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傳統與現代-重估儒學價值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3811
- 條形碼:9787100163811 ; 978-7-100-16381-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與現代-重估儒學價值 本書特色
本專輯選編了1997年以來《文史哲》雜志發表的儒學研究文章。其中,“儒學與基督教:人類危機與世界文明對話”筆談發表了許嘉璐、張立文、謝文郁、何光滬、黃玉順,與美國學者謝大衛、白詩朗、大衛•利特爾、霍普金斯,以及韓國學者崔英辰等的文章,在學界引發關于“儒耶對話”的關注。包括蕭功秦、高全喜、方朝暉、何中華等學者參加的“儒學與自由主義的人性論與政治觀”筆談,則為世界文明對話的深入展開與探索。賢能政治與民主政治”筆談發表了貝淡寧學者的論文,是學界較早討論“賢能政治”的一組文章,推動了相關論題的研究。此外,龐樸先生的《說“仁”》、李澤厚、劉悅笛的《情本體研究——關于“情本體”的中國哲學對話錄》、陳來的《仁學本體論論綱》、劉夢溪的《馬一浮的“義理名相論”》、張祥龍的《舜孝的艱難與時間性》都是這一時期的優秀論文。書中所選文章作者既有名家,又有年輕學者,所論主題大致可反映二十年間儒學研究的主要態勢與動向,對進一步推進儒學及相關研究,可提供有益的借鑒與啟發。
傳統與現代-重估儒學價值 內容簡介
本專輯選編了1997年以來《文史哲》雜志發表的儒學研究文章。其中,“儒學與基督教:人類危機與世界文明對話”筆談發表了許嘉璐、張立文、謝文郁、何光滬、黃玉順,與美國學者謝大衛、白詩朗、大衛·利特爾、霍普金斯,以及韓國學者崔英辰等的文章,在學界引發關于“儒耶對話”的關注。包括蕭功秦、高全喜、方朝暉、何中華等學者參加的“儒學與自由主義的人性論與政治觀”筆談,則為世界文明對話的深入展開與探索。賢能政治與民主政治”筆談發表了貝淡寧學者的論文,是學界較早討論“賢能政治”的一組文章,推動了相關論題的研究。此外,龐樸先生的《說“仁”》、李澤厚、劉悅笛的《情本體研究——關于“情本體”的中國哲學對話錄》、陳來的《仁學本體論論綱》、劉夢溪的《馬一浮的“義理名相論”》、張祥龍的《舜孝的艱難與時間性》都是這一時期的優秀論文。書中所選文章作者既有名家,又有年輕學者,所論主題大致可反映二十年間儒學研究的主要態勢與動向,對進一步推進儒學及相關研究,可提供有益的借鑒與啟發。
傳統與現代-重估儒學價值 目錄
傳統與現代-重估儒學價值 作者簡介
李梅,女,生于山東煙臺,山東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史哲雜志編輯,1997年碩士師從山東大學古籍所所長、秦漢文獻方向著名學者鄭杰文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獲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學位,2002年又投長江學者、山東大學副校長陳炎先生門下學習文藝美學,獲文藝美學專業博士學位。博士后跟隨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古籍所所長舒大剛先生學習。博士后出站即入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擔任學術編輯。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思想史、古代審美文化。已發表《“身份化”、“藝術化”與“象法天地”——中國古代服飾的美學特征及深層原因》等學術論文數篇,出版學術專著一部。參與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重點項目“中國古代史論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周易參同契》集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子海”等項目的研究工作,承擔 “《漢書》導讀”、“古代禮制專題研究”、“中國史學史文獻導讀”、“中國史學簡史”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文史哲》、《文藝研究》、《社會科學家》和《學術論壇》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