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商文明 本書特色
商,在周代文獻中首先是取得王朝地位的王室的名字。它是被商王室統治的國家的稱號,也用以稱呼商國人民及其他同時代人民所創造的文明。商還用來稱呼中國歷史上被商王朝統治的那一時代。 本書從傳統歷史文獻、青銅器、卜甲和卜骨、考古學、理論模式這五個角度切入,依據已知的考古發現和文獻材料,力圖全面呈現商文明的各個方面。基于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而撰寫的一部簡明而又整合的中國商代文明史,商文明的研究者傳統上都是文獻、甲骨、金文和考古等專注于某一些特殊材料的獨立的學科里培養出來的,所有這些材料都是重要的。但是,每一門學科不可避免地側重于商文明的某幾個或某一些特殊的方面。
商文明 內容簡介
張光直力作,用人類學探求古代文明之典范。從傳統文獻、青銅器、卜甲和卜骨、考古學、理論模式切入,全面呈現商文明。“三代平行說”和“三代政治歧異文化類似說”富有啟發,“文明的衰落帶來社會的進步”振聾發聵。
商文明 目錄
參考文獻說明
緒論:探索商代歷史的五條途徑 **節傳統歷史文獻
第二節青銅器
第三節 卜甲和卜骨
第四節 考古學
第五節理論模式
**部分安陽所見的商代社會
**章安陽和王都
**節王都和安陽核心
第二節小屯
第三節 西北岡
第四節 安陽的其他遺址
第五節 安陽以外王都地區的考古工作
第六節文字記載中的王都
第二部分 自然和經濟資源
**節 公元前第二千紀中國北部的地形和氣候
第二節 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
第三節 野生植物和人工栽培植物
第四節 石料和黏土
第五節 銅和錫
第六節 珍貴物品
第三部分 商王朝及其統治機構
**節族和邑
第二節 安陽的王室血統
第三節 商王族的內部分立和承繼制度
第四節 統治階層的其他成員
第五節 軍事力量
第六節 法律
第七節祭祀
第八節 王權的象征
第四部分 商王國的經濟狀況和政治秩序
**節 商王國的統治網絡
第二節 國家內部的資源流動
第三節 與其他方國的關系
第二部分安陽之外的商文明
第五部分 鄭州商城
**節 二里岡階段的商文明
第二節 二里岡期鄭州商城
第三節 二里岡期在河南北部文化序列中的位置
第六部分 安陽和鄭州以外的商代考古
**節 二里岡期的主要遺址
第二節 安陽期商王朝的主要遺址
總結
第七部分 關于商文明的幾個主要問題
**節 有關絕對年代的資料
第二節語言和人種
第三節 早商、夏和商人起源問題
結語商與古代世界
一、“純潔性”問題
二、商代在文明演進中的地位
三、國家、文明和城市化的起源問題
后記
附錄夏商周考古發現的放射性碳素年代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商文明 作者簡介
張光直(1931年—2001年),中華臺北研究院前副院長、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1931年4月15日生于北京,1943——1946年就讀于北平師大附中,2001年逝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當代著名的美籍華裔學者,人類學家,考古學家。 張氏學術主要成就有二:一、開創聚落考古(settlement archaeology)的研究,自1970年代在蔚為風潮;二、將當代文化人類學及考古學的理論以及方法應用在中國考古學領域,代表作《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1986年,中譯《古代中國的考古》) 一書迄今仍為涵蓋面最廣泛且討論最深入的中國考古學專著。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