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正說歷朝八十臣-(全三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71440
- 條形碼:9787506871440 ; 978-7-5068-714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正說歷朝八十臣-(全三冊) 本書特色
華夏五千年,歷史興衰,朝代更迭,涌現出大批輔佐霸業之謀臣,安邦定國之能士,改革變法之良臣,開疆辟土之名將,亦有禍亂朝綱之賊子,流離亂世之梟雄。 中國名臣燦若星辰,耳熟能詳的有先秦管仲、漢代蕭何、三國諸葛亮、唐朝魏徵、清代林則徐……他們的才智、胸懷、風骨常被人津津樂道,一再傳頌;當然也不乏宋代秦檜、明朝魏忠賢這樣的佞臣。 本書詳細講述了他們的生平事跡,展現其功過是非,附之名家評說,繪就一幅脈絡清晰的歷代王朝臣子圖。
正說歷朝八十臣-(全三冊) 內容簡介
《正說歷朝八十臣(全三冊)》是泱泱中華王朝更迭中的名臣記錄冊,一幅華夏民族浩渺的歷史時空之“臣”星圖。華夏五千年,歷史興衰,朝代更迭,涌現出大批輔佐霸業之謀臣,安邦定國之能士,改革變法之良臣,開疆辟土之名將,亦有禍亂朝綱之賊子,流離亂世之梟雄……先秦管仲,漢代蕭何,三國諸葛亮,唐朝魏徵,宋代秦檜,明朝魏忠賢,清代林則徐……本書詳細講述了他們的生平事跡,展現其功過是非,附之名家評說,繪就一幅脈絡清晰的歷代王朝臣子圖。
正說歷朝八十臣-(全三冊) 目錄
正說歷朝八十臣-(全三冊) 節選
姜太公(生卒不詳,相傳約前1156—約前1017),亦作姜尚,又叫呂尚,字子牙。周初文王時任太師,武王時被尊為師尚父,俗稱姜太公。東海(泛指江蘇、山東一帶沿海)邊人。姜太公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協助文王修行德政,輔助武王完成滅商大業,為推翻腐朽的商朝、建立周朝從而平定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一、垂釣渭水歸依周國 姜太公的祖先曾在堯、舜時為官,曾因輔佐夏禹治水立過功,后來被封于呂(今河南南陽西),所以以其封地為姓氏,姜尚又叫呂尚。 姜太公才氣過人,從小就十分好學,長大后更是博覽群書、足智多謀。傳說他曾經在商紂王的手下做過官。但紂王和夏桀一樣,是一個暴虐多侈的君王。他好酒淫逸,擅權專制,排除異己,因而貴族內部的矛盾日趨尖銳。姜太公便毅然離開了紂王去周游各個諸侯國。 當時,周國的西伯(后來史稱文王)禮賢下士、勤政愛民,因此有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去投靠他。姜太公也聽說西伯寬厚仁愛,有得天下的希望,于是就天天到渭水的岸邊去釣魚,希望有機會與西伯相遇。 有一次,西伯出外打獵,臨行前算了一卦,卦辭說:“獵到的不是龍不是虎,而是霸主的輔臣。”西伯很高興,于是便啟程打獵去了。后來,西伯果然在渭水的岸邊遇到姜太公。他和姜太公交談,發現姜太公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大為高興。西伯說:“我的爺爺太公曾經對我說,‘一定有圣人要到周國來,周國將因他而興旺起來。’您大概就是圣人吧,我們太公想望你很久了。” 所以稱姜太公為“太公望”,后人簡稱其為姜太公。西伯請姜太公一起坐車回去,尊為太師。[1]傳說,姜太公用鉤子直釣魚且不用餌,其意完全不在魚,而在于等待賢王的到來。他就是要看一看西伯是不是如傳說的那樣,能夠慧眼識賢才。后代民間流傳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就是指此事。 由于西伯任人為賢、尊長愛幼、為政仁義,因而周的實力不斷強大起來,許多有才能的人像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都紛紛投靠了西伯。看到這種情況,紂王的大臣崇侯虎對紂王說:“西伯積累善行、善德,諸侯都歸附于他,這對大王您是很不利的呀!”紂王聽了崇侯虎的讒言,便把西伯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湯陰一帶)。 西伯被囚,周的群臣萬分著急,他們為了救出西伯,便廣搜美女、聚集財寶,獻給荒淫貪婪的商紂王。紂王面對著周所獻的禮物很高興,于是便釋放了西伯。 西伯由羑里釋放回國后,便以熟悉商朝內部情況的賢士姜太公為謀臣,以協助自己更加積極地做推翻商朝的準備工作。 二、韜光養晦翦除商翼 姜太公當時所處的時代,商朝的勢力還很強大,而周與之相比還處于劣勢,因而面對商強周弱的形勢,姜太公認為要想推翻商朝,必須先順從它,以免引起對方的警惕。然后待羽翼已成,把握有利的時機,再行征伐。他對西伯說:“鷙鳥將要搏擊之時,必先彎曲著身子,收斂了翅膀;猛獸將要搏斗之時,必先垂下耳朵,趴在地上;圣上將要行動之時,必先裝出一副愚笨的樣。”姜太公用形象化的比喻建議西伯要推翻殷紂,必須在開始行動之前,裝作無所作為的樣子,以麻痹敵人。 西伯采納了姜太公的建議,表面上對紂王采取恭順的態度,率領叛商的諸侯朝覲紂王,以此來使紂王相信自己并沒有要與紂王爭奪天下之意。與此同時,西伯又在國都建玉門、筑靈臺、列侍女、撞鐘擊鼓,做出一副享樂腐化、貪圖安逸的樣子,以此進一步麻痹商紂王。姜太公的麻痹戰術果然靈驗,紂王對西伯完全放松了警惕。 在韜光養晦、積極備戰的同時,在姜太公的輔佐下,西伯又采取了爭取更多的參與國、翦除商朝的羽翼、進逼商朝的國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的戰略。姜太公和西伯對內施行仁政,大力開展政治攻勢,擴大自己的影響,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爭取了眾多的參與國。許多小國紛紛前來歸附。諸侯把西伯看作是足以取代商王紂的“受命之君”。當時,有兩個小國——虞(今山西平陸北)、芮(今陜西大荔朝邑城南)因邊界發生了爭執,始終決斷不下,于是便到周國來,想請西伯來裁決。他們一進入周國,發現周國的種田人在田界的問題上都能互相謙讓,而且也有晚輩謙讓長輩的習俗。這樣一來,虞、芮兩國的人還未見到西伯就都感到很羞愧,自己便回去了。[1]此后,他們便歸附了周國,這是西伯在姜太公的輔佐下施行仁政的結果。“虞、芮”糾紛之后,西伯便“承受天命”稱王,是為周文王。 ……
正說歷朝八十臣-(全三冊) 作者簡介
喬繼堂,1979年考入內蒙古師范大中文系,1983年畢業留校,1986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師從鐘敬文、許鈺先生,1989獲文學碩士學位。其后從事著述和編輯工作,并經營一家文化咨詢公司。曾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曾主編國家“八五”出版規劃“中國民俗叢書”(天津人民出版社),并撰寫《中國人生禮俗》、《中國歲時禮俗》等。現正主持國家“十三五”出版規劃“中華鄉土文化叢書”(貴州民族出版社)。《圖說中國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被六部委推薦為給青少年的一百本好書之一。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