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101921
- 條形碼:9787214101921 ; 978-7-214-10192-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 本書特色
本書系近年目本學界在秦漢史和簡牘學研、究領域卓有影響的一部優秀著作,作者主要根據漢代簡牘資料,深入剖析了漢王朝的文書行政體系及其運行機制。全書由“簡牘的形態與功能——視覺簡牘之觀察”、 “文書記錄及其相關背景”、 “漢代行政制度考證”三部分構成。作者指出,簡牘這種書寫材料使漢代的文書行政得以實現,而漢王朝集權帝制的確立與鞏固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文書行政的貫徹實行。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主要根據漢代簡牘資料, 深入剖析了漢王朝的文書行政體系及其運行機制。全書由“簡牘的形態與功能 —— 視覺簡牘之觀察”“文書記錄及其相關背景”“漢代行政制度考證”三部分構成。作者指出, 簡牘這種書寫材料使漢代的文書行政得以實現, 而漢王朝集權帝制的確立與鞏固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文書行政的貫徹實行。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 目錄
**編簡牘的形態與功能——視覺簡牘之考察
**章簡牘時代及其終焉
引言
一、論語的錯簡
1.錯簡
2.錯簡產生于何時?
二、韋編三絕
1.韋編是鞣皮制成的嗎?
2.“韋編三絕”語義的演變
小結——由青絲、青囊到青帙、青紙
第二章視覺簡牘的誕生——關于簡札長度的考察
一、簡牘長度概觀
二、尺一詔的起源
三、三尺之律
四、儒家經書的長度
小結
第三章檄書考——視覺簡牘的發展
引言
一、檄的考察——“卅井關守丞匡檄”
二、檄和檢
三、檄究竟是什么——檄的功能和效果
1.關于印
2.“日時在檢中”的含義
3.露布的效果
四、另一種檄——公告檄文
1.候史廣德行罰檄
2.玉門花海出土的皇帝遺詔
3.多面體《急就篇》
小結
第二編文書記錄及其相關背景
**章書記官之路——漢代下級官吏的文字學習
引言
一、江陵張家山247號墓出土的漢代律令的史律
二、“史”、“不史”和“能書會計”
三、文書的傳送
四、扁書與諷誦——文書行政與口頭傳達
1.所謂“扁書”
2.行政文書的*終地點
五、《急就篇》與《千字文》
小結
第二章字體、書法、書法藝術——行政文書造就的書法藝術
引言——書法藝術的成立條件
一、字體的名稱——隸書、草書、楷書
二、木簡中的書法和習書
1.懸針與波磔
2.習書簡
3.木簡中所見草書
三、從行政文書到書法藝術
小結
第三章行政文書的格式和慣用語
引言
一、慣用結束語
1.“如律令”等
2.“毋以它為解”、“毋忽”、“以急疾為故”
3.“有書”、“有教”
二、文書的傳送和慣用語
1.檢面表記與傳送
2.“行者走”、“吏馬馳行”、“馬馳行”等
3.關于“發”
三、親筆簽名和副本撰制
小結
第三編漢代行政制度考證
**章漢代的地方行政——關于漢簡中“亭”的分析
引言
一、漢代邊地出土簡牘中的“亭”
1.“亭”、“亭燧”、“郵亭”等名詞的語義
2.額濟納河流域漢亭的實態及其功能
3.漢代邊地的郵亭——以郵行、以亭行
二、地方行政制度中的亭制
1.以尹灣漢簡及文獻史料為基礎的考察
2.鄉、亭、里制度再考——以“十里一亭”為中心
小結
第二章交通行政——通行證和關卡
引言
一、文獻史料中的“傳”及其注釋
二、簡牘資料中的“傳”——以漢代邊地木簡為中心
1.申請程序
2.“傳”的書式
3.傳的遞交
4.傳與符、致
三、漢代的關卡——以漢代西北邊地為焦點
1.肩水金關出土木簡的分析
2.居延縣索關
3.玉門關的地望
小結
第三章糧食供給及其管理——漢代谷倉制度考
引言
一、居延地區的谷倉
1.倉的種類及其設置
2.倉官
3.倉的管理
二、糧食供給的實態
1.供給量
2.大石和小石
3.供給對象
4.簿籍
三、睡虎地秦律中的谷倉
1.倉律、效律中的二三條文
2.倉律(簡88—94)的釋讀
小結
結語
著者跋
譯后記
插圖出處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 作者簡介
富谷至是日本京都大學史學科東洋史專業博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秦漢法制史、簡牘學,是目前日本中國古代史學界最具代表性的學者之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