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飲食精粹新編(卷四)——冬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910423
- 條形碼:9787567910423 ; 978-7-5679-1042-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飲食精粹新編(卷四)——冬篇 本書特色
寒冷對人的生理有明顯的影響,能使人體血管收縮,血循環變慢,免疫功能下降,人體各器官功能均處于低谷,趨于潛藏沉靜之態。寒冷可誘發許多慢性病。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極易并發呼吸道感染,導致肺心病、心衰,甚至引起死亡。嚴寒使人代謝率降低,皮膚血管收縮,散熱也較少,人體為了保持正常的體溫恒定,就需要釋放、消耗體內的能量。 董澤宏著的《飲食精粹新編(卷4冬篇)》是指導老百姓吃的科學、吃的健康的飲食參考書,也是一本實用且易操作的單味食物食療的大眾化科普讀物。
飲食精粹新編(卷四)——冬篇 內容簡介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在生活中如何吃才能使身體健康,什么時候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就成為人們迫切想了解的問題。《飲食精粹新編(卷4 冬篇)》根據冬季寒冷、冬令是進補的佳階段這一特點,詳細敘述了適合冬季食用的肉類、油脂類、酒類、蛋奶類、調味品等,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每種食品的主要營養成分、作用功效、食療和禁忌。
飲食精粹新編(卷四)——冬篇 目錄
豬肉
豬肝
豬腎
豬皮
豬肚
豬腸
火腿
牛肉
羊肉
羊血
羊肝
馬肉
驢肉
鹿肉
麂肉
麋肉
狼肉
豺肉
狗肉
兔肉
蛙肉
雞肉
烏雞
野雞肉
鴨肉
野鴨肉
鵝肉
鴿肉
雀肉
鵪鶉
第二章 油脂類
菜子油
豆油
棉子油
芝麻油
花生油
豬油
羊脂
第三章 酒類
白酒
黃酒
第四章 蛋奶類
雞蛋
皮蛋
鴨蛋
鵝蛋
鴿蛋
雀蛋
牛奶
羊奶
馬奶
第五章 調味品
紅糖
白糖
飴糖
白礬
生姜
良姜
花椒
胡椒
肉桂
丁香
八角茴香
小茴香
芝麻
蓽茇
飲食精粹新編(卷四)——冬篇 節選
《飲食精粹新編(卷4 冬篇)》: 肉是食物的主要品類之一,動物按食物類別不同大致可分為肉食動物、草食動物、雜食動物三類。人類能消化含有較多纖維和木質素的雜草,屬糧、菜、果、肉兼食類。一般肉類食物價值遠高于其他食物,古時只有富貴之家才能經常食肉,“錦衣”“肉食”者為高貴身份的一種象征。讓老年人能食上肉類也是一種孝道,這種孝道只有達百畝以上的數口之家才能達到。對于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人來說,肉已經成了人們的主要食用品類。 肉類按肉質顏色不同分為紅肉和白肉兩種,紅肉指烹飪前呈現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馬肉、驢肉、狗肉、鹿肉、兔肉等。紅肉的顏色源于哺乳動物肉中含有的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是一種能夠將氧傳送至動物的肌肉中的蛋白質。鳥類(雞、鴨、鵝、鴿、火雞等)、魚類、爬行軟脊椎動物、兩棲動物、蝦蟹龜鱉等甲殼類動物或牡蠣、蛤蜊雙殼類動物等非哺乳動物的肉歸為白肉。三文魚雖然顏色為紅色,也歸為白肉類。 白肉類中的水產品已在其他章節重點論述,本章主要論述紅肉及白肉中的禽類。肉的分類是以生肉的顏色為準,經過煎煮或其他方式做成熟肉后顏色發生改變為白色但還是紅肉。因白肉類多屬高蛋白低脂肪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有些商家因熟肉顏色變色而稱為白肉,這只是一種推銷手段而已。 按營養成分析,紅肉中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白肉較紅肉對健康更為有利。關于紅、白肉的食用價值營養,筆者曾總結過幾句話:能吃兩條腿的家禽(雞、鴨、鵝、鴿),就不吃四條腿的走獸(豬、牛、羊類家畜)(能吃飛禽不吃走獸);能吃水中浮游(魚、蝦、鱉、蟹類),就不吃飛禽走獸;能吃海中浮游,就不吃河湖浮游。《食療本草白話評析》中說“肉類*佳來自海上”。 紅肉含有豐富的鐵,素食為主不吃紅肉的人應該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紅肉中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紅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其中,豬肉脂肪含量*高,羊肉次之,牛肉*低。即使是紅肉中的瘦肉,依然有相當含量的脂肪,豬瘦肉的脂肪含量約為6.2%,羊瘦肉為3.9%,牛瘦肉為2.3%。幾乎所有天然脂肪食品都同時含有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紅肉中含飽和脂肪酸相對較多。我國營養學會推薦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占總能量的比例不得超過1O%。 紅肉是全世界人群中主食肉類,中國人以豬肉為主要食肉,其次為牛、羊肉,國外則牛肉為主要食肉,信奉伊斯蘭教者更是以牛、羊肉為主。