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新書--深海探索:下潛下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902260
- 條形碼:9787558902260 ; 978-7-5589-0226-0
- 裝幀:105g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深海探索:下潛下潛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9-15歲人類對于深海的認識僅僅在近些年才取得顯著的進展,因此目前介紹深海知識的科普書籍很少,適合青少年的更是鳳毛麟角。《深海探索》叢書將深奧嚴肅的科學問題,用鮮活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出來,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少兒科普圖書!
新書--深海探索:下潛下潛 內容簡介
古代就有潛水員嗎?人類能潛入多深的海底?“上天”難,還是“下海”難?深潛器能下潛到海底*深處嗎?為什么人類要探測深海?“蛟龍號”潛航員崔維成將向你介紹人類深潛的歷史、深潛器的*近進展,以及有關深潛的科學知識。
新書--深海探索:下潛下潛 目錄
一、挑戰深海
1、古代有潛水員嗎
2、人類能潛入多深的海底
二、向著更深的海底進軍
1、風靡一時的“深海潛水球”
2、**次探底“挑戰者深淵”
3、令人惋惜的“阿基米德號”
三、開啟現代探測海洋資源新紀元
1、“勞模”深潛器——“阿爾文號”
2、此“鸚鵡螺號”非彼“鸚鵡螺號”
3、一對孿生姐妹花——“和平一號”和“和平二號”
4、曾經的深潛冠軍——“深海6500號”
5、孤獨的探險者——“深海挑戰者號”
6、中華民族的驕傲——“蛟龍號”
7、海下的精靈——“深海勇士號”
8、開啟中國萬米深潛時代的“海斗號”
9、潛入深海的“彩虹魚號”
新書--深海探索:下潛下潛 節選
古代有潛水員嗎 漫游海底,與魚兒一起在珊瑚叢中嬉戲起舞,是人們由來已久的愿望和遐想。而在古代卻沒有這么浪漫,人們冒險潛入海底大多是為了捕魚采珠。 *早的潛水員——采珠人 據考證,*早的潛水員應該是古代的海底采珠人。他們靠采集蚌殼為生,因為其中有美麗而珍貴的珍珠,但蚌殼大多生長在海底,因此采珠人必須冒險潛入海中。 波斯灣近海眾多的珊瑚礁以及寬闊的淺灘,是珍珠蚌生長和繁殖的良好場所,自古就有“珍珠海岸”的美名。采珠人這一職業便應運而生。他們駕著漁船出海,到達目的地后,先取出一條結實粗大的長繩,一端牢牢地綁在船上,另一端系在腰上;然后戴上一種由透亮的龜甲片制成鏡片的泳鏡,用木夾夾住鼻孔,手持一把尖刀,抓著繩索潛入海底,在密密匝匝的珊瑚礁中艱難地搜尋珍珠蚌。采珠人的脖子上一般都掛有一個竹簍,采到的珠蚌就放在竹簍里。當他們感覺快要支撐不住時,就會用力搖動腰間的繩子,船上的人就會將采珠人連人帶竹簍拉到水面上。 縱然采珠人身纏粗繩,但還是常常會被惡浪吞沒,或是被鯊魚咬傷甚至咬死。除此之外,采珠人在海底還要承受缺氧的考驗和來自海水的巨大壓力。而在寒冷的冬天,海底逼人的寒氣更是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安全!所以,采珠可以說是一種九死一生、以人易珠的危險職業……這種原始的采珠方法極大地損害著采珠人的身體健康,很多人因長年采珠而患有各種疾病。在墨西哥灣,在印度洋,在所有珍珠的產地,采珠人過著艱辛危險、朝不保夕的生活,每一顆珍珠都滲透著采珠人的血淚。 采珠“海女” 當然,也有女性下海采集珍珠、鮑魚、牡蠣及海綿,一般稱之為“海女”。有種說法稱女性更加適合潛海采珠,因為她們的皮下脂肪多,適合潛水;而且女性會根據自己的呼吸長短來調整潛水的時間,而男性則更容易因在水下逞強而遭遇不測。海女都“以胖為美”,越胖越受大家的喜愛! 日本采珠的“海女”據說已有2000年歷史。近代隨著珍珠養殖業的發展,珍珠大多靠人工培育,不再像從前那樣潛海捕撈珍珠貝。但是日本的“海女”采珠,還是作為旅游表演節目保留了下來。 海洋游牧民族——巴瑤人 說到潛水,不得不提巴瑤族,他們以海為家,是一個沒有國籍的海洋游牧民族。數百年來,巴瑤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東南亞海域,依靠潛水打魚為生,鮮少踏足土地。因此在巴瑤族,人人都是潛水高手,他們在學會走路之前就先學會了游泳,可以徒手下潛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為應對水壓,巴瑤人在幼年時就會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以減少潛水時的痛楚。 為了避免爭端和保護海洋資源,一些周邊國家政府讓巴瑤人上岸定居,“海洋牧民”正面臨消失的危險。
新書--深海探索:下潛下潛 作者簡介
汪品先,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地質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專長古海洋學和微體古生物學,主要研究氣候演變和南海地質,致力于推進我國深海科技的發展。1999年在南海主持實施了中國首次大洋鉆探。吳自軍,博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環境與生物地球化學,曾負責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類課題。拓守廷,博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地質。2005年以來從事中國大洋鉆探的科學管理工作,負責國際大洋發現計劃中國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