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天體運行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557126
- 條形碼:9787533557126 ; 978-7-5335-571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體運行論 本書特色
《天體運行論》是哥白尼關于自己的天文學說的不朽著作。本書共分6卷,**卷概括闡述他的日心地動學說的要點,第二卷應用三角學解釋天體在天球上的視運動,第三卷討論太陽視運動和歲差,第四卷闡述月亮的運動,第五和第六卷論述行星的運動。書中不僅提出了嶄新的宇宙圖像,而且對日、月和行星的運動都有嚴格的數學論證和定量探討。由于時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并沒有放棄宇宙中心論和宇宙有限論。雖然哥白尼的觀點并不**正確,但他推翻了在天文學上統治了幾千年的地球中心說,是天文學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引起了人類宇宙觀的革新。本書對自然科學擺脫神學的羈絆以及對天文學的發展,都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天體運行論 內容簡介
《天體運行論(經典插圖版)/世界科普百年經典》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它的發表成為現代天文學的起點,開啟了人類宇宙觀的新紀元,更是天文學史上的一次革命!徹底推翻了“地心說”,首次提出了“日心說”。《天體運行論(經典插圖版)/世界科普百年經典》是科學創造的結晶,是人類文化的優秀遺產,是經過歷史檢驗的不朽之作,同時也是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載體,具有永恒的價值和意義。
天體運行論 目錄
**章 宇宙是球形的
第二章 地球也是球形的
第三章 大地和水如何構成統一的球體
第四章 天體的運動是勻速的、永恒的或復合的圓周運動
第五章 圓周運動對地球是否適宜,地球的位置在何處
第六章 天比地大,無可比擬
第七章 為什么古人認為地球靜居于宇宙中心
第八章 以往論證的不當和對它們的批駁
第九章 能否賦予地球幾種運動,地球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第十章 天球的順序
第十一章 地球三重運動的證據
第十二章 圓周的弦長
第十三章 平面三角形的邊和角
第十四章 球面三角形
第二卷
**章 圓圈及其名稱
第二章 黃道傾角、回歸線間的距離以及它們的測量方法
第三章 天赤道、黃道與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由這些弧和角所確定的赤經和赤緯的計算
第四章 對黃道外任體,若黃經、黃緯已知,測定其赤經、赤緯和過中天時黃道度數的方法
第五章 地平圈的交點
第六章 正午影子的差異
第七章 如何相互推求長的白晝、各次日出的間距和天球的傾角以及白晝之間的余差
第八章 晝夜的時辰及其劃分
第九章 黃道弧段的斜球經度;當黃道任一分度升起時,如何確定在中天的度數
第十章 黃道與地平圈的交角
第十一章 關于表格的使用
第十二章 通過地平圈的兩極向黃道所畫圓的角與弧
第十三章 天體的出沒
第十四章 恒星位置的研究和恒星在星表中的排列
第三卷
**章 二分點與二至點的歲差
第二章 證明二分點與二至點歲差不均勻的觀測史
第三章 可以說明二分點和黃赤交角移動的假想
第四章 振動或天平動如何由圓周運動形成
第五章 二分點歲差和黃赤交角不均勻運動的證明
第六章 二分點歲差與黃道傾角的均勻行度
第七章 二分點的平均歲差與視歲差的大差值有多大
第八章 這些行度之間的個別差值和表示這些差值的表
第九章 二分點歲差討論的回顧與改進
第十章 黃赤交角的大變化有多大
第十一章 二分點均勻行度的歷元與非均勻行度的測定
第十二章 春分點歲差和黃赤交角的計算
第十三章 太陽年的長度和非均勻性
第十四章 地心運轉的均勻性和平均行度
第十五章 證明太陽視運動不均勻性的初步定理
第十六章 太陽的視不均勻性
第十七章 太陽的種差(周年差)及其特定差值的解釋
第十八章 黃經均勻行度的分析
第十九章 太陽均勻行度的位置與歷元的確定
第二十章 拱點飄移對太陽造成的第二種差(雙重差)
第二十一章 太陽的第二種差的變化有多大
第二十二章 怎樣推求太陽遠地點的均勻與非均勻行度
第二十三章 太陽近點角的測量及其位置的確定
