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鴻儒國學講堂:孔子與儒家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612729
- 條形碼:9787554612729 ; 978-7-5546-127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鴻儒國學講堂:孔子與儒家哲學 本書特色
★國學文獻的整理、研究,這是一個浩搏、繁難而又有趣的工作,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我們祖宗世世代代的工作,為全人類積累了一大筆遺產(chǎn):以現(xiàn)存的史料而言,一字一句都有著極寶貴的史料。我們要運用知識把這座豐富的礦藏開采出來。 ——粱啟超 ★國學的使命是要使大家懂得中國的過去的文化史,國學的方法是要用歷史的眼光來整理一切過去文化的歷史,國學的目的是要做成中國文化史。 ——胡適
鴻儒國學講堂:孔子與儒家哲學 內容簡介
《鴻儒國學講堂:孔子與儒家哲學》講述了孔子的生平經(jīng)歷和思想淵源,以及儒家學說的發(fā)展脈絡和思想特點。 《鴻儒國學講堂:孔子與儒家哲學》滿含情感的行文筆法,思想深刻,脈絡清晰,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鴻儒國學講堂:孔子與儒家哲學 目錄
**節(jié) 孔子事跡及時代
第二節(jié) 研究孔子學說所根據(jù)之資料
第三節(jié) 孔子提綱
第四節(jié) 孑L子之哲理論與易
第五節(jié) 孔子之政治論與《春秋》
第六節(jié) 結論
下編 儒家哲學
**講 儒家哲學是什么
第二講 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學
第三講 儒家哲學的研究法
第四講 兩千五百年儒學變遷概略(上)
第五講 兩千五百年儒學變遷概略(下)
第六講 儒家哲學的重要問題
鴻儒國學講堂:孔子與儒家哲學 節(jié)選
《鴻儒國學講堂:孔子與儒家哲學》: 我們不能說新的完全是好的,舊的完全是壞的。亦不能說古的完全都是,今的完全都不是。古今新舊,不足以為定善惡是非的標準。因為一切學說,都可以分為兩類,一種含有時代性,一種不含時代性,即《禮記》所謂“有可與民變革者,有不可與民變革者”。 有許多學說,常因時代之變遷而減少其價值。譬如共產(chǎn)與非共產(chǎn),就含有時代性。究竟是共產(chǎn)相利,還是集產(chǎn)相利,抑或勞資調和相利,不是含時代性就是含地方性。有的在現(xiàn)在適用,在古代不適用。有的在歐洲適用,在中國不適用。 有許多學說,不因時代之變遷,而減少其價值。譬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利用厚生,量人為出;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都不含時代性,亦不含地方性。古代講井田固然適用,近代講共產(chǎn)亦適用。中國重力田,固然適用;外國重工商,亦能適用。 儒家道術,外王的大部分,含有時代性的居多。到現(xiàn)在抽出一部分不去研究他也可以。還有內圣的全部,外王的一小部分,絕對不含時代性。如智仁勇三者,為天下之達德,不論在何時何國何派,都是適用的。 關于道的方面,可以說含時代性的甚少;關于術的方面,雖有一部分含時代性,還有一部分不含時代性。譬如知行分合問題。朱晦庵講先知后行,王陽明講知行合一。此兩種方法都可用,研究他們的方法都有益處。儒家道術,大部分不含時代性,不可以為時代古思想舊而拋棄之。 3.儒家哲學,有人謂為貴族的非平民的,個人的非社會的。不錯,儒家道術,誠然偏重私人道德,有點近于非社會的。而且兩千年來誦習儒學的人都屬于“士大夫”階級,有點近于非平民的。但是這種現(xiàn)象,是否儒學所專有,是否足為儒學之病,我們還要仔細考察一回。 文化的平等普及,當然是*高理想。但真正的平等普及之實現(xiàn),恐怕前途還遠著哩。美國是*平民的國家,何嘗離得了領袖制度?俄國是勞農的國家,還不是一切事由少數(shù)委員會人物把持指導嗎?因為少數(shù)人誦習受持,便說是帶有貴族色彩,那么,恐怕無論何國家,無論何派學說,都不能免,何獨責諸中國,責諸儒家呢?況且文化這件東西,原不能以普及程度之難易定其價值之高低。李白、杜甫詩的趣味,不能如白居易詩之易于普及享受;白居易詩之趣味,又不能如肓女彈詞之易于普及享受。難道我們可以說《天雨花》比《白氏長慶集》好,《白氏長慶集》又比《李杜集》好嗎?現(xiàn)代*時髦的平民文學、平民美術,益處雖多,然把文學美術的品格降低的毛病也不小,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何況哲學這樣東西,本來是供少數(shù)人研究的。主張“平民哲學”,這名詞是否能成立,我不能不懷疑。 儒家道術,偏重士大夫個人修養(yǎng)。表面看去,范圍似窄,其實不然。天下事都是士大夫或領袖人才造出來的,士大夫的行為關系全國的安危治亂及人民的幸福疾苦*大。孟子說得好:“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今日中國國事之敗壞,哪一件不是由在高位的少數(shù)個人造出來。 ……
鴻儒國學講堂:孔子與儒家哲學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1890年起師從康有為。1895年在北京與康有為發(fā)動“公車上書”,參加強學會,旋為上海《時務報》主筆。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1898年參加“百日維新”,同年變法失敗,逃亡日本,先后創(chuàng)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1913年歸國,加入共和黨,不久又組織進步黨,并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 一生著述宏富,涵蓋政治、經(jīng)濟、哲學、法學、歷史、新聞、語言、宗教等領域。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 >
經(jīng)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