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花生抗逆栽培理論與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9189
- 條形碼:9787511639189 ; 978-7-5116-391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花生抗逆栽培理論與技術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共12章、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我國花生生產面臨的主要逆境,如干旱、鹽堿、酸性土、漬澇等非生物脅迫,以及多粒穴播造成的生態位重疊引起的株間競爭等生物脅迫,并針對不同逆境脅迫研究其機理的基礎上,提出了生產上的應對措施。通過播種方式、施肥技術、田間管理措施等全方位的創新,建立了以單粒精播以核心技術、以鈣肥調控、“W”栽培和“三防三促”為共性關鍵技術的花生抗逆高產栽培技術體系。該體系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花生的生產。本書在花生抗逆理論與生產技術上均有重大突破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或處于*地位。本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可供廣大花生科技工作者、從事花生生產及管理的干部、群眾、農業院校的師生同讀參考。
花生抗逆栽培理論與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共12章、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我國花生生產面臨的主要逆境,如干旱、鹽堿、酸性土、漬澇等非生物脅迫,以及多粒穴播造成的生態位重疊引起的株間競爭等生物脅迫,并針對不同逆境脅迫研究其機理的基礎上,提出了生產上的應對措施。通過播種方式、施肥技術、田間管理措施等全方位的創新,建立了以單粒精播以核心技術、以鈣肥調控、“W”栽培和“三防三促”為共性關鍵技術的花生抗逆高產栽培技術體系。該體系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花生的生產。本書在花生抗逆理論與生產技術上均有重大突破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本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可供廣大花生科技工作者、從事花生生產及管理的干部、群眾、農業院校的師生同讀參考。
花生抗逆栽培理論與技術 目錄
花生抗逆栽培理論與技術 作者簡介
萬書波,男,1962年10月生,山東省棲霞市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2年7月萊陽農學院農學專業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歷任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室副主任、科研辦公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所長、所黨委書記、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務。現任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主任,山東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生態生理重點實驗室主任,農業部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主要社會兼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南南合作專家委員會專家,農業部第九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農業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成員,中國農科院第八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物學會第九、十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副團長兼花生分團團長,山東省科協技術協會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山東農學會理事長,山東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等。長期從事花生栽培生理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十五”以來,主持承擔了農業部“948”計劃“出口創匯花生種質及安全生產關鍵技術引進”、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糧食主產區主要經濟作物(花生)增效技術研究”、UNDP援助計劃“在WTO框架內提高中國農產品加工能力建設”、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花生優質安全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國際合作計劃“花生染色質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測序技術引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重大研究和平臺建設項目20余項。進行了花生連作障礙機理及解除措施研究,發現根系分泌物積累、土壤和根際微生物種群失衡等是連作障礙的主要成因,創建了以“冬閑種植越冬作物、施用生物制劑(肥)”等為核心內容的連作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系統研究了花生單粒精播理論與技術,提出了單粒精播花生節本降耗栽培新途徑,創建了以單粒精播為核心內容的高效栽培技術體系;探明了限制花生產量提高的生理生態因素,創建了以“精量施肥、適期早控”為核心的春花生覆膜高產栽培技術和以“選擇適宜種植模式、麥油一體化施肥”為核心的兩熟制花生高產栽培技術;闡明了我國不同產區花生品質特征、生態效應及品質空間分異規律,制定了中國花生品質區劃;明確了影響我國花生優質安全的主要因素、黃曲霉毒素污染與水分的關系以及種皮黃曲霉抗性機理,建立了標準化優質栽培技術體系;此外研究建立了中低產田增產栽培、高油栽培花生高產高效生產技術體系;開展了鹽堿地花生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初步建立了栽培技術措施。獲國家及省、部級等科技成果19項,其中“花生品質生理生態與標準化優質栽培技術體系”、“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建立與應用”和“花生千斤高產栽培技術及其規律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花生產業標準化技術體系建立與應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花生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種夏玉米夏花生間作種植方法”獲第二屆山東省專利獎二等獎,“花生品質評價及標準指標體系的建立”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出口創匯型花生種質及安全生產技術引進”獲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花生連作障礙及其對策研究”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花生氮素化肥經濟施用技術的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50萬畝小麥花生兩熟高產更高產技術開發試驗”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花生高產、超高產生育規律及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青島市科學技術獎等。