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民俗影視記錄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4375
- 條形碼:9787100164375 ; 978-7-100-16437-5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俗影視記錄手冊 本書特色
本書是有關利用影視設備進行文化活動記錄的*部結合理論性和實用性的指導手冊,在中文和英文出版物中都沒有類似的。本書依照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原則,融合了*的觀念,吸收了人類學和傳媒學等學科的思想,當然,突出了民俗學的理念,更是結合了中國和美國的實際情況。同時,強調突出實用性,吸收了不同學科和行業(yè)的技術與經驗,如在每章后列示范清單等。所以,本書對初學者和有經驗的實踐者都有實用意義。 本書的形成是基于中美兩國民俗學會合作的兩次工作坊的教學與實踐經驗。2014和2015,分別在中國和美國舉辦了以民俗學博士生為主的兩次工作坊,共有60多人次參與的學員都是碩士或博士研究生或青年教師,來自國內20多所高校。工作坊的教員有中國和美國從事視覺人類學和影視民俗學的有拍片經驗的教授,電視臺紀錄片編導,和獨立紀錄片制作者等。所以,本書的不同章節(jié)由教員分別承擔。本書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突出倫理問題,除了在不同章節(jié)的討論外,還包含了首次翻譯的美國和日本民俗學會有關倫理的規(guī)則。
民俗影視記錄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關利用影視設備進行文化活動記錄的**部結合理論性和實用性的指導手冊,在中文和英文出版物中都沒有類似的。本書依照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原則,融合了*新的觀念,吸收了人類學和傳媒學等學科的思想,當然,突出了民俗學的理念,更是結合了中國和美國的實際情況。同時,強調突出實用性,吸收了不同學科和行業(yè)的技術與經驗,如在每章后列示范清單等。所以,本書對初學者和有經驗的實踐者都有實用意義。 本書的形成是基于中美兩國民俗學會合作的兩次工作坊的教學與實踐經驗。2014和2015,分別在中國和美國舉辦了以民俗學博士生為主的兩次工作坊,共有60多人次參與的學員都是碩士或博士研究生或青年教師,來自國內20多所高校。工作坊的教員有中國和美國從事視覺人類學和影視民俗學的有拍片經驗的教授,電視臺紀錄片編導,和獨立紀錄片制作者等。所以,本書的不同章節(jié)由教員分別承擔。本書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突出倫理問題,除了在不同章節(jié)的討論外,還包含了首次翻譯的美國和日本民俗學會有關倫理的規(guī)則。
民俗影視記錄手冊 目錄
民俗影視記錄手冊 作者簡介
張舉文,現任美國崴萊大學(Willamette University)東亞系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兼職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民俗學博士,以中文發(fā)表過多篇有關民俗學理論、過渡禮儀、散居民民俗,以及民俗與影視等專題的論文,并譯介過諸多民俗學和人類學著作,包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過渡禮儀》(2010)和《祈頌姑》(2017)。 莎倫•謝爾曼(Sharon Sherman),現為美國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榮退教授,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民俗學博士,長期從事民俗影視的拍攝和研究工作,其代表作有《記錄我們自己》(2011年出版中譯本)。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