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西域考古圖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065965
- 條形碼:9787534065965 ; 978-7-5340-6596-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域考古圖譜 本書特色
★ 大16開精裝,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8月1版1印
★ 本圖譜隸屬叢書“中國文化史跡”
★ 500多幅珍貴照片,全面反映西域的典籍、繪畫、書法、雕塑、錢幣等文物的考古發現
★ 原版影印,銅版紙全彩印刷,逼真還原,裝幀考究,再現本書的文獻價值
★ 原作者香川默識,生平不詳,資料缺乏,有學者認為是大谷光瑞的筆名
★ 文物圖集愛好者及西域敦煌學、考古學研究者的參研收藏佳品
1900年,日本佛教凈土宗領袖、西本愿寺第廿二代宗主大谷光瑞(1876-1948)往歐洲考察宗教,得知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等人中亞探險的成果后,決定回程前往中亞及中國西北地區探險,從而掲開了日本考察中國西北的序幕。
1902年至1914年,大谷氏一共主持了三次西域探險隊,號稱大谷探險隊。探險隊主要由日本佛教人士組成,詳細考察了中國新疆及中亞地區,了解佛教東漸的路線,尋訪了古代中國取經僧赴印度取經留下的遺跡。大谷探險隊在西域的窮鄉僻壤、沙漠荒原進行發掘考古,收集到了大量的文物,有佛典、經籍、史料、西域文書、繪畫、雕望刺繡、古錢幣等等。另一方面,大谷探險隊成員本身不是學者,甚至對考古學一竅不通,所獲文物既不是科學發掘所得,又沒有很好記錄,挖掘活動很大程度上是以盜寶為目的,因此資料意義與科考價值大大降低,同時嚴重破壞了古跡古物。這些文物也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它們*終落入了日本公私收藏機構及個人之手。
——第*次探險(1902-1904)由大谷光瑞率領隨行人員渡邊哲信、堀賢雄、本多惠隆、井上弘圓等人,自倫敦出發,經撒馬爾罕、浩罕,進入喀什噶爾。途中大谷光瑞獲悉父親去世的消息,急趕回國。另外兩名隊員渡邊哲信和堀賢雄前往和田、庫車、吐魯番等地考察,經西安回國。
——第二次探險(1908-1909)大谷光瑞派橘瑞超和野村榮三郎二人前往,主要發掘吐魯番、樓蘭、庫車等地。這次考察活動是收獲*大的一次,《新西域記》曾有詳細記錄。在吐魯番與樓蘭有重大發現的《李柏文書》就是在這次考察中發現于樓蘭的。其間還得到斯文·赫定在日本提供的考察信息的幫助。
——第三次探險(1910-1912、1911一1914)是在前兩次的基礎上進行的,首先派橘瑞超隨大谷光瑞游覽了歐洲各國,先后會見了斯坦因、斯文·赫定、伯希和、勒柯克等的西域中亞探險家,從他們那里得到了各種有關中亞西域的新情況和知識,為以后的考察活動作充分準備。
1915年,日本人香川默識選擇其中ー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編為《西域考古圖譜》一書,初次公布了大谷探險隊所獲文物。全書分兩卷,選圖500多幅,內容包括繪畫、雕刻染織刺繡、古錢、雜品、印度雕刻、佛典及佛典附錄、史料、經籍、西域語文書、印本等,具有無可替代的文獻價值。
原書由日本國華社于大正四年(1915)五月印行,本書即據此本影印出版。
西域考古圖譜 內容簡介
作者將大谷探險隊三次所獲文物、文書,選出一些有代表性者,分為:佛典、經籍、史料、西域文書、繪畫、染織刺繡、古錢、印本、雜品等類,編為此書,選圖約600多幅! 段饔蚩脊艌D譜》于1915年出版,首次公布了大谷探險隊所獲的西域考古相關歷史文物、文獻。大谷探險隊即日本大谷光瑞派遣的三次中亞探險隊。大谷光瑞伯爵是日本西本愿寺法主,在已經提及的各國考察、探險隊中,只有一衣帶水的日本的這一支探險隊中有佛教徒,他們在財政方面的基礎則是近一千萬日本信徒施舍的財物,因此大谷探險隊的活動近似于私人性質,而不象其它各支均是由政府機構資助。大谷光瑞是京都西本愿寺第21谷光尊的長子,是西本愿寺第22代宗主。1900年被派往歐洲考察宗教,見到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等人中亞探險的成果,決定利用回程途中前往中亞探險,從而揭開了日本考察中國西北的序幕。
西域考古圖譜 目錄
繪畫
雕刻
染織刺繡
古錢
雜品
印度雕刻
下卷
佛典及佛典附錄
史料
經籍
西域語文書
印本
西域考古圖譜 節選
西域考古圖譜 作者簡介
(日)香川默識,生平不詳,資料缺乏,有學者認為是大谷光瑞的筆名。
大谷光瑞(1876~1948),日本真宗本愿寺第二十二世法主。京都人,法名鏡如,二十一世尊(明如)的長男。畢業于學習院,后留學歐洲。明治三十五年(1902),率大谷探險隊前往中亞、新疆、印度等地,從事佛教史學的開拓。翌年,因遭父喪而返國,就任本愿寺派管長,致力于宗政革新與人才培育等事,然其探險活動并未因此而中斷,后又有二次大規模的調查活動,至大正三年(1914),因本愿寺疑獄事件而卸職,此活動方告結束。其間,曾于明治四十四年編纂《佛教大辭匯》三冊(后擴增為七冊)。其后,轉赴中國上海、南洋、土耳其等地經營事業,并發起光壽會,創辦大乘雜志。歷任內閣參議、內閣顧問等職。昭和二十三年歿,享年七十三。其探險記錄收載于《西域考古圖譜》《新西域記》等書中,其他著作則收錄于《大谷光瑞全集》中。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