《空氣之器》被蒙特利爾美術館永久收藏。
梅佳代
1981 年出生于石川縣,因“男子”“女子中學生”系列連續兩年獲得佳能寫真新世紀獎。2006年發表第一本寫真集Ume-me(うめめ),獲得第32 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2013 年在Tokyo Opera City Art Gallery 舉辦個展“梅佳代展 UMEKAYO”。其作品因用獨特視角展現日常生活,而受到國內外的好評。作品常年在各種媒體和展覽上發布。
特別鳴謝
羅森日本、 Torafu 建筑設計事務所、田矢信二、梅佳代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