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清史講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2679
- 條形碼:9787100152679 ; 978-7-100-1526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史講義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工作者,大專院校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滯 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 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自晚請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 2017年2月1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為紀念本館與中華現代學術風雨同行的這段歷程,我們整體推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200種),既有益于文化積累,也便于研讀查考,同時向長期支持叢書出版的各位學界同仁致以感謝和敬意。
明清史講義 內容簡介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于建館翌年便出版了《馬氏文通》,這部學術經典既是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開啟了商務印書館百年學術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務印書館一直與中華現代學術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鮮明原創精神并富于學術建樹的經典著作,諸多開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館首次問世。這些學術經典的出版,使本館得以**現代學術發展,激動社會思想潮流,參與民族新文化的構筑,也分享中國學界的歷史榮光。 1949年以后,本館雖以迻譯世界學術名著、編纂中外辭書為側重,但原創學術著作的出版從未止步。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叢書立足于精選、精編、精校,冀望無論多少年,皆能傲立于書架,更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昭示中華學術與世界學術于思想性和獨創性上皆可等量齊觀,為中國乃至東方學術在世界范圍內贏得應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為紀念本館與中華現代學術風雨同行的這段歷程,我們整體推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200種),既有益于文化積累,也便于研讀查考,同時向長期支持叢書出版的諸位學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兩個甲子后的今天,商務印書館義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傳承前輩的出版精神,迎接時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們責無旁貸。
明清史講義 目錄
**編 總論
**章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第二章 明史體例附明代系統表
第二編 各論
**章 開國
**節 太祖起事之前提附群雄系統表說
第二節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節 明開國以后之制度
第四節 洪武年中諸大事
第二章 靖難
**節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節 靖難兵起之事實
第三節 靖難后殺戮之慘
第四節 靖難以后明運之隆替
第五節 靖難兩疑案之論定
第六節 仁宣兩朝大事略述
第七節 明代講學之始
第三章 奪門
**節 正統初政
第二節 土木之變
第三節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u
第四節 景泰在位日之功過
第五節 奪門
第六節 成化朝政局
第七節 弘治朝政局
第八節 英憲孝三朝之學術
第四章 議禮
**節 武宗之失道
第二節 議禮
第三節 議禮前后之影響
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
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
第五章 萬歷之荒怠
**節 沖幼之期
第二節 醉夢之期
第三節 決裂之期
第四節 光宗一月之附贅
第六章 夭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節 天啟初門戶之害
第二節 天啟朝之閹禍
第三節 崇禎致亡之癥結
第四節 專辯正袁崇煥之誣枉
第五節 崇禎朝之用人
第六節 李自成、張獻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顛沛
**節 弘光朝事
第二節 隆武朝事附紹武建號
第三節 永歷朝事
第四節 魯監國事
下冊:
第三編 總論
**章 清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第二章 清史體例
第蘭章清代種族及世系
第四章 八旗制度考實
第四編 各論
**章 開國
**節 太祖
第二節 太宗
第三節 世祖
第二章 鞏固國基
**節 圣祖嗣立至親政
第二節 撤藩
第三節 取臺灣
第四節 治河
第五節 綏服蒙古
第六節 定西藏
第七節 移風俗
第八節 興文教
第九節 盛明之缺失
第三章 全盛
**節 世宗初政
第二節 雍正朝特定之制
第三節 武功之繼續一——收青海及喀木
第四節 武功之繼續二——再定西藏
第五節 武功之繼續三——取準噶爾
第六節 武功之繼續四一一取回疆
第七節 世宗兄弟間之慘禍
第八節 雍乾之學術文化(上)——禪學
第九節 雍乾之學術文化(下)——儒學
第四章 嘉道守文
**節 內禪
第二節 嘉慶間兵事一——三省苗
第三節 嘉慶間兵事二——三省白蓮教
第四節 嘉慶間兵事三——海患
第五節 嘉慶間兵事四——畿輔天理教
第六節 道光朝士習之轉移
第七節 鴉片案
第八節 鴉片案究竟
第五章 咸同之轉危為安
**節 太平軍(上)
第二節 太平軍(中)
第三節 太平軍(下)
第四節 太平軍成敗及清之興衰關系
第五節 平捻
第六節 平回
附:俄還伊犁始末
孟森先生學術年表
述盂森先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