此外,領銜的“花生栽培與生理生態創新團隊”獲2016-2017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2001年被評為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記一等功。2009年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工作者。2016年獲第六屆中國作物學會科技成就獎。主編、參編學術專著、科普著作20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90余篇,其中SCI論文近20篇。授權發明專利25項(首位6項)。主持和參與制定行業標準22項(首位17項)、省級標準47項(首位20項)。主編的《中國花生栽培學》被列為“十五”國家重點出版圖書,獲得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撰寫的《花生品質栽培理論與調控技術》、《花生產業經濟學》、《花生品種改良與高產優質栽培》、《麥油兩熟制花生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等著作對促進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和花生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萬書波,男,1962年10月生,山東省棲霞市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2年7月萊陽農學院農學專業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歷任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室副主任、科研辦公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所長、所黨委書記、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務。現任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主任,山東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生態生理重點實驗室主任,農業部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主要社會兼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南南合作專家委員會專家,農業部第九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農業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成員,中國農科院第八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物學會第九、十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副團長兼花生分團團長,山東省科協技術協會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山東農學會理事長,山東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等。長期從事花生栽培生理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十五”以來,主持承擔了農業部“948”計劃“出口創匯花生種質及安全生產關鍵技術引進”、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糧食主產區主要經濟作物(花生)增效技術研究”、UNDP援助計劃“在WTO框架內提高中國農產品加工能力建設”、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花生優質安全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國際合作計劃“花生染色質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測序技術引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重大研究和平臺建設項目20余項。進行了花生連作障礙機理及解除措施研究,發現根系分泌物積累、土壤和根際微生物種群失衡等是連作障礙的主要成因,創建了以“冬閑種植越冬作物、施用生物制劑(肥)”等為核心內容的連作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系統研究了花生單粒精播理論與技術,提出了單粒精播花生節本降耗栽培新途徑,創建了以單粒精播為核心內容的高效栽培技術體系;探明了限制花生產量提高的生理生態因素,創建了以“精量施肥、適期早控”為核心的春花生覆膜高產栽培技術和以“選擇適宜種植模式、麥油一體化施肥”為核心的兩熟制花生高產栽培技術;闡明了我國不同產區花生品質特征、生態效應及品質空間分異規律,制定了中國花生品質區劃;明確了影響我國花生優質安全的主要因素、黃曲霉毒素污染與水分的關系以及種皮黃曲霉抗性機理,建立了標準化優質栽培技術體系;此外研究建立了中低產田增產栽培、高油栽培花生高產高效生產技術體系;開展了鹽堿地花生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初步建立了栽培技術措施。獲國家及省、部級等科技成果19項,其中“花生品質生理生態與標準化優質栽培技術體系”、“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建立與應用”和“花生千斤高產栽培技術及其規律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花生產業標準化技術體系建立與應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花生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種夏玉米夏花生間作種植方法”獲第二屆山東省專利獎二等獎,“花生品質評價及標準指標體系的建立”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出口創匯型花生種質及安全生產技術引進”獲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花生連作障礙及其對策研究”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花生氮素化肥經濟施用技術的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50萬畝小麥花生兩熟高產更高產技術開發試驗”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花生高產、超高產生育規律及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青島市科學技術獎等。此外,領銜的“花生栽培與生理生態創新團隊”獲2016-2017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2001年被評為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記一等功。2009年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工作者。2016年獲第六屆中國作物學會科技成就獎。主編、參編學術專著、科普著作20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90余篇,其中SCI論文近20篇。授權發明專利25項(首位6項)。主持和參與制定行業標準22項(首位17項)、省級標準47項(首位20項)。主編的《中國花生栽培學》被列為“十五”國家重點出版圖書,獲得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撰寫的《花生品質栽培理論與調控技術》、《花生產業經濟學》、《花生品種改良與高產優質栽培》、《麥油兩熟制花生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等著作對促進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和花生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 >
月亮虎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