第二十四章 太陽均勻行度和視行度變化的表格顯示
第二十五章 太陽視行度的計算
第二十六章 可變的自然日
第四卷
**章 古人關于太陰圓周的假說
第二章 那些假說的缺陷
第三章 關于月球運動的另一種見解
第四章 月球的運轉及其行度的詳情
第五章 在朔望出現的月球種差的說明
第六章 關于月球黃經或近點角均勻行度之論述的驗證
第七章 月球黃經和近點角的歷元
第八章 月球的第二種差以及本輪與第二本輪的比值
第九章 表現為月球離開本輪高拱點的非均勻運動的剩余變化
第十章 如何從給定的均勻行度推求月球的視行度
第十一章 月球行差或歸一化的表格顯示
第十二章 月球行度的計算
第十三章 如何分析和論證月球的黃緯行度
第十四章 月球黃緯近點角的位置
第十五章 視差儀的研制
第十六章 如何求得月球的視差
第十七章 月地距離的測定以及取地球半徑為1 單位時月地距離的數值
第十八章 月球的直徑以及在月球通過處地影的直徑
第十九章 如何同時推求日和月與地球的距離、它們的直徑以及在月球通過處地影的直徑及其軸線
第二十章 太陽、月亮、地球三個天體的大小及其比較
第二十一章 太陽的視直徑及其視差
第二十二章 月球的可變視直徑及其視差
第二十三章 地影變化可達什么程度
第二十四章 在地平經圈上日月各視差值的表格顯示
第二十五章 太陽和月球視差的計算
第二十六章 如何分離黃經和黃緯視差
第二十七章 關于月球視差論述的證實
第二十八章 日月的平合與平沖
第二十九章 日月真合與真沖的研究
第三十章 如何區分在食時出現的與其他情況下的日月合沖
第三十一章 日月食的食分
第三十二章 預測食延時間
第五卷
**章 行星的運行和平均行度
第二章 用古人的理論解釋行星的均勻運動和視運動
第三章 由地球運動引起的視非均勻性的一般解釋
第四章 行星自身運動看起來如何成為非均勻運動
第五章 土星運動的推導
第六章 對土星新觀測到的另外三次沖日現象
第七章 土星運動的分析
第八章 土星位置的測定
第九章 由地球周年運轉引起的土星視差,以及土星(與地球)的距離
第十章 木星運動的說明
第十一章 近觀測到的木星的其他三次沖日現象
第十二章 木星均速運動的證實
第十三章 木星運動位置的測定
第十四章 木星視差及其相對于地球運轉軌道的高度的測定
第十五章 火星
第十六章 近來觀測到的其他三次火星沖日
第十七章 火星運動的證實
第十八章 火星位置的確定
第十九章 以地球周年運動軌道為單位的火星軌道的大小
第二十章 金星
第二十一章 地球和金星軌道直徑的比值
第二十二章 金星的雙重運動
第二十三章 金星運動的分析
第二十四章 金星近點角的位置
第二十五章 水星
第二十六章 水星高、低拱點的位置
第二十七章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圓周的比值
第二十八章 為什么水星在離近地點為60°附近的距角看起來大于在近地點的距角
第二十九章 水星平均行度的分析
第三十章 水星運動的近觀測
第三十一章 水星位置的測定
第三十二章 進退運動的另一種解釋
第三十三章 五顆行星的行差表
第三十四章 如何計算這五顆行星的黃經位置
第三十五章 五顆行星的留與逆行
第三十六章 如何測定逆行的時間、位置與弧段
第六卷
**章 五顆行星的黃緯偏離的一般解釋
第二章 這些行星在黃緯上運動的圓周理論
第三章 土星、木星與火星軌道的傾斜度有多大
第四章 對這三顆行星其他任何黃緯值的一般解釋
第五章 金星和水星的黃緯
第六章 與遠地點或近地點的軌道傾角有關的、金星和水星的二級黃緯偏離角
第七章 金星和水星這兩顆行星的傾角數值
第八章 金星和水星的稱為“偏離”的第三種黃緯
第九章 五顆行星黃緯的計算
天體運行論 作者簡介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1473年出生于波蘭維斯瓦河畔的托倫市的一個富裕家庭。18歲就讀于波蘭舊都的克拉科夫大學,學習醫學期間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成年后的哥白尼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教士,業余時間研究天文學。40歲時,他提出了“日心說”,并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了這部偉大的著作《天體運行論》。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弗龍堡辭世,遺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蘭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