在正常膳食結構中,動物的體脂肪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胃腸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肉食的負擔遠較糧食、蔬菜類食物重,故肉食類均是難消化的食物。就像水果、蔬菜類在空間散發氣味較弱肉類腐臭味較重一樣,肉食類食物食入后在胃腸中散發的臭味遠較果菜類為重。因肉類脂肪和蛋白質遠較蔬菜、糧食類為多,較難消化,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食肉后比較耐饑餓。肉類滯留于胃腸的時間也較其他食物為長。 隨著食肉量的明顯增加,食肉的副作用逐漸被人們發現。經常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肉類容易引起脂肪蓄積,是引起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是導致血液中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強因子。 食肉后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在胃腸內滯留時有腐蝕胃腸道壁的副作用,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吃紅肉的人群患腸癌的危險性大幅增高,久坐少動者腐蝕作用更大。有人說經常食肉,久坐少動者患腸癌的概率幾乎100%。 紅肉加工過程中為了防腐、增色常加入硝,特別是纖維較粗的紅肉如牛肉,煮食過程中經常加硝。加硝后的牛肉具有容易保鮮,味道鮮美,容易煮熟,顏色紅嫩的優點,但缺點是致癌率大為增加。其他紅肉類在加工過程中也常加入不同的增味劑和防腐劑,這種嫩紅的肉更不宜食用。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建議公眾盡量不要吃加工肉制品,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要超過500克,有人一餐就超過此量,這是癌癥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新研究表明,女性經常食用紅肉容易引發乳腺癌,男性多吃紅肉會導致前列腺的各種疾病概率加大。高溫加工還有使紅肉脂肪、蛋白質變性的副作用,致癌率更高。2012年8月,南加州大學以及加州癌癥預防研究所新的研究發現,經常食用在高溫下烹調的紅肉,尤其是煎煮制作的紅肉會使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更高,被調查的人群中,超過1000名男子被確診為晚期前列腺癌。調查研究中還發現食用紅肉的量與前列腺癌比率成正相關,男性每周吃150多份每份1O克煎紅肉后患晚期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30%,吃250多份在高溫下煮熟的紅肉的男性患晚期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40%或以上。 經常食用紅肉對人的壽命也有明顯影響,是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2012年3月,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對30年中約12萬人的飲食習慣、年齡、體重、鍛煉情況和家庭病史進行綜合分析后發現,早逝與食用紅肉有密切關聯。研究數據還提示,每天吃一份約85克豬、牛、羊等紅肉,早逝風險會增加13%。另據美國學者研究報道,每天食用一份100克如香腸或培根類經過加工的紅肉制品,早逝風險增加20%。 紅肉雖然副作用甚多,也不可不食。國外學者研究發現:徹底放棄紅肉,而以雞、魚等取而代之的女性,其健康狀況并沒有很多人想象的更好。紅肉對預防女性抑郁和焦慮具有重要作用。故飲食中應以素食為主,適當白肉,少食紅肉,紅白肉適當搭配為原則。 ……
飲食精粹新編(卷四)——冬篇 作者簡介
董澤宏,1957年生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主編《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6卷(總主編,編寫藥理部分,1996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圖書二等獎)。主編《飲食防誤300例》(1994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主編《飲食精萃》4卷(1990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獨立完成);主編《百年中醫》民國時期北平中醫部分(2006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主編《藥酒祛病205問》。第三主編,2011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主編《足療祛病100問》(2014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主編《醫誤博典》飲食保健品部分(1993年華夏出版社出版)。參與著作20余部;發表論文60余篇,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民航報》等報紙發表科普文章100余篇,通訊、文學文章300余篇。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