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癡人之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43804
- 條形碼:9787531743804 ; 978-7-5317-438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癡人之愛 本書特色
◆《癡人之愛》是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的代表作,根據自身一部分經歷改寫而成,整部作品構建獨特,描寫細膩深刻,感官感強,呈現出一種近似唯美卻又妖艷的故事色彩。 ◆作者谷崎潤一郎曾7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癡人之愛》被稱作他創作生涯的分水嶺,因而譯者在翻譯時盡量保持了原文的基調,又竭力體現出文學性與藝術性,非常值得閱讀與收藏。 ◆三柯的這個譯本譯文具有頗高的文學性,整部作品的設計精致而富有質感,與其說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件藝術品。
癡人之愛 內容簡介
二十八歲的河合讓治收養了十五歲的少女娜奧密,意圖將其調教為“偉大的”“了不起的”女性。然而,娜奧密虛榮自負、風流成性,于天真外表下暗藏機心,河合被其迷人外表蠱惑,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她的需求,*后,發誓成為她的奴隸,任其擺布……因為愛,你會忍受很多先前想象不到的屈辱。
癡人之愛 目錄
癡人之愛 節選
[精彩文摘] 我打算將我們夫妻之間這種大抵是世間絕無僅有的關系盡量詳細訴諸文字。于我本人而言,這必將是一次永生難忘的珍貴記錄。對各位讀者來說,無疑也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特別是現在,日本在國際上往來日漸增多,國人與外國人開始頻繁交往,各種各樣的文化和思想蜂擁而來。男人不用說,連女人也變得時髦起來。我們夫妻之間這種尚無先例的關系,在這種時代潮流風氣潛移默化影響下,只怕會出現得越來越多。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夫妻之間的關系從一開始就異于尋常。我是在八年前與妻子相識的,要說確切日期和詳細情況,記憶已經模糊成一片回想不起來了。那時她在淺草附近的一家名叫“鉆石”的咖啡店做服務員,還未滿十五歲。因此,我才認識她時,她不過是一個剛剛到咖啡店打工的打手,還不是正式的服務員,只能算是實習的服務員。 當時我已二十八歲。至于為何會看上這樣一個孩子?連我自己也是不清不楚的。或許是她的名字讓我產生好感吧。我聽到大家都叫她“阿直”,但是我有一次打聽到她的真名叫奈緒美。“奈緒美”這個名字很有趣,我十分好奇。因為,如果用羅馬字母拼寫,奈緒美就是NAOMI,和西洋人的名字一模一樣。我抱著這樣的想法,對她的關注便多了起來。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她不僅名字像西洋人,甚至長相也有點像西洋人,聰慧機敏的樣子,于是我想:她在這里做一名服務員實在太可惜了。其實,娜奧密(我先說明一下,在文中我按照羅馬字發音來拼寫她的名字。不這樣做總覺得不能體會出名字的洋味兒)與電影女明星瑪麗·碧克馥很像,真的很像。這絕不是我個人偏頗,即便現在她已成為我妻子,仍有許多人看到她后會這樣說。這的確是事實無疑。她不光臉蛋像西洋人,脫了衣服一看,身形姿態洋味更濃。當然,這是后來我們關系親密時才知道的,當時我對她的了解并未到此地步,只不過從她身上穿的裁剪得體的和服上朦朦朧朧地想象著,既然臉蛋不差,那么四肢也必定修長且優美吧。 若不是親生父母或孿生姐妹,一位十五歲少女的內心是無法揣摩的。所以,要我說出娜奧密在咖啡店打工時的性格是怎樣,我是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回答。恐怕那時候的娜奧密自己也只能說對所有事都摸不著頭腦。當時,她給我的感覺就如同幾塊無色玻璃擠壓重疊在一起,沉悶暗淡,看上去不大健康。