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書系金融科技時代的地方金融監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000206
- 條形碼:9787522000206 ; 978-7-5220-002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金融書系金融科技時代的地方金融監管 本書特色
本書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課題“地方金融監管與金融科技發展”的研究成果。橫向以實地調研為基礎比較了主要發達國家地方金融監管和金融科技監管的經驗,縱向在央地博弈視角下梳理了我國地方金融監管的歷史沿革。在此基礎上,系統性地分析了我國金融科技時代地方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和成因,給出了完善我國地方金融監管制度與防范金融科技風險的政策建議。
新金融書系金融科技時代的地方金融監管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課題“地方金融監管與金融科技發展”的研究成果。橫向以實地調研為基礎比較了主要發達國家地方金融監管和金融科技監管的經驗,縱向在央地博弈視角下梳理了我國地方金融監管的歷史沿革。在此基礎上,系統性地分析了我國金融科技時代地方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和成因,給出了完善我國地方金融監管制度與防范金融科技風險的政策建議。
新金融書系金融科技時代的地方金融監管 目錄
**章 導 論
**節 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 文獻綜述
一、中央與地方關系及金融分權
二、金融監管權
三、地方金融監管
四、金融科技與監管科技
第三節 主要概念
一、地方金融監管
二、傳統金融與非傳統金融
三、金融科技與金融科技監管
第四節 研究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地方金融監管與金融科技監管的國際比較
**節 地方金融監管的國際比較
一、美國——雙元多頭監管模式
二、英國——垂直監管模式
三、加拿大——平行監管模式
四、日本——集中單一監管模式
第二節 金融科技監管的國際比較
一、美國的金融科技監管
二、英國的金融科技監管
三、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監管
四、日本的金融科技監管
第三章 我國地方金融監管的歷史沿革
**節 垂直監管時期的地方金融監管(1978—2003 年)
一、 時代背景
二、改革進程
三、地方金融監管制度安排
第二節 過渡時期的地方金融監管(2004—2012 年)
一、時代背景
二、改革進程
三、地方金融監管制度安排
第三節 雙層監管時期的地方金融監管(2013 年至今)
一、時代背景
二、改革進程
三、地方金融監管制度安排
第四章 我國地方金融監管的制度缺陷與地方金融亂象
**節 我國地方金融監管框架選擇的經濟學分析
一、約束失效與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二、委托代理視角下的雙層監管模式
三、雙層監管模式中的博弈
第二節 我國地方金融監管框架的制度缺陷與政府失靈
一、地方金融監管的制度安排
二、地方金融監管制度存在的缺陷與政府失靈
第三節 政府失靈所引發的地方金融亂象
一、主觀政府失靈案例——2012 年廣東華鼎擔保案
二、主觀政府失靈案例——云南泛亞事件
三、客觀政府失靈案例——“e 租寶”事件
第五章 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與應用
**節 金融科技的發展
一、金融科技的概述
二、金融科技依托的技術
三、金融科技在我國的發展
第二節 金融科技在傳統金融業態中的應用
一、金融科技在銀行業中的應用
二、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行業中的應用
三、金融科技在保險行業中的應用
第三節 金融科技在非傳統金融業態中的應用
一、P2P 等網絡借貸
二、網絡小額貸款
三、股權眾籌
四、融資租賃
第四節 我國金融科技的應用特征
一、金融科技在傳統金融業態中的應用特征
二、金融科技在非傳統金融業態中的應用特征
第六章 我國金融科技風險與監管面臨的挑戰
**節 金融科技風險產生的機理及表現特征
一、金融科技的本質與風險的內生性
二、互聯網加劇了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
三、長尾效應和肥尾特征增加了金融風險的負外部性
四、范圍經濟增加了群體非理性
五、網絡化增加了金融風險的傳導性
六、動態化競爭模式增加了金融市場的脆弱性
第二節 金融科技風險的表現形式與傳導路徑
一、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合作產生的風險
二、金融科技與非傳統金融合作產生的風險
三、我國金融科技風險傳導機制
第三節 我國金融科技監管現狀
一、我國金融科技監管體系及分工
二、我國金融科技監管的具體安排
第四節 我國金融科技監管面臨的挑戰
一、缺乏統一的制度安排與分工
二、金融科技的監管強度難以把握
三、金融監管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監管能力不足
第七章 我國地方金融監管制度完善與金融科技風險防范
**節 基于金融科技風險防范的地方金融監管制度總體設計思路
第二節 地方金融監管框架的選擇標準
一、信息優勢
二、成本與受益范圍
三、兼容性
第三節 目標導向監管理念在地方金融監管制度改革中的運用
一、目標導向監管理念與地方金融監管的目標體系
二、目標導向監管理念的運用
第四節 地方金融監管權力配置
一、收回規則制定權
二、市場準入權
三、監督檢查權
四、采取監管措施權
五、重大風險處置權
第五節 以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為目標建設地方金融監管監督問責機制
一、內部監督與制衡
二、外部權力監督
三、問責制度
第六節 以均衡監管資源為原則提升地方金融監管能力
一、 充實基層監管力量
二、構建金融科技監管雙支柱:微觀功能監管 宏觀審慎管理
三、升級監管工具
第七節 完善監管的基礎設施
一、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二、完善風險補償機制
參考文獻
后記 從幕后到臺前:地方金融監管的四十年嬗變
展開全部
新金融書系金融科技時代的地方金融監管 作者簡介
孫國峰,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長期從事貨幣政策工作,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國際清算銀行客座研究員。獲第三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出版《第一排——中國金融改革的近距離思考》《金釘子——中國金融科技變革新坐標》《中國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研究》等多部中文專著,并由美國帕爾格雷夫出版社出版Reforms in China's Monetary Policy和Financial Reforms in Modern China等英文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