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21791
- 條形碼:9787100021791 ; 978-7-100-02179-1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內容簡介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論實驗的推理、論以察與實驗、觀察與實驗的各種定義、依據觀察獲的各種定義、論研究者與科學研究、觀察者與實驗者;觀察的科學與實驗科學、實驗實際上的只是促成的觀察、在實驗推理上,實驗者與觀察者分不開等。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目錄
**篇 論實驗的推理
**章 論以察與實驗
**節 觀察與實驗的各種定義
第二節 依據觀察獲的各種定義
第三節 論研究者與科學研究
第四節 觀察者與實驗者;觀察的科學與實驗科學
第五節 實驗實際上的只是促成的觀察
第六節 在實驗推理上,實驗者與觀察者分不開
第二章 實驗推理中的先驗觀念與懷疑精神
**節 實驗的真理是客觀的或外界的真理
第二節 直覺或預預感產生實驗的觀念
第三節 實驗者應當懷疑和不抱成見,永遠保持精神的自由
第四節 實驗方法的獨立性
第五節 實驗推理中的歸納和演繹
第六節 實驗推理中的懷疑精神
第七節 實驗標準的原則
第二篇 生物的實驗
**章 生物與無機物實驗的通論
**節 生物體的自發性不妨礙采用實驗方法
第二節 生物體特性的表現與某些支配其產生的理化現象的存在有關
第三節 高等動物的生理現象在完善的而具有確定理化性的有機人本的內環境中運行
第四節 實驗的目的對于研究生物與無機和的的現象完全一致
第五節 生物界無機和的界自然現象的存在條件都具有絕對的必然性
第六節 生物科學也象理化科學一樣,為了掌握現象的必然性,必須人帶魚同象回到確定和盡可能簡單的實驗條件中去
第七節 生物和無機和的一樣,它的現象永遠具備雙重的存在條件
第八節 生物科學和理化科學一樣,都具有現象的必然性因為生物和無機物一樣,都沒有任何自發性
第九節 我們對于生物現象的認識和無機和的理象的認識一樣,都有某種限度
第十節 對于生物科學和對于無機物科學一樣,實驗者絲毫沒有創造什么,他只是服從自然的規律
第二章 生物實驗專論
**節 在生物機體中,要注意現象的和諧的整體
第二節 關于生物實驗的實踐
第三節 論活體我妥剖
第四節 論活體解剖
第五節 病理我妥剖學和尸體解剖及其與活體解剖的關系
第六節 實驗用動物的多樣性,與提供給實驗者研究時的生理條件的變異性
……
第三篇 試驗方法在研究生命現象方面的應用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節選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從另一方面看,如像前面所說,假使我們承認“實驗”的特征只在于研究者所探求的現象是他用人工方法所產生而非自然界本來所呈現的話,那么我們再也不可能發現實驗者的手一定得永遠積極地參加活動才能產生這種現象。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在某種情況下,自然界本身的活動產生某些偶然事故,而按照人手參加活動的觀點,我們勢必要辨認“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實驗。我假設有一位生理學家愿意研究消化作用,想知道一頭活動物胃里的消化過程。他于是依照眾所周知的手術規則,割開動物的腹壁,直穿胃壁,并作成人們所稱的胃瘺。這位生理學家一定以為他作了一個實驗,因為他積極地參加了活動,才使一些他本來見不到的現象表現出來。但是,我現在要問,鮑蒙醫生,當他遇到一位加拿大青年士兵來就醫,他正面中彈的傷口就在腹部上段偏左側,在焦痂脫落后,他保留了一段胃瘺,從這傷口處能看出胃里消化的情形,那么這位醫生是否算作一次實驗?幾年間,鮑蒙醫生以這個病人為例,親自研究了胃的消化現象,并以此為題,向我們公布在有關雜志上①,使我們知道了此事。在前一個例子里,生理學家積極活動,依照他的預定計劃來研究胃的消化現象,他作了一種“積極的”實驗,而在后一個例子里.一件偶然的事故,造成了胃瘺,它是偶然出現在鮑蒙醫生面前的。依照我們的定義,應當說這位醫生作了一種“消極的”實驗。因此,這樣的舉例可以證明,在觀察“實驗”所得的現象時,既然這些現象如同我們看到那樣,常以某些偶然的或消極的觀察形式表現出來,那就不必總是要有實驗者的手來參加活動。 但是,有些生理學家與醫學家描繪觀察與實驗兩詞的特征稍有不同。他們說:“觀察”包括一切正常的、規律的和看到的現象。研究者親自動手或假他人的手,或由于偶然事故引起現象的出現,這無關緊要;只要他考慮不改變現象的正常狀況,他所作的工作都算是觀察。如像上面所舉的胃瘺的兩例,依據這種說法,都是觀察,因為在兩例中,看到的都是符合正常的消化現象。胃瘺只不過使我們看得更清楚,使我們在更好的條件下觀察。 “實驗”卻相反,依照這一派生理學家的看法,意味著研究者“有意地”想改變或擾亂正常現象的條件。這樣的定義事實上符合生理學家中所作的大多數實驗,不妨稱它為“毀壞性的試驗”。這種實驗方式可以追溯到蓋倫,是*簡單的,并且這種實驗方法應呈現在解剖學家的思想中,因為他們想在活人身上了解他們進行尸體解剖后各個解體器官的功用。為此,人們割斷或切除活人的某個器官,然后根據在全身或在特殊功能中產生的擾亂,推斷割除器官的功用。以分析為基礎的這種實驗方法,現在仍為生理學界所采用。例如,解剖學告訴我們,分布在面顏上有兩股主要神經:一為面顏神經,另一為三叉神經。為了解這兩股神經的功用,我們先后割斷它們。結果是,割斷了面顏神經,引起了面顏部位運動性消失,而割斷了三叉神經,則引起了面顏部位感覺性消失。于是我們就下結論說:面顏神經是面顏部位的運動神經,而三叉神經是面顏部位的感覺神經。 ……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