她鮮少說話,面色發青,時常帶著烏云般的愁苦。可能是因為她才到咖啡店打工,和其他正式服務員不一樣,沒有好好打扮自己,也沒有熟客,所以一個人就在角落里默默地拼命干活。正因為如此,我才覺得她聰明機靈。 在此,我覺得有必要先介紹一下自己。那時我在一家電氣公司做工程師,每月有一百五十日元的收入。我出生在栃木縣都官市的郊區,讀完初中后來到東京,進入藏前高等工業學校學習,畢業沒多久就擔任工程師。目前在芝口租房居住,除了星期天之外,每天都到大井町的公司上班。 因為一個人居住,每月又有一百五十日元的收入,所以,生活可以說過得相當滋潤。我雖然是長子,但不用給家里的母親和弟弟妹妹寄錢。因為家中經營著規模相當大的農業,父親雖然很早去世,但年邁的母親和老實厚道的叔叔嬸嬸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完全不用我操心。雖然如此,我也未因生活無拘無束而染上吃喝嫖賭的陋習,因此,我大致算得上是一個模范的企業員工——勤勤懇懇,工作認真,平庸至極,近乎呆滯,每天兢兢業業、毫無怨言地工作。我的情況大 致就是如此。在公司里只要有人說起“河合讓治”,都會有人稱贊說是“君子”。 我的娛樂活動說起來,無非就是傍晚時分去看電影,或者去銀座大街散步,偶爾也會奢侈一回去帝國劇場看戲劇。作為一個未婚男青年,心里是很愿意和年輕女孩交往的。但是,我是從鄉下來的,舉止粗俗,不善交際,還未曾和異性交往過,被人稱作“君子”的原因或許正是這個吧。我表面雖然一副正人君子的做派,其實心里一點兒也不“君子”。每天上下班或是走在街上時,眼睛會停留在周圍出現的年輕女生的身上。娜奧密偶然地出現在我面前,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當時也不是沒有比娜奧密更漂亮的女人出現。在電車上,帝國劇場的走廊里,銀座大街上,擦肩而過的姑娘中,比娜奧密漂亮的比比皆是。娜奧密是否出落得亭亭玉立、閉月羞花,那是今后的事。一個十五歲的姑娘將來的生活既充滿了希望,又令人感到擔憂。因此,我原本打算想把她留在身邊照顧她,若她有好的發展前景,再送她去接受良好的教育,未來娶她為妻也未嘗不可。之所有會有這樣的想法,一方面是很同情她,另一方面也是想改變自己單調得過分的枯燥平庸的生活。說實在的,我已經厭倦了長期的租房生活,很早就想給這樣平淡乏味的生活增加一點兒色彩和溫情。我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間小小的房子,雇一位女傭,讓她布置房間、養養花草,在陽光明媚的在陽臺上掛上鳥籠,備好飯菜,打掃衛生,這樣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如果娜奧密能來,我想,她既可以是能干活的女傭,也可以充當鳥兒的角色。 若僅僅是為了這個打算的話,為什么不正式娶一個妻子成立家庭呢?說白了,是我當時缺乏結婚的勇氣。關于這點,我覺得應當有必要說明一下:我是一個平凡普通人,想法與常人無異,沒有荒誕不經的思想,也從未做過叛逆出格的事情。但十分奇怪的是,在結婚這件事情上,我的思想相當激進與前衛。一般而言,提起“結婚”,人們都循規蹈矩,嚴格遵照著流程來。首先是有人牽線搭橋,不露聲色地探明雙方的想法,接著便是“相親”,相親之后若雙方都感到滿意,就正式請媒人做媒,交換訂婚信物,再把五擔、七擔、十三擔的嫁妝送到婆家,之后新娘出嫁、新婚旅行、回娘家……嚴格履行一套煩瑣復雜的禮儀規矩。在我看來,這套繁文縟節完全可以省略,若是我結婚,定會采取更加自由、簡潔的形式。 我若是想結婚,有很多可以選擇的對象。我雖然出生于農村,但身體健康、品行端正,還有一點,自己說來也覺得可笑,我自身的相貌與風度,是不遜色于他人的。并且,在公司里聲譽也還算不錯,大家都愿意幫我牽線搭橋。但我并不想讓別人幫我這個忙,所以也就沒什么辦法了。事實上,不管對方是多么漂亮,也不可能通過一兩次見面聊天就了解對方的品性。頂多會有“看上去還不錯”或者“相當漂亮”之類的想法。僅僅憑借一時良好的印象就隨意決定自己的終身伴 侶,這樣的蠢事我可不會做。因此,把娜奧密這樣的少女先留在家里,慢慢看著她成長,若稱心如意,就娶她為妻,這是*妥當的做法。