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44751
- 條形碼:9787303244751 ; 978-7-303-24475-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 本書特色
國語運動在現代中國影響既深且巨,作者將其納入20世紀中國整體轉型的脈絡中,探討語言和文字改革是如何反映并實際參與了這個過程,又對清末民國的社會文化產生了何種影響。這一考察,側重于國語運動和國家建構、國族認同、文化理想、地方觀念、階級意識等范疇的互動,還呈現了它和變動中的物質景觀、資訊手段及生活方式之間的關聯。透過這一個案,《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力圖展示,中國現代國家建設盡管汲引了不少外來資源,但又怎樣高度地依賴于我們源遠流長的文化“大傳統”。
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通過語言文字塑造民族國家:中國近代國語運動研究”的結項成果,獲得了專家一致好評,結項結果為很好。 國語運動作為現代中國國家建構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既有文化想象的層面,也有知識分子與普通大眾的參與和實踐過程,作者引入社會文化史的視角,透過這一場上下合謀的文化運動,可以透視出現代中國國家重建的艱苦歷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 目錄
一、語言與民族主義
二、國語運動研究諸面相
三、國語運動小史
四、論域的展開
五、史學視域中的語言史
**章 從文字變起:清季社會思潮與切音字運動的興起
一、文字與富強
二、中西學戰與切音字運動
三、言文合一的文字觀
四、文字與進化
五、余論
第二章 一個國家,兩種文字:切音字運動中的“國民”與“國粹”
一、造就“國民
二、“保存國粹”與切音字運動
三、“簡字”不“簡”
四、余論
第三章 聲入可否心通:切音字運動與“國語統一”思潮的糾結
一、“聲音文化”與切音字運動的興起
二、切音字運動與“語言統一”的提出
三、一步到位與“兩次辦法”
四、余論
第四章 文字起于聲音:漢語拼音化思想對“因聲求義”說的繼承式顛覆
一、因聲求義
二、因聲造字
三、以繼承傳統的方式與傳統決裂
四、余論
第五章 廢漢字以救漢語:白話文運動與漢語拼音化論證策略的調整
一、“僅廢中國文字乎?抑并廢中國言語乎”
二、“打破不進步的字,講天天進步的語言”
三、“漢字配文言,拼音字配語體”
四、結論
第六章 “返為自主國”:漢語進步論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認同、政治理想
一、語言學形態分類法及其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二、中國語言學家對問題的再定位:胡以魯的觀點
三、中國語言學家對問題的再定位:其他語言學家的例子
四、對漢語先進論的否定及另一種語言進化觀
五、余論
第七章 “代表全國”:國家建構與國語語言標準的論爭
一、獨用京話與會通異言
二、取決于“多數”
三、采用“活語言”
四、反對“北平話”
五、結論
第八章 漢語是“一個”:國語運動與漢語“方言”的確立
一、“方言”的語義內縮
二、論證漢語方言同源性
三、“當代”導向與歷史尋索
四、左翼文化人的意見
五、余論
第九章 “打折”的統一:國語運動中的“不統一主義”
一、“國語不統一主義”的提出
二、“雙語”制的實踐
三、改良的“藍青官話
四、文化傳統與中國特色
五、余論
第十章 必也正名乎:現代政治與標準語的名相嬗替
一、從“官話”到“國語”
二、“普通話”對抗“國語”
三、“普通話”的勝出
四、結論
結語: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
一、國語運動與民族國家:對外和對內
二、國語運動與“現代性”
三、文字與語言:國語運動的中國特色
附錄 清季切音字方案一覽表
參考文獻
后記
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 作者簡介
王東杰,河南濮陽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學士(1993)、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1996)、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2002),現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國思想文化史、地方史研究,著有《國家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一1939)》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