我并不想娶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或者名門閨秀,能娶娜奧密這樣的人做老婆,我已經很滿足了。 而且,我覺得能夠與一位少女做朋友,大家像玩游戲一樣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居住在一棟房子里,時時刻刻關注著她的成長變化。這和正式組成家庭完全不同,覺得很有一番情趣。直白點兒說,就是我和娜奧密在玩小孩子過家家的游戲,兩人之間沒有“成家”這層復雜的含義,只想過著閑適簡單的生活。其實,在如今的日本“家庭”生活中,衣柜、長火盆和坐墊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丈夫、妻子、用人的分工也要清清楚楚,還要和鄰居親戚等搞好關系,要去交際應酬,增添花銷,讓簡簡單單的事情變得復雜起來。對于年輕的職員來說,絕對不是一件感到愉快的事情。從這方面來說,我的想法倒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娜奧密,是在認識她兩個月后。當時,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去鉆石咖啡館,找機會與她接觸。娜奧密十分喜愛看電影,在周末時我就帶著她去公園里的電影院,看完電影回來的路上,找一家味道不錯的西餐館或者蕎麥面館,進去吃一點兒東西。不愛說話的娜奧密在這種地方更不會說話了,她總是緊繃著臉,面無表情,也不知道是高興還是覺得無趣。即便如此,她也從未拒絕過我的邀請,總是很痛快地說“好,那就去”,無論去哪里她都會跟著。我不知道在她眼里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更不知道她為何十分信任地跟著我。我想,她還只是一個孩子,沒有學會用懷疑的目光來審視一個男人。心中的想法極其單純天真,覺得這個“叔叔”可以帶自己去喜歡的地方玩,還經常請自己吃好吃的東西,所以愿意和我待在一起。而當時的我則完完全全把她當作孩子看待,只希望她能把我看作一個溫和親切、和藹可親的“叔叔”,在與她相處的過程中沒有表露出不安好心的意圖。每當我回想起那段朦朧夢境般的時光,都有種生活在童話世界里的錯覺,真想再一次回到那天真爛漫的時光。 “怎么樣?娜奧密,能看見嗎?” 當電影院滿員,我們站在人群后面時,我常常這樣問她。 “什么都看不見。”娜奧密伸長脖子,想從前面觀眾腦袋的罅隙間看見銀幕。 “你這樣是看不見的,來,坐在這根木頭上,抓住我的肩膀看。” 我從下面托起她,讓她坐在高高的欄桿上。她懸垂著雙腿,一手扶著我的肩膀,調整到一個合適安穩的姿勢,然后聚精會神地盯著銀幕。 “好看嗎?” “好看。” 即便她回答說“好看”,也從來沒有表現出興高采烈的神情。這個時候,她猶如一只機敏的小狗屏息凝神地傾聽遠處的動靜,她睜著那雙智慧的眼睛默不作聲地緊盯著銀幕,可想而知她是多么喜歡看電影啊。 “娜奧密,餓嗎?” “不,我什么都不想吃。” 有時她會這樣回答我。不過,如果她真的餓了,會直截了當地說“餓了”,也會明確表示自己想吃西餐,還是想吃面條。
癡人之愛 作者簡介
谷崎潤一郎(たにざきじゅんいちろう,Tanizaki Junichiro),日本近代小說家,唯美派文學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源氏物語》現代文的譯者。代表作有《刺青》《春琴抄》《細雪》等。 谷崎潤一郎生于東京一米商家庭,1908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國文學部,大量接觸了希臘、印度和德國的唯心主義、悲觀主義哲學,形成虛無的享樂人生觀。三年級時因為拖欠學費而退學,從而開始了其創作生涯,文學上受到波德萊爾、愛倫﹒坡和王爾德的影響。輟學后,與劇作家小山內薰、詩人島崎藤村一同發起創辦了《新思潮》雜志,并發表唯美主義的短篇小說。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公布的資料 ,谷崎潤一郎曾經在1958年 、1960-